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统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寒假作业(2)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日期: 2025-04-19 复习试卷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维新的曙光刚刚显露,却瞬间消失。激愤的中国农民烧教堂,杀洋人。联军长驱直入,攻占北京,再遭国耻。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依次是(   )
A、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
C、 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D、 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一书中描述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护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国家地位非常低落”表现在( )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C、 清政府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D、 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某导演筹拍电视连续剧《1908年北京故事》,剧本场景,你认为明显错误的是(   )
A、 李先生到东交民巷看望父母
B、 王先生到京师大学堂看同乡
C、 朋友相见多行握手和鞠躬礼
D、 清军到处搜查抓捕革命党人
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得到了尊重
B、 甲午战后列强开始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 甲午战后列强获得贸易的特权
D、 列强侵华主要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有人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变法是‘跪着造反’,这暗示着变法必将失败。”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B、 变法冲击了封建思想
C、 变法不利于清朝统治的巩固
D、 变法改变了祖宗例律
“我想甲午战争真正带给中国的教训和启示就是如李鸿章所讲的,‘一场战争让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终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中国终于在悲情的状态下重新出发了。”材料旨在强调甲午战争后(   )
A、 晚清政府开始“师夷长技”以图自救
B、 民族意识觉醒推动探索救亡图存运动发展
C、 中华民族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D、 广大人民逐渐放弃了对清政府的幻想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虎门销烟
B、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C、 1860年前后,俄国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 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
A、 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 新文化运动和戊戌变法
C、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D、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1872年,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使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这说明了洋务运动(    )
A、   兴起于甲午战争以后
B、 目的是推动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C、 实现了富国强兵目的
D、 一定程度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扩张

材料分析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