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开学联考试题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12-25
开学考试
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问题。

材料一:

①中国逻辑和印度逻辑是东方逻辑思想的两大源泉。东方逻辑起源于作为逻辑应用的论辩,并具有把这种应用贯彻始终的特点。

②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邓析、惠施、公孙龙等人就以“辩”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探讨了与“辩”有关的诸多问题,并逐渐形成了名辩学派。惠施的“历物十事”和辩者的“二十一事”,公孙龙和荀子的正名学说,韩非子的“矛盾之说”等标志着名辩学的兴起。尤其是后期墨家,集先秦名辩学之大成,完成了中国逻辑的标志性著作《墨经》,在人类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被称为“名辩学”的逻辑学体系。简言之,东方逻辑研究以名、辞、说、辩为主要内容,偏重于名辩的应用,不同于西方那种面向抽象理论的论辩研究,是一种偏重于论辩在实践中应用的应用逻辑学。它彰显了论辩应用的自觉意识,催生了东方逻辑并伴随其不断成长,构成了东方逻辑沿着应用型逻辑发展道路前行的主旋律。

③西方的逻辑推理以几何学为摹本,建立在追求真理的理性主义基础之上,而东方强调的是在经验研究中如何运用名辩推论去正名,以明辨是非,说服对方,在一系列隐晦的推理中直接深入到经验性实在的本体论基础。因此,它强调的是对“穷理致知”的尊重,重视经验和实践态度。如:

宗(论题):此山有火。

因(原因):以有烟故。

喻(例证):如灶——并非如湖。

合(应用):此山亦如是。

结(结论):故此山有火。

④在西方推理中,喻例是多余的。但东方古正理派认为,这五支缺一不可。原因在于,只有具备五支才能获得“第三次的知识”。“第一次的知识”是看到灶中的烟与火,从而知道烟与火的联系。“第二次的知识”是看到眼前此山中的烟。“第三次的知识”是联想起烟与火的(因果)必然联系,从而知道此山有火。东方逻辑学既把喻例视为必不可缺的,因而它必然否定在找不到喻例的情况下进行推理的可能性。

⑤西方逻辑的特征之一是形式与实质的分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二者关系。东方逻辑中固然有关于形式的初步研究,如《墨经·小取》中有侔式推理,但中国逻辑更重视形式真与实质真相结合的研究。如果不从二者结合的角度考虑,我们就不能合理解释如“白马非马”那样的论辩。若单从形式角度分析,“白马非马”显然是诡辩,但是,若从形式真和实质真相结合的角度分析,“白马非马”这个命题则可以自圆其说:“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这里的“非”是“不等于”的意思。中国思想家所考量的难点在于,“公孙龙了解的是一般的马,而他的论辩对手想到的白马,是一种特殊的马”,“属”“不等于”“种”,这是辩者建立“白马非马”论的真正基础。也就是说,从形式真和实质真相结合的双重角度看,白马“不等于”马,因此,“白马非马”。

(节选自任晓明《东方逻辑的特质》)

材料二:

①西方逻辑在其发展中特别注意引进人工符号语言,特别强调建立形式系统和公理系统,可以说,西方逻辑发展的过程也就是逻辑向完全形式化、公理化方向发展的过程。

②西方逻辑的发展为什么会呈现出如此之特点?从文化的视角进行探析,在于西方崇尚求知的传统文化精神。在古希腊,人们把求知当作人类的一种本性,人们追求知识,不以任何功利、实用为目的,纯粹是“为知识而知识”。这种崇尚求知的文化精神注重向周围的客观事物作究根究底地探索,把哲学与科学从神话中解放了出来并为之营造了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这使得人们可以自由地探讨自然、人事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某一问题,人们可以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论证。

③西方崇尚求知的文化精神强调怀疑、批判与超越,这使得人们在知识问题上敢于拒绝一切个人的和历史的权威,勇于拓荒觅径,追求创新。西方崇尚求知的文化精神还注重理性的完善。在古希腊,人们推崇抽象与演绎,并认为这种能力可以为知识建立一种普通的原则。基于此,人们把理性的内在的完整性当作知识的最高标准,要求一种知识必须具有结构上的完备性,推导程序的严格性和规范性,以及表达上的准确性。这种思想表现在思维方式上就是强调分析,追求精确性与确定性,致力于从某个初始的命题出发,按照一定的形成规则而推导出确定的结论。

