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3届高三下学期历史联考试题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4-12-24
月考试卷
选择题(一)(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选择题(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3小题16分,第24小题17分,第25小题18分,共51分)
无论是变法改革还是社会变革,只要符合历史潮流的,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其他国家尚在片面改革之际,商鞅在秦国统治者的支持下,则实行全面的翻新。其执行步骤包括贵族被废为平民,官吏按能力任职,井田制度一体取消,土地得以自由买卖,土地税按亩征收,士兵按征兵的程序入伍。国家又提倡农桑而贬斥其他各业,求全国普遍的丰衣足食。从史书里看来,秦始皇即位之前约一百年,以上的政策都已付诸实施。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20世纪初年《浙江潮》杂志发表文章说:“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权派”,就是这样一个否定一个而且像浪圈一样一圈比一圈大地彼此联系着。……自此以后,才是无产阶级先锋队领导的工农大众革命,然而仍不能没有知识分子的桥梁作用。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三:在政权机关的人员构成上,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中间派人士大体各占三分之一,由人民选举产生,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凡是年满18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性别、信仰、党派、文化程度,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摘编自陈先初《从三三制看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科学论断,对社会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材料二: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德]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后,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进入新时代,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威胁上升,逆全球化思潮上升,进入动荡变革时期。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长江下游南面的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千百年来,逐渐形成了许多村落和乡镇,这些江南水乡古镇是我国江南水乡风貌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其中湖州南浔就素有“文化之邦”和“诗书之乡”之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宋末,南浔还只是一处稍有人烟的“聚落”,因其位于湖州与平望之间,给其发展带来了机遇,往来苏杭嘉湖的商贾便常以此作为休憩之处,并逐渐出现了居民聚居。休息之余作以宗教活动,宗教场所的建立,于是吸引更多商旅驻足。到了南宋末年,为了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开始设官建镇。至元代南浔依然是商品交易之所,这种情况持续至明代,士绅阶层开始接掌地方事务,与之切身利益相关的水利事业自然纳入重点考虑范畴。明末潘尔變在《浔溪文献》也有记载,南浔“东至平望及吴江,西至乌程县治,皆陆由荻塘,水由运河,若捷出太湖走吴江、苏州,较近于顺风扬帆比运河更驶。”此后便是烟火万家,实江浙之雄镇。

——范青青《明清两代江南士绅文化影响下的江南市镇-以南浔为例》

材料二:由于地域条件优势,历史上许多江南水乡古镇都发展过养蚕业,有些古镇至今仍保留着与蚕事相关的节庆活动。例如,乌镇的蚕农为祈求“蚕苗”丰收,每年都要举行爬竿表演,表演者爬上一支三丈高的青竹竿,模仿蚕的动作表演杂技,另外还有乌镇的水上集市、南浔古镇的水上婚礼。水上婚礼每天固定时间和场次,方便游客前往观看。这些特色体验活动成为了游客感受当地文化最生动的方式之一,既加深了游客对古镇的印象,又传播和传承了古镇的特色文化。

——陈曼柳《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遗产保护与利用价值研究-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

材料三:历史上南浔经济发展,是以蚕桑生产为基础的。南浔桑丝生产始于唐代,至南宋,南浔已“耕桑之富甲于浙右”,明清时期,“桑蚕之利,其盛于湖”……新中国建立后,南浔经济逐步从单一丝织模式转向综合发展轨道。建国初南浔只有5家私营小厂和151家个体手工业户。1952年工业总产值为200万元,当时建立了铁器、木农、竹器、建筑、服装、雨伞、洗染、豆制品等十余个手工业合作社。1956年公私合营。1957年工业总产值上升580万元。……

1978年以后,为了加快城镇化建设,部分城镇为了经济发展大量引进化工企业,新的镇办、村办工业相继建立,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80年代初,已把一个缺乏现代工业的消费性城镇,初步建成有28个中、小型工厂的生产性城镇。从工业内部结构来看,到1983年,机电、制革、食品、印刷等行业的总产值已占80%以上。这说明南浔已改变了长期以丝织、丝绸为主体的单一经济模式,形成向多渠道、多门类综合发展的格局。1987年,南浔镇村、镇办企业和农业生产,在不断落实完善承包责任制、广泛发展横向联系的推动下,取得了新的突破,工业总产值2.7亿元,农业总产值1208.49万元,标志着南浔经济发展跨上了新的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稳步推进,千年水乡古镇越发呈现出勃勃生机。

——摘编自《浙江省名镇志》《人民日报》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