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库

备考2023年高考生物学二轮复习14 种群与群落

日期: 2025-04-01 二轮复习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下列对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解读,合理的是(   )

A、 图1、2所示为种群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图3所示为曲线Ⅰ条件下种群的存活率
B、 鱼类捕捞在图1的e点、图2的g点和图3的i点时进行,能获得最大日捕捞量
C、 若图1为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则Ⅰ为培养早期,Ⅱ的cd段酒精大量积累
D、 图3曲线的i点,种内斗争最激烈
如下图表示某入侵物种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据图分析,该入侵物种在5~15年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属于衰退型
B、 在25~35年时间内,该入侵物种的种群数量是先下降后上升
C、 研究人员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若在调查过程中部分标记物脱落,则会导致种群数量的估算结果偏大
D、 图中第15~25年种群数量不变,第30年种群数量最少
下图为种群相关知识的概念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①大于③时种群密度就会增大
B、 不同种群⑤的类型可能不同,但都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密度产生影响
C、 ⑥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对种群密度产生影响,但并非所有种群都具有此特征
D、 ⑦方法两次捕获时间不宜间隔过短,⑧方法也适用于活动范围小能力弱的动物
输入比率=物种甲播种数量/物种乙播种数量,输出比率=收获时物种甲的种子数量/收获时物种乙的种子数量,如图中虚线为某地甲、乙两种一年生双子叶草本植物的输入比率和输出比率的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推测甲、乙两种植物可能是种间竞争关系
B、 若将等量的甲、乙种子种植后,则甲种群的数量将小于乙种群的
C、 调查甲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取样方法,样方的面积一般是1m2
D、 输入比率和输出比率的研究是群落水平的研究
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下图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图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曲线乙表示某地人口数量的增长曲线,D点附近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
C、 E点对应的时期,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D、 K值具有物种特异性,所以田鼠的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总是相同的
超产是指多个物种混播的群落的生产力比其任何组成物种单播的群落的高,超产因此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关系的内在机制之一。许多生物多样性实验发现超产现象的存在,更多的实验发现,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群落的生产力在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超产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生物多样性提高的表现
B、 生物多样性是指多种多样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C、 推测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有助于物种之间的功能互补,从而引起群落超产
D、 同一个群落中,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生产力是一成不变的
生殖对策指生物繁衍后代时所面临的各种抉择。r-对策是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以更多的能量用于高生殖率来适应环境的生物的对策。K-对策是处于较稳定环境、以较少的能量用于生殖,而用较多的能量用于自身个体生长的生物的对策。下图是两类不同生殖对策的物种在群落演替中的消长情况统计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协同进化的过程
B、 在群落中相对比例出现差异的原因是r-对策生物的出生率越来越低造成的
C、 根据生殖情况,银杏和大熊猫均属于K-对策的生物类群
D、 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下图表示以湿度和温度为变量描绘出的两个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范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两个种群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只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B、 甲种群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 甲种群最可能属于荒漠或草原生物群落
D、 乙种群不可能属于森林生物群落
为保护鸟类多样性,某地依据如图示意图将荒草地改建为湿地公园,以作为鸟类的栖息地。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中由深水区到水岸高地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 将荒草地改为湿地公园后所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初生演替
C、 将荒草地改为湿地公园供鸟类作为栖息地,是充分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 从水岸高地到深水区,物种丰富度逐渐提高
下图表示北温带湖泊的垂直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取决于温度、溶氧量
B、 该湖泊从边缘的浅水区到深水区的生物分布差异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 从夏天到冬天湖泊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属于群落的演替
D、 夏天温度变化较大是斜温层,导致浮游植物主要分布在斜温层
许多农业谚语涉及生物学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下列有关谚语原理解释错误的是()
A、 “肥料不下,稻子不大”:作物生长所需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肥料
B、 “犁地深一寸,等于上层粪”:犁地松土有利于根部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 “稀三箩,密三箩,不稀不密收九箩”:合理密植可提高单位面积农作物的净光合速率
D、 “农家两大宝,猪粪、红花草(豆科植物)”:豆科植物根系上的根瘤菌起到固氮肥田的效果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采用了下图1所示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 mm×1mm×0.1 mm,计数室为16×25型)进行计数,连续培养一段时间后绘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如下图2所示。图2中在a点对应的时间,将培养液稀释了100倍,经过一系列操作,检测四角上中方格的酵母菌数量分别为22、26、24、2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液中酵母菌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统计
B、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先滴加一滴稀释后的培养液于玻片中央,再从一侧缓缓盖上盖玻片,避免气泡产生
C、 此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种群密度约为8×108个/mL
D、 图2中a点酵母菌种群增长率最大,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大树杜鹃为杜鹃花属中最高大的乔木树种,因量少而珍稀。科研人员为分析大树杜鹃生存环境的群落特征,在大树杜鹃群落设置8块标准样地进行调查,分析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调查结果如下图。其中,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随机取样的两个个体属于不同物种的概率。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调查时随机选取8个样地,每个样地采用五点取样法取样
B、 8个样地中物种分布有差异,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C、 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布有不同生物,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D、 乔木层郁闭度的大小只影响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对草本层没有影响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下列关于科学调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样方法可以用来调查种群密度,不可以用来调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
B、 标志重捕法的原理是基于“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和样地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的假定
C、 在“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中,常用95%的酒精固定和保存体型较小的动物
D、 要调查一个地区某遗传病的发病率,须选择有该种遗传病的家族进行调查
生态学家发现,具有同种食物来源的两种捕食者之间,存在相互捕食对方的现象,称之为集团内双向捕食(如下图所示)。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多种类型的群落之中,并对群落中相关物种的种群动态和害虫的生物防治效果产生着很大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示中天敌1和天敌2的种间关系为原始合作、捕食和竞争
B、 不同的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因此他们都有各自的生态位
C、 农业生产中增加捕食者种类能有效抑制害虫数量
D、 在没有植食性昆虫的情况下,天敌1和天敌2因相互捕食而长期存在

多选题

综合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