④与西方不同,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注重致用、讲求实效,在思维方式上重直觉轻论证,好综合而恶分析,善于类比而拙于演绎,崇尚经验、先哲而怯于怀疑、批判与超越。这使得中国逻辑从一开始便“为实践的目标所限制”,一直没有获得独立而又系统的发展,也无力走上形式化、公理化的道路。

(节选自赵发海《西方逻辑发展的特点及其文化探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红高粱家族(节选)

莫言

父亲手提勃朗宁枪,气喘吁吁,一头皮高粱上的白粉红尘。奶奶走到父亲面前。奶奶刚过三十岁,扎着盘头髻,刘海五绺,像稀疏的珠帘遮着光洁的额头。奶奶的眼睛里永远秋水汪汪,有人说是被高粱酒熏的。

奶奶问:“怎么啦?”

父亲呼呼喘着气,把勃朗宁枪插进腰带。

“鬼子没来?”奶奶问。

父亲说:“冷支队,哼!我们饶不了他!”

“怎么回事?”奶奶问。

父亲说:“擀拤饼。”

“没听到打呀!”奶奶说。

父亲说:“擀拤饼,多卷鸡蛋大葱。”

奶奶问:“鬼子没有来?”

“余司令让擀拤饼,要你亲自送去!”

奶奶说:“乡亲们,回去凑面擀拤饼吧。”

父亲转身要跑,被奶奶伸手拉住,奶奶说:“豆官,告诉娘,冷支队是怎么回事?”

父亲挣开奶奶的手,气汹汹地说:“冷支队没见影,余司令饶不了他们。”

父亲跑了。奶奶追着父亲瘦小的身影,叹了一口气……

奶奶挑着一担拤饼,王文义的妻子挑着两桶绿豆汤,匆匆地往墨水河大桥赶。她们本来想斜穿高粱地,直插东南方向,但走进高粱地后,才发现挑着担子寸步难行。奶奶说:“嫂子,走直路吧,慢就是快。”奶奶和王文义的妻子,像两只飞翔的大鸟,在非常空虚的大气里,极端充实地移动。奶奶换上了一件深红上衣,她们走上弯弯曲曲的墨水河堤,顾不上看堤坡盛开着的黄花和堤外密密匝匝的血红高粱,一个劲儿地往东赶。

父亲早就跑回桥头。父亲向余司令报告,说拤饼一会就到,余司令满意地在他头上打了一巴掌。队员们多半躺在高粱地里,对着太阳晒鼻孔。父亲又跳到公路上来,公路黄中透出白来,疲惫不堪。后来父亲就到河堤上坐着了。他看一会东,看一会西,看一会河中流水,看一会野鸭子。河里的景色很美,每一棵水草都活着,每一朵小小的浪花里,都隐藏着秘密。日头正晌了,河里泛起热哄哄的腥气,到处都闪烁光亮,到处都滋滋地响。父亲觉得,天地之间弥漫着高粱的红色粉末,弥漫着高粱酒的香气。父亲一仰身子躺在堤上,就在这一瞬间,他心里一阵猛跳,后来他才明白,原来一切等待都会有结果的,这结果出现时,是那么普通平常,随便自然。

“汽车。”我父亲含含糊糊地说了一句,没有人理他。

“鬼子的汽车!”我父亲跳起来,怔怔地望着那些像流星一样射过来的汽车。汽车的尾部拖着一条长长的焦黄的尾巴,车头上劈劈叭叭地晃动着白炽的光芒。

“汽车来啦!”父亲的话像一把刀,仿佛把所有的人斩了似的,高粱地里笼罩着痴呆呆的平静。

余司令高兴地吼一声:“小舅子们,到底来了,弟兄们,准备好,我说开火就开火。”

路西边,哑巴拍着屁股跳高。几十个队员,都哈着腰,提着武器,趴到河堤墁坡上。

已经听到了汽车嗡