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老山界 同步精选卷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06-25
同步测试
单选题
填空题
语言表达
问答题
综合题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老山界(节选)

陆定一

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⑤“我们顶着天啦”

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⑧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个多小时,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明天一早登山。

⑨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⑩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⑪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行 军

程多宝

①行军时多是白天里不走,尽往夜堆里钻。天刚擦黑,这支顶着高粱花子、扛着些“汉阳造”“老套筒”的百十号人的连队,坚决地执行着刘邓首长的命令,天天都在急行军。

②刚当上解放军的卢守坤有点搞不懂了,大家没日没夜地行军,怎么还精气神十足?卢守坤一路上脚板子急促促地可不敢停。就是瞌睡了,闭着一只眼睛,脚板子还照样走得直溜。这功夫练的,整个人就像是队伍里的一只零件。回回走到宿营地,兵们横七竖八地直打呼噜。当班长的得给大伙儿烧水烫脚,还要挨个儿挑脚泡。

③他的班长也是去年从那边举着手过来的,一年多就入党了。听他自己也说过,刚过来,哭过好几回,哭一次,人就清醒了一次,这边叫“挖苦根,倒苦水”。

④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三出陇海七战鲁西南的刘邓大军神出鬼没,于大踏步前进和大踏步后退之间寻找到不少的战机,一度使国民党军尴尬至极狼狈不堪。

⑤这又是一个晚上,天还是黑得像黑煤一样,零碎的冬雨叩在脸上生生地疼,前胸后背已经汗透了,外面的衣服冻得像是披了层盔甲,里面的贴肉小褂凉飕飕地冰着心窝子。队伍还在悄然流淌着,卢守坤有些累了,一路都是黄泥巴地,走起来太费鞋了。虽说根据地老百姓送过来的黑布鞋,穿着好是好,不磨脚也很少打泡,走路如风还不带响声,可就是合脚的少,做的时候又没个尺码,都是一水的千层底,厚厚的掂上一掂,仿佛听到村长们挨家挨户动员村民打布鞋时,那满院满屯满山洼子里呼呼啦啦吟唱一片的麻绳拉扯起来的乡土歌谣。一村一庄地收挪上来,太平车推过来这么一倒,一连连人马排过来,见人塞上一双,调换不到大小的只好凑合着对付。班长们就说了,大一点也不打紧,男人家扛枪弄炮的,脚大走四方嘛。

⑥卢守坤刚来有点不好意思,最后捡了双小的,这一双掂在手里,瘦得紧巴,脚指头夹得生疼。他索性用刺刀挑了点鞋帮子,前几天还好,两天一过,一路的黄泥巴糊下来,鞋口说松就有点软塌了,这不,稀糊糊的泥巴地一粘,鞋子掉了。黑咕隆咚的不太好摸,还弄了一手泥。身子一弯下来,任队伍从旁边嗖嗖地过,班长跟了过来,小声地说:你别乱动,我来。

⑦班长就是班长,三把两把就摸到了。卢守坤伸脚一套,就是刚刚丢下的那只,鞋内暖暖的余温还在呢。

⑧脚底渐暖,夜色渐薄。卢守坤看到前面班长的步子隐约间一颠一颠的不大平稳起来。是刚才帮自己找鞋子时被后面的人撞了腿,还是脚底下生了泡?卢守坤有点不明白了,无奈行军的队列里也不好问话。班长有副好脚板,行军时总爱替别人扛枪,战士们跟他夺,他都不肯放,还说:我有的是劲,不信你们谁有本事缴获老蒋一门山炮,我再扛给你们看看。

⑨班长的脚崴了?那也是给自己找鞋弄的。卢守坤心里毛了。班长呀班长,你这不是让我难受吗?

⑩前进的队伍像一把锋利的剪刀,把黑幕四合的天地犁开了一道缝隙,天色渐渐地明朗了。卢守坤这下看清楚了他的班长。班长的一只脚板上光光的,只是一层浸湿的绑腿。那只鞋呢?再一看自己的脚上:怎么两只不一样呢?是班长的鞋?班长……班长你一路光脚呢,这么远的路,怎么走过来的?

⑪ 班长!卢守坤心头一热,他沿着班长王克勤同志的肩头放眼望去,冬雨已住,东方欲晓。一不留神的工夫,那轮1946年深冬的朝阳,早已跃上了这支队伍的头顶,一笑一笑的,亲亲这个又吻吻那个,没几下太阳的脸蛋蛋就红得有些发紫了。

(节选自《解放军报》,有改动)

阅读鉴赏

感受老山界

①我是在今年早春时节走进老山界的。虽说我的家乡也属于老山界地区,上中学时又读过陆定一的名篇《老山界》,知道此山是红军长征时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可真正与老山界零距离接触,平生还是第一次。所以,当我随“红军长征路线考察组”夜宿老山界脚下的岔岭村时,兴奋得一夜难眠。

②第二天早上出发时,岔岭瑶寨雾气弥漫,天空还不时下着小雨。向导告诉我们,上山的小路已经罕有人走,杂草灌木丛生,雨天攀登,不但会湿衣裤,把人冻病,而且极易迷路,因此建议我们乘车先进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再走红军当年下坡时走的那段路。

③一辆农用车载着我们一行人开始在螺旋上升的公路上爬行。车外浓雾弥漫,目力所及,只看得见路边的青草绿叶。汽车穿行于云蒸霞蔚之中,如历仙境。令人惊奇的是,山中的山茶花已经星星点点,迎风绽放了。车行数小时后停下来,向导带我们去瞻仰红军长

征纪念碑、亭。碑面刻有陆定一的题词“老山界集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庐山之幽、峨眉之秀”,并镌有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简介。立于碑前,翘首远眺,身后青山迷蒙,似无尽头,前边峰峦叠翠,连绵无穷。神秘肃穆之情在心底愈发浓郁起来……

④重新登上公路之后,开始弃车步行。向导引我们走入公路下一条小道,斜插入山谷腹地。下山的路陡峭崎岖,人行其间,只能一溜小跑,想收住脚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林间倒是空旷,林木茂密处,地面寸草不生,只有一层厚厚的枯枝败叶,踩上去,软软的如踏棉絮。腐殖质的特殊气息自脚下弥漫,直钻鼻肺。白色的雾气填满山谷,成股地往上涌,又向谷底滚去,一团团,一缕缕,毫无规则可言。脚下溪流交错,泉水汩汨;头顶百鸟乱飞,任我们扯破嗓子恐吓,亦不惊不散。当年,红军就是沿着这条山路摆脱敌军追击的。可惜他们经过此处时,行军心切,无心欣赏沿途风物景致,要不,那绝对是一次充满诗意的梦幻旅程。

⑤向下行进近两个小时,大伙都有些累了。向导说,快到老山门了。又走数十分钟,奇观果然出现,方知老山门是一道通往山外的山沟,两边是高高的土坎,夹着一条狭长的小路,土坎上长满了常青乔木,枝叶相连,一眼望去,俨然是一条绿色甬道。走出绿色甬道,发现已经伫立于一道高高的山脊上了,眼前豁然开朗。远眺,是无际的山野,云雾已经在我们脚下翻涌,一股凭天临风、傲视群雄的浩气骤然回荡于胸间。

⑥站在山脊回望老山门,心中突然生出一种奇妙的感觉:老山界是不是一个偌大的母腹,老山门则是一条产道呢?人们穿行于山之腹地,就是怀胎的孕育,冲出老山门,就是通过产道横空出世。当年红军自这道门冲出,走上了胜利之路;今天我们从这里走出,得到的则是灵魂的净化,生命的升华。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