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库

备考2023年高考生物学二轮复习7 植物的激素调节

日期: 2025-04-16 二轮复习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下列有关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鲍森•詹森证明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分布不均造成的
B、 达尔文证明了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并且传递到尖端下部
C、 拜尔通过设计实验证明了尖端产生了某种“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D、 温特证明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
科学家研究发现:①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段时间后在靠近尖端处会出现“生理性尖端”产生少量生长素;②胚芽鞘内源生长素含量低时对外源生长素更敏感;③光照使尖端的生长素含量减少。依据上述事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仍然能够有一定的生长但不能弯曲
B、 据此判断温特的胚芽鞘实验整个过程宜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C、 与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相比,完整胚芽鞘对外源生长素更敏感
D、 “淀粉—平衡石假说”不能解释植物胚芽鞘的向光性
某同学切取某种植物胚芽鞘的顶端,分成甲、乙两组,按图甲、乙所示的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如丙图),一段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段的弯曲程度(α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胚芽鞘基部中的生长素经主动运输进入琼脂块
B、 乙图单侧光照射导致琼脂块的左侧生长素含量低于右侧
C、 若丙图左侧给予单侧光照,α的数值无明显变化
D、 琼脂块1、2、3所引起的α角大小关系是1>3>2
如图为研究植物茎的负向重力性和根的向重力性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在根部“③→④”的运输不需要消耗ATP
B、 生长素对②处和⑥处的作用不同
C、 两种现象说明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根
D、 两种现象均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为了验证生长调节物质CFM对IAA的极性运输有抑制作用,取豌豆幼苗茎切段进行实验,实验组的设计如图所示。针对该实验设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与实验组相比,该实验的对照组中的羊毛脂不含CFM
B、 图中与供体相连的豌豆茎切段一段应该是形态学下端
C、 本实验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IAA,以此作为测试指标
D、 该验证实验的结果是受体中IA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研究人员发现某植物BUD1突变体出现矮小丛生的性状。科研人员在该突变体和野生型植株顶芽顶端施加具有放射性的IAA,4h后检测基部的放射性,以研究BUD1基因与IAA极性运输方向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侧芽处IAA含量较高,则会抑制植株顶芽的生长,从而出现矮小丛生的植株
B、 若突变体幼芽基部的放射性显著低于野生型的,说明突变体中IAA的极性运输受到抑制
C、 若突变体幼芽基部的放射性显著高于野生型的,说明IAA的极性运输需要ATP供能
D、 该实验表明,突变体产生的原因是BUD1基因过量表达,抑制了顶端优势的出现
为探究植物在单侧光下弯向光源生长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 含量增加,促进生长作用增强,还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有人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将玉米 幼苗尖端分别置于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上,并进行不同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 量,并分别用 a~f 表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 c<d 、e<f,说明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而不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
B、 若 c+d=e+f=a ,且 e<f,说明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了背光侧
C、 若 c<d ,且 c>e ,则说明在单侧光照射下,既有向光侧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又有向光侧的生 长素被分解
D、 若背光侧生长素较向光侧多,则会使背光侧细胞伸长较向光侧快
双子叶植物在破土前,子叶和顶端分生组织及一部分下胚轴组织向下弯曲,形成弯钩状结构,由弯钩处的下胚轴优先接触土壤,这个局部特化的组织称为“顶端弯钩”(如图1)。研究发现,生长素在弯钩的外侧浓度低于内侧,并且多种植物激素参与弯钩的形成,其部分分子调控机制如图2。当双子叶植物出土后,生长素的分布发生改变,导致弯钩打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顶端弯钩的形成体现了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B、 对于顶端弯钩的形成,乙烯与赤霉素表现为协同作用,与茉莉酸表现为拮抗作用
C、 水杨酸通过抑制EIN3/EIL1活性,从而抑制HLS1基因表达,抑制顶端弯钩形成
D、 出土后,顶端弯钩外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内侧,生长速率大于内侧
有关生长素生理作用(如图)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若某植物幼苗表现出向光性,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 f, 则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f,∝)
B、 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向地性、茎背地性, 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 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 f
C、 某些除草剂除草的原理是使杂草中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处 于大于 h 状态下
D、 若某植物产生了顶端优势,其顶芽生长素浓度为 g,则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 h
在猕猴桃果实的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的含量会随着开花后天数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决定植物器官生长、发育的往往是某种激素的含量
B、 植物生长发育由其内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控
C、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调节往往会现出一定的顺序性
D、 赤霉素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乙烯促进开花及果实的发育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脱落酸对于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
B、 生长素和赤霉素均具有促进叶片生长的作用
C、 乙烯能增强植物体的抗逆性,高等植物各器官都能产生乙烯
D、 生长素可以通过木质部和韧皮部运输,韧皮部运输属于自由扩散
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都能促进植物茎的生长,为探究赤霉素与生长素是否具有协同作用,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利用不同浓度的GA3溶液和IAA溶液处理生理状态相似的3.0cm长的豌豆茎段,观察其对豌豆茎段的影响,经重复多次实验后,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和相关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植物体中,合成赤霉素的主要场所是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B、 赤霉素和生长素都是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来促进豌豆茎段的生长
C、 由实验结果可知,赤霉素与生长素不具有协同作用
D、 该实验结果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下图为五种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不同阶段各种激素的相对浓度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 各种激素在不同的时期都能发挥催化作用
C、 赤霉素与生长素在细胞伸长时期起到协同作用
D、 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可引起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
用不同浓度的2,4-D对植物进行插条生根的研究,其中4组的2,4-D浓度为0,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根据该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结果说明了2,4-D既能促进插条生根,也能抑制插条生根
B、 3组的2,4-D浓度最大,1组与2组的2,4-D浓度大小无法判断
C、 2组的2,4-D浓度即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D、 1组浓度的2,4-D进行一定的稀释后促进插条生根的效果可能大于2组的
下列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天然状态下的凤梨开花结果时期参差不齐,可利用乙烯利促进其果实的发育,做到有计划的上市
B、 利用浸泡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时,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处理时间较长
C、 利用生长素类似物培育无籽番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D、 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种子的萌发等,可利用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使之产生更多的α-淀粉酶
谚语说的好,“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春化作用是指某些植物(如冬小麦)在生长期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低温之后才能开花。下列关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春化作用体现了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B、 春化作用对于植物适应生存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C、 若春季播种冬小麦,可能只长茎叶不开花或延缓开花
D、 可以用“淀粉—平衡石假说”解释春化作用的机理

多选题

综合题

实验探究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