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浙江省北斗星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历史适应性考试(一模)试题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4-06-29
高考模拟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6、27题各10分,第28、29题各15分,共50分)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帝政时期,民众大会、元老院的立法权名存实亡,其立法权被皇帝的敕令所代替。……帝政后期,皇帝和法学家致力于法典的编纂是罗马法发展中的显著特点,因此许多学者将这一时期称作法典编纂时期……大规模、系统的法律编纂工作,是在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统治期间和他去世后的一段时间进行的。公元527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即位后,为了恢复昔日罗马版图,谋求罗马昌盛的再现,挽救奴隶制的垂危命运,在发动对西方的战争的同时,对罗马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编纂。

——曾尔恕主编《外国法制史》第2版

材料二:恩格斯说:“政治 和法律都掌握在僧侣手中……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宗教改革。”此后,教会法在英格兰的适用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它“与王国法律、法规和习惯不矛盾或不抵触,亦没有损害或伤害国王特权”,这样,它才能“仍像过去一样被使用和执行”。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国会对教会法和教会法庭的管辖权作了更大幅度的修改,废除了教会法庭对教徒的专属管辖权……在欧洲大陆,天主教会和教会法同样受到世俗政权与世俗法的制约和打击,甚至我们在查理五世的“血腥诏令”中也能发现教会至上已不复存在,教会法院的权威已降落到世俗法院之下。

——羊淑青《中西方法律文化比较》

英国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重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被称为“第一部伟大的完整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它的中心思想,是把看起来杂乱无章的自由市场,看成一个具有自行调整机制的系统。商品供求和价格,都按照自由竞争的内在规律运行。若是自由竞争受到阻碍,那么自动调节就会受影响。因此,他反对高关税,反对政府对商业和市场的干涉。

——摘编自阎照祥著《英国史》

材料二

近现代的人类生产生活溯及源头都来自于200年前的那场工业革命。因为有机器参与到人类的生产劳动中,不仅使人类从先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还促成了人类社会生产关系一系列的变革,生活方式得以大为改观。第一次技术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这与当时英国的社会条件密不可分……对外不断扩建殖民地,扩大海外贸易,掠夺各地资源,贩卖黑奴等,积累了巨额资金,从而使英国成为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发源地。

——摘编自高立志编著《发明简史》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率先构建起了公民普遍享受的社会保障体系-“福利国家”制度。1946年英国通过国民保险法,规定“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系列保险项目,凡投保职工在失业、退休、工伤、疾病、死亡的情况下都可以申请补助。1948 年通过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拨款救济贫困人民,如对退休金和残废金较少或没有的老、病、残者的救济,低收入者的家庭补助,新生婴儿补助,学生补助,食品津贴等等。……但又有“由于劳资冲突而中断工作而失业的人,在失业期间不得领取补助金”等等规定。

——根据蒋孟引主编的《英国史》等资料编辑

在历史发展历程中“中国”一词的内涵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实现了全中国的统一,“中国”一词的地域意义突破九州而演变为十一行省,人民意义突破汉人而演变为汉、蒙、色目等众多民族,其文化意义演变为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兼有。而其最重大的变化,乃是“中国”主权行使,可以是汉族政权,也可以是少数民族和汉人的联合政权。元朝同时承认了辽、宋、金“各与正统”的地位。

——摘编自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

材料二: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一书中,将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新国家定名为“中华共和国”,并提出具体政纲:“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之国”,“与各大国平等”;“投票公举一人为暂行大总统,为全国之代表人”;“须经人民公许,建设政府,专掌保护人民权利之事”。

——摘编自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等

材料三:

1922年7月

中国共产党提出,“以扫清封建军 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建立“自由统一的中国”。

1929年3月

中共中央号召工农兵士商学联合起来,推翻国民党军阀政府,建立“工农民主苏维埃共和国”。

1936年10月

毛泽东在《国共两党抗日救国协定草案》中首次提出建立“中华民主共和国”。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确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摘编自胡国胜《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符号的话语建构与历史演变》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