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物理试卷库

北京市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

日期: 2025-04-15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手在屏幕上开成手影
B、  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
C、  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D、  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    )
A、 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B、 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
C、 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D、 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
图所示是2022年10月31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携带梦天实验舱点火起飞的情景,运载火箭成功的将实验舱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关于运载火箭升空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以地面为参照物,运载火箭是静止的
B、 以运载火箭为参照物,地面是运动的
C、 以发射架为参照物,运载火箭是静止的
D、 以运载火箭为参照物,实验舱是运动的
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
B、 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20cm
C、 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kg
D、 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1m
人眼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如图所示表示的是来自远处的光经小丽眼球折光系统得光路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小丽是近视眼,应利用凸透镜矫正
B、 小丽是远视眼,应利用凸透镜矫正
C、 小丽是远视眼,应利用凹透镜矫正
D、 小丽是近视眼,应利用凹透镜矫正
图所示为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的情景,图中水球相当于一个透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所示王亚平倒立的像是虚像
B、 水球相当于凹透镜
C、 王亚平倒立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 保持水球位置不动,王亚平适当远离水球,像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
图所示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80cm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到C点,测出小车到达B点(40cm处)的时间为1.6s。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车AB段的平均速度为25m/s
B、 为了方便测量时间,斜面倾角应该大一些
C、 小车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AC段的平均速度
D、 测量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应将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
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景,图丙是描绘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为了便于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组装实验装置时应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
B、 图甲:烧杯上加纸盖是为了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
C、 图乙:B表示的是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景
D、 图丙:此时水的沸点是98℃,水表面上方的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
图所示,小敏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她头部的后上方,她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视力表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视力表在镜中的像是实像
B、 视力表在镜中的像到小敏的距离为5m
C、 若小敏靠近平面镜,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变大
D、 若小敏远离平面镜,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靠近平面镜

多选题

填空题

课内填空

实验题

简答题

综合题

请阅读《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蒸发制冷技术》回答题。

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蒸发制冷技术

有着“冰丝带”美誉的国家速滑馆,是2022年冬奥会北京赛区的标志性场馆,如图所示,它是全世界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蒸发制冷技术”的冬奥场馆,这种技术,被视为目前最先进、最环保、最高效的制冰技术之一,非常符合北京冬奥会“绿色、节能、环保”的办会理念。

二氧化碳制冷的原理和普通空调中的制冷剂循环类似: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是气态,但在施加一定高压后,二氧化碳会变为临界状态的流体;这些流体随后被送到需要制冷的区域,在其蒸发过程中会大量吸热,进而达到降温制冷的目的。这种技术最关键的特征是大气友好性,与氟利昂类制冷剂相比,二氧化碳制冷剂不会引起臭氧层破坏,其温室效应也远低于氟利昂类人工合成制冷剂。由于在整个制冷过程中碳排放趋近于零,这堪比种下超过120万株树木实现的碳减排量。

要想提高在冰面上滑行的速度,冰面平整,冰温均匀,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传统冰场通常会采用间接制冷的方式(例如使用氟利昂制冷剂、乙二醇载冷剂),这样的冰场冰面温差一般都高达 , 相比之下,“冰丝带”采用二氧化碳直冷制冰系统,不仅系统换热效率更高,而且冰温均匀,其冰面温差基本可以控制在以内,有助于为顶级赛事打造“最快的冰”。

除了制冷,“冰丝带”还配置了一套先进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用以高效回收制冷系统所产生的余热,以便加以利用这些余热。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计算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