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12-23
期末考试
现代文阅读 (29分)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朝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蹈、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我们也发现注重归真返璞,羡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机,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是老庄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学等称谓,皆寓不同凡俗,领悟至道、风度超脱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摘编自《儒家与道家人生气象》)

材料二:

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谐”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讲“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讲“合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和,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等。

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都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起初,确曾因我国囿于“夷夏之辨”一度显得孑立。但经过一番与儒、道的碰撞、辩驳、演变、磨合,外来的佛教渐渐中国化,到了隋唐,就逐渐实现了儒、道与佛的融和,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国恢宏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世界各国思想历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之所以能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坚强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为中国化的佛教。所以,史学大师陈寅恪早就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道家的真精神,新儒家的旧途径”。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作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缺了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的补充,儒家难撑国学这台戏,儒、道两家,还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站稳立牢。

(摘编自韩秉方《儒道互补——国学之根基》)

材料三:

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容易出现的形式化倾向。

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辨,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现代文阅读Ⅱ

活地图

牟喜文

夕阳把树的影子投向地面,像极了一摊摊巨大的泪滴。对着活地图吊在树上遇难的遗体,程连长眼含热泪脱下了军帽,战士们也都默默地脱下了军帽。十七岁的战士“小不点”双手掩面,蹲在地上,泣不成声,眼泪渗出指掌,蜿蜒成河。

程连长小心翼翼地解下套在活地图脖子上的绳索,把活地图的遗体放平,脱下军大衣,盖在活地图身上。

他解下毛巾轻轻擦拭着烈士的遗体,程连长的眼睛直了。活地图的遗体上纵横交错着许多道伤痕,看来他死前一定遭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折磨。

活地图真名叫马一山,“活地图”这个绰号是程连长给起的。马一山曾是芬山有名的猎户,是程连长千里奔袭,在剿匪的路上吸收进队伍的新兵。

活地图是沙田屿人,十八岁就开始打猎,足迹几乎踏遍了方圆五百公里的芬山,哪里有沟,哪里有坎,哪个山洞适合藏人,哪里的山谷适合打埋伏,活地图都了如指掌。所以,稍加训练,活地图就成了程连长侦察班里的一名剿匪骨干。

“连长,你把这个戴上!”有一天,活地图把一个椭圆形木牌递到程连长手上。

“这是啥呀?”

“芬山山神!”

程连长仔细端详着手里的物件,只见杏核大小的桦木牌上清晰地刻着一个老人的头像,雕工细腻,刀法老到。老人的面庞安详,眼里还含着一丝笑意。

“这是你刻的?”

“嗯。”活地图害羞地一笑。

“刀工不错嘛!”

“没事时,瞎刻着玩的,听老一辈人说,这山神灵得很哩!”

虽然程连长是个纯粹的唯物主义者,可他还是郑重地把那块木牌挂到了脖子上,这个钢铁男儿眼睛竟然有些湿了。

可如今……

有了活地图做向导,程连长如虎添翼。一年来经过大大小小二十几次战斗,芬山周围的十几伙土匪几乎都被剿灭了,只剩下老鹰岩的马大棒子两百余人那一伙。

马大棒子真名马一水,也是沙田屿人,论辈分,还是马一山没出五服的堂兄呢。马大棒子曾在国民党队伍里当过团副,也曾举旗打过日本鬼子。鬼子投降后,据说马大棒子率人挖了一座蒙古贵族的坟墓,得了许多金银财宝,这才拉队伍上山,当了土匪。

程连长几次派人侦察,都无功而返。

为啥?

老鹰岩隐蔽在崇山峻岭之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据猎户讲,老鹰岩还有一条密道,只有少数采参的和挖药的人知道。可马大棒子也不是泛泛之辈,知情人基本上都被他以各种借口除掉了。

土匪马大棒子成了程连长心头挥之不去的心病。

这天,程连长正在研究对老鹰岩强攻的方案时,“报告!”随着声音,活地图推门走进了指挥室。“报告连长,马一山请战!”

“请什么战?”

“我请求上山劝降马大棒子!”

“劝降?不行,不行。”程连长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马大棒子为人凶残、狡诈,你去了,恐怕……”

“我想,念在同乡亲戚的份上,他不会把我咋样的。”活地图的腰杆挺得笔直,眼里射出自信的光。

“不行,我不能拿我士兵的生命开玩笑!”程连长斩钉截铁。

“连长,求你了,让我试一下吧,如果成功了,我们就不会付出那么大的牺牲了。眼瞅着就要过上幸福生活了,我不想战友们再有啥闪失!”活地图祈求地看着程连长。

“你有多大把握?”连指导员冲活地图说。

“七成!”

