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库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高二语文同步课堂专练 《无衣》《 春江花月夜》(基础练)

日期: 2025-04-01 同步测试 来源:出卷网

下列对《无衣》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一章是全诗的总领。为了“同仇”这个目标,所以才能“同袍”“同泽”“同裳”。
B、 第一、二章表达了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决心。反问句的使用,语气强烈,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
C、 第三章诗句式与前两节相同,但表达的感情与上文不同,主要强调了一同出发这一愿望。
D、 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互勉励的情形,抒发了团结友爱、共御外侮的壮志豪情。
下列对《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诗歌,被称为“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B、 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追问。这种追问是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使得诗的意境浑厚博大,深沉旷远。
C、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赋予月光以人的灵性,描绘出了月光笼罩着思家的游子,更以悲悯的柔光追随着游子徘徊的步伐久久不忍离去的迷离之景。
D、 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明月”是统摄全诗的灵魂,该诗表现了诗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天各一方的惋惜。
下列有关《诗经》常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
B、 《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字现实主义传统的监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 “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
C、 《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艺。
D、 《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有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下面对《诗经》“六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颂”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共105篇。
B、 “风”是国风,即西周时期各国的民间歌谣,《诗经》中的精华,共305篇。
C、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先用其它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
D、 “赋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生代代无穷已       穷已:穷尽,终了
B、 但见长江送流水       但见:只见,仅见
C、 此时相望不相闻       相闻:互相传颂
D、 不知乘月几人归       乘月:趁着月光
下列诗句不能表现时间变化的一项是(    )
A、 海上明月共潮生
B、 皎皎空中孤月轮
C、 玉户帘中卷不去
D、 江潭落月复西斜
下列对《春江花月夜》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共三十六句,共换八韵。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
B、 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追问。这种追问是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使得诗的意境浑厚博大,深沉旷远。
C、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D、 全诗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交融之物,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