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4-09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礼记•王制》云:“丰年不者,四年不位,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材料说明周代的统治者(   )
A、 要求百姓生活勤俭节约
B、 鼓励消费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 大力倡导重农抑商政策
D、 提倡国家要建立粮食储备制度
出自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的一份唐朝文书,记载了733年的一次马匹买卖,有3位保人作证。据此可以推断(   )
A、 西域与中原经济往来频繁
B、 唐朝商业契约意识增强
C、 唐朝的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D、 唐朝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1247年萨班(吐蕃宗教首领、藏传佛教高僧)与蒙古王子阔端在凉州会谈,就吐蕃地区归附达成协议,这表明(   )
A、 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结束
B、 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的推行
C、 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 西藏在政治上已与中原连为一体
如图为清末上海街道的煤气路灯。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

A、 上海的交通设施比较落后
B、 煤气路灯最早出现在租界
C、 列强侵略深入到各个角落
D、 工业文明逐步影响到中国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提到: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这说明(   )
A、 共产党找到了适合中国的道路
B、 国民党统治已经瓦解
C、 共产党力量已经遍布全国
D、 地主阶级已倒向共产党
1953年8月,全国展开了一个群众性的增产节约运动。如图为上海国棉一厂发出开展增产节约和劳动竞赛号召的场景。该运动(   )

A、 推动了国家工业化的实现
B、 展示了工人阶级建设热情
C、 标志着“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D、 有助于保证工业产品质量
1963年底,周恩来总理对非洲十国进行访问,提出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推动外交发展。中国对非洲国家援助力度显著增加旨在(   )
A、 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B、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C、 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D、 改善中国外交环境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加大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另一方面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该发展理念是(   )
A、 坚持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 实行宏观调控与国际协调
C、 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 建立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社会救济。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食。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隋文帝置仓积谷,预防荒年,还鼓励民间自置义仓,令各州百姓在收获时按贫富分三等出粮,于当地造仓积储。官仓救大灾,义仓防小灾。……宋朝以后,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宗族通过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

——摘编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开始着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标志着城镇企业职工劳动保险制度的建立。1956年1月通过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和同年6月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指出,农业合作社应该对社内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没有依靠的社员,做到保吃、保穿、保医、保教、保葬,这两个文件奠定了五保工作的制度基础,五保制度正式在我国建立起来。

——摘编自郑秉文等《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材料三:德国统一以后,经济迅速发展,需要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1883年5月,俾斯麦提出疾病保险法案在议会高票通过,这部法案规定,疾病保险的对象是从事工业生产的工人,不包括农民,保费由雇主承担三分之一,工人自己承担三分之二,工人生病时的医疗和药品都是免费。这是德国第一个社会保险法案,开启了国家通过立法对弱势者提供社会保险的先河。1884年6月,《意外伤害保险法》在议会获得通过。1889年5月,德国议会通过了《伤残老年保险法》。三大保险法的颁布,意味着德国社会保险制度开始确立。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一教师用书》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