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常识及名篇名著

日期: 2025-04-20 复习试卷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也被称为“民族魂”。
B、 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做形象化再现与放大的一种写作手法。
C、 《三峡》作者郦道元。这篇散文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
D、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本文是吴均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也是一篇精美的写景短文。
B、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为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C、 我国古代用干支和皇帝的年号纪年,如“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中的“元丰”和“自康乐以来”中的“康乐”,都是用皇帝的年号表示时间。
D、 古诗中常用“征蓬”比喻远行的人,用“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下列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
A、 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要素包括: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故、如何。
B、 新闻特写往往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消息则主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
C、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思想兼受儒、道、佛三家影响,所以往往能在逆境中自解自适。
D、 《红星照耀中国》中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和建立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下面是某同学做的阅读积累卡片,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家作品】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然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真实感受,完成了这部向全世界报道中国及中国革命的纪实文学《红星照耀中国》。    
B、 【主要内容】全书共12篇,涵盖了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主要领导人的采访、红军的军事策略和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内容。      
C、 【摘抄批注】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文中的他指的是彭德怀。在作者眼中,他是一个吃苦耐劳、坚强不屈的人。      
D、 【作品意义】它不仅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书中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文。这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被称为南朝的“骈文双璧”。
B、 《三峡》选自南朝梁地理学家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此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
C、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的律诗共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是颈联,第四联是尾联。
D、 新闻特写——用类似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的新闻文体。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消息通常由标题、电头、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组成,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B、 《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它的作者是茨威格,他是俄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我们学过他的传记作品《伟大的悲剧》。
C、 《三峡》选自《水经注》,是南朝梁地理学家郦道元写的一篇地理游记散文。
D、 《藤野先生》中,鲁迅弃医从文的根本原因,不是看电影事件,而是希望通过文学拯救国民麻木的灵魂。

默写

填空题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消息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B、 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C、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报道形式。通讯可分为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等。
D、 消息采用”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即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先写出来,然后按”重要、次重要、次要”的结构形式一一写来。

名著导读

综合题

现代文阅读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对于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和执行的经过,可谓高明之极。它比蒋介石在南京或上海发动的政变,或者共产党占据广州的情况,其流血和笨拙程度都不知要低多少。起事计划事先一点也没有泄露给敌方。到十二月十二日早晨六点钟,整个事件就已经结束了。东北军和西北军控制了西安。蓝衣社特务在睡梦中惊起,被缴了械,逮捕起来;几乎整个参谋总部人员都在西安宾馆的住处遭到包围,关了起来;邵力子省主席和警察局长也成了阶下囚;西安市警察向兵变部队投降;南京方面的五十架轰炸机和飞行员在机场被扣。

②但是逮捕总司令却流了血。蒋介石下榻在十英里外着名温泉胜地临潼,把所有其他客人都驱赶一空。张少帅的卫队长、二十六岁的孙铭九上尉午夜前往临潼,他在半路上带上二百名东北军,清晨三点钟开车到临潼郊外。他们在那里等到五点钟,第一辆卡车载着十五个人开到宾馆门口,被岗哨喝止,就开起火来。

③东北军这批先遣人员的增援部队马上开到,孙上尉率部进攻总司令住处。警卫人员猝不及防,没有久战,不过有足够时间让吃惊的总司令逃跑。孙上尉到蒋介石的寝室时,他已经逃跑了。孙率部搜索,爬上宾馆后面的白雪掩盖、岩石嶙峋的小山。他们马上就发现了总司令的贴身仆人,接着不久就找到了总司令本人。他只穿着睡衣睡裤,外面披着一件长袍,赤裸的手脚在急急忙忙爬上山时给划破了,嘴里也没有假牙,身子索索地在寒冷中哆嗦着,躲在一块大岩石旁的小洞里——这块大岩石是长城建造者秦始皇陵寝所在地的标志。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