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辽宁省本溪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4-20 开学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

秦代的基层组织最初是乡、里,后来增加了亭。汉代在此基础上又实行什伍制,令“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这种做法(    )
A、 减轻了民众赋税负担
B、 提高了国家动员能力
C、 强化了人身依附关系
D、 导致了冗官问题出现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6世纪在罗马出现的法学家群体第一次将法学与政治学、伦理学、哲学相分离,对法的概念、起源、分类、结构等进行了系统阐述。这说明(    )
A、 罗马帝国扩张急需完善罗马法
B、 古罗马重视法学的专业化发展
C、 罗马法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限性
D、 罗马法兴衰取决于法学家贡献
苏联成立后受到西方各国的排挤。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这一比重竟高达90%。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
A、 苏联斯大林模式产生了一定效果
B、 美英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效用
C、 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
D、 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

主观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早期的英国,对服饰有严格的等级区别。服饰是一种身份,不同阶层的服饰,质地和色彩迥然有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服饰消费成为个人的自由选择。宫廷对服饰的影响弱化,服饰充满着清新大胆的自然感,富有生命力,体现着人对自然和自由生活的向往。

从17世纪初开始,印度棉布的大量涌入推动了英国大众服饰质地的变化。印度棉布的流行触动了毛纺织商人的利益,他们不断向议会请愿施压。议会相继多次通过法案,禁止从印度、中国等国进口印花棉布,但收效甚微。相反,这种保护主义和管制政策进一步刺激了英国本土棉纺织业的发展。

18世纪,由于军事订货、济贫、殖民等需要,廉价成衣需求量大增,传统的量体裁衣制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需要。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工场依靠涌入城市的女工,批量生产出廉价服饰。这种质地优良、色彩丰富、廉价实用的服饰深受大众欢迎,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服饰消费的变化。

受上流社会服饰风格和样式的影响,中下层人们极力模仿上层,追求时尚。为了穿着更加时尚和文雅,即使是贫穷的劳动者也总是购买新的或者二手时尚服饰。1725年笛福抱怨说,仅仅从穿着上很难分辨仆人和女士。

——摘编自王洪斌《18世纪英国服饰消费与社会变迁》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