“我看,老程,要不让小马试试?”指导员望向低头沉思的程连长。

“那……好吧,不过你小子给我记住:一定要活着回来!”

“得令!”活地图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回身大步流星地出去了。

哪承想……唉,都怪我!程连长薅着自己的头发,捶胸顿足。

群山肃穆,只有几只乌鸦时不时地哇哇几声,更显得空旷、凄凉、肃穆。

当程连长的目光无意中落在活地图手上时,咦了一声,含泪的眼睛倏地亮了。活地图左手大拇指的指甲盖上,赫然微刻着一幅地图,是那幅上山的秘密通道的地图。夕阳退去,夜色笼罩,那漆黑的天幕上升起了一颗闪闪发亮的星星。

(摘自《小说月刊》)

古代诗文阅读(41分)
文言文阅读

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敬异。及文皇帝, 时为齐随王谘议,随府在荆镇,仿佛奉闻,便投劾星驰,不复寝食,倍道就路,愤风惊浪,不暂停止。高祖形容本壮,及还至京都,销毁骨立,亲表士友,不复识焉。拜扫山陵,涕泪所洒,松草变色。及居帝位,又立七庙堂,每至展拜,恒涕泗滂沲,哀动左右。加以文思钦明,能事毕究,少而笃学,洞达儒玄。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燃烛侧光,常至戊夜。修饰国学,增广生员,立五馆,置《五经》博士。于是穆穆恂恂,家知礼节。大同中,于台西立士林馆,领军朱异、太府卿贺琛、舍人孔子祛等递相讲述。皇太子、宣城王亦于东宫宣猷堂及扬州廨开讲,于是四方郡国,趋学向风,云集于京师矣。天情睿敏,下笔成章,千赋百诗,直疏便就,皆文质彬彬,超迈今古。诏铭赞诔,箴颂笺奏,爰初在田,洎登宝历,凡诸文集,又百二十卷。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勤于政务,孜孜无怠。每至冬月,四更竟,即敕把烛看事,执笔触寒,手为皴裂。纠奸擿伏,洞尽物情,常哀矜涕泣,然后可奏。日止一食,膳无鲜腴,惟豆羹粝食而已。庶事繁拥,日傥移中,便嗽口以过。身衣布衣,木绵皂帐,一冠三载,一被二年。常克俭于身,凡皆此类。后宫职司贵妃以下,六宫袆褕三翟之外,皆衣不曳地,傍无锦绮。不饮酒,不听音声,非宗庙祭祀、大会飨宴及诸法事,未尝作乐。性方正,虽居小殿暗室,恒理衣冠,小坐押䙅,盛夏暑月,未尝褰袒。不正容止,不与人相见,虽觌内竖小臣,亦如遇大宾也。历观古昔帝王人君,恭俭庄敬,艺能博学,罕或有焉。

(选自《梁书•武帝萧衍》,有删改)

课内文言知识(本题共5小题,10分)
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一说起“经史子集”,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

经,专指儒家文化。因为自汉武帝时期以来,儒家文化超越诸子百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主流意识形态,此后的历朝历代,思想都被看作社会发展中的纲常伦理,被认为是思想文化界的__________。史,便是史书。中国历史上的“正史”,从汉代的《史记》开始,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史书《清史稿》,总称为“二十六史”。子部,就是指人们常说的“诸子百家”。百家之长与儒家之尊共同盛放于中国文化的百花园中,才使得中国文化_________、鲜活有力。集部,泛指一切文化艺术,包括诗词文赋、戏曲小说等。

综合来看,如果我们将国学比喻为一座__________的文化大厦,那么:经,是这座大厦的钢筋结构,有了儒家经典,就立起了中国主流思想;史,是大厦的水泥浇筑,水泥的巍然填充与钢筋的昂然挺立,就构筑起了中国文化的坚实外形;而钢筋水泥虽然建起了一座庞然大楼,却也使得这座楼宇密不透风、缺乏生机,所以,子部的百家思想,就如同为这座大厦开了一扇扇的门窗,正因为有门窗的参与,才使得空气流通、阳光照耀;集部,像是大厦里一切装潢与内饰,丰富多样,精彩纷呈。是“经史子集”四个部分,全面支撑起了中国文化这座__________的殿堂。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流砥柱                 栩栩如生                     富丽堂皇                     古色古香
B、 擎天之柱                  生生不息                     富丽堂皇                     美轮美奂
C、 中流砥柱                  生生不息                     高耸入云                     美轮美奂
D、 擎天之柱                 栩栩如生                     高耸入云                     古色古香
写作(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