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10月期中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4-18 期中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公元964年春,宋太祖赵匡胤为宰相赵普置副,以枢密直学士、兵部侍郎薛居正、吕余庆兼任参知政事,不宣布诏令、百官朝会不领班、不掌印、不升政事堂。这表明宋初参知政事的设置(   )
A、 改变了宰相位高权重的地位
B、 有利于中枢机构日常政务的处理
C、 形成“二府三司”行政体制
D、 使宰相数量不断增多分散了相权
图为1928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变化示意图。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A、 毛泽东革命论断的正确性
B、 日本侵华对中共发展的影响
C、 “工农武装割据”的日益发展
D、 国民党对中共政策的不断调整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是(   )
A、 坊市制度瓦解
B、 土地兼并加剧
C、 农业技术进步
D、 海外贸易拓展
  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
A、 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 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 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 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1987年6月,邓小平在接见南斯拉夫代表团时说:“农村改革中……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这不是我们中央的功绩……这是我个人没有预料到的,许多同志也没有预料到,是突然冒出这样一个效果。”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民间的经济活动引领了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方向
B、 中央政府的宏观决策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C、 该意外收获的主要意义是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D、 民众积极参与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之一
 1953年3月,中日双方达成日侨回国协议。1955年3月,中国派出贸易代表团访日,中日双方签署民间贸易协定,两国的贸易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这反映了(   )
A、 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B、 中日两国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
C、 中苏同盟关系的破裂
D、 中国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实践
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
A、 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 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
C、 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 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湘军施行“将必亲选、兵必自募”的原则:曾国藩挑选统领,统领挑选营官,以此类推,直到最基层士兵。曾国藩一般是从同乡、师生、友朋、同学中挑选将领及幕僚,他手下将领同样如此。曾国藩热衷于向士兵灌输儒家思想。他以礼义忠信为本,制定严格的军事纪律。湘军待遇远优于绿营军。营官每月工资是50两银子,这个工资水平相当于朝廷从一品的高官。湘军在编制方面,以营为基本单位,分为水、陆两师,装备火器与冷兵器各半。火器中洋枪洋炮部分外购部分自主制造。 

——据王盾《湘军史》等

材料二:民国倾覆,军阀混战,孙中山痛感没有自己的军队来维护新生的共和政权。1921年底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会见孙中山,建议创办军官学校,作为建立革命武装之基础。1924年1月,黄埔军校正式建立。军校主要设政治、教授、教练等部。政治部主管政治教育、党务和宣传;教授部和教练部(后合并为教育部)分管军事学科和术科的教学与训练。一批苏俄专家直接参与军校的筹建和顾问工作。1924年,黄埔军校教导团成立。教导团效法苏俄红军,实行党代表制度。军校规定所有员生均需加入国民党,学员必须同时受军纪和党纪的约束。军队党化,破除了过去军队私有化的许多弊端,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巩固及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