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3.9《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日期: 2025-04-07 同步测试 来源:出卷网

基础知识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忘路远近 
B、 渔人甚异
C、 具答       
D、 闻, 欣然规往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让更多普通百姓的家底厚起来,让中等收入群体成为社会的主体,这是一幅人民群众公平分享世外桃源的绚丽画卷。
B、 在鸳鸯湖和彩虹桥之间,宽阔的柏油公路蜿蜒伸展,沿途阡陌相连,绿山相接,炊烟袅袅,鸡犬相闻
C、 由于受到H7N9禽流感疫情的影响,沪、宁、杭等地的家禽生意无人问津, 土鸡十元一只也没人买。
D、 通过两周的学习培训,我真是豁然开朗, 不仅学到了创业的基本知识,开阔了眼界,而且重新燃起了拼搏的雄心和对胜利的渴望。
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武陵人/捕鱼为业
B、 问/今是何世
C、 忽逢/桃花林
D、 后遂无问/津者
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

A、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B、 《使至塞上》----王勃----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 《爱莲说》----周敦颐----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D、 《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人民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 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感叹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 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 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问生活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蜀氏遇晋氏饥辈三五人,挟木弓竹矢,入白鹿山,捕猎以自给。因值群鹿骇走,分路格之。一人见鹿入两崖间,才通人过,随而逐之。行十余步,但见城市栉比,闾井繁盛,了不见鹿。徐行市中,因问人曰:“此何处也?”答曰:“此‘小成都’耳,非常人可到,子不宜久住。”遂出穴密志归路以告太守刘悛(quān)悛使人随往,失其旧所矣。

(节选自唐末五代·杜光庭《神仙感遇传·蜀氏》

[注]①輩:某一等级、某一类别的人或物。

综合应用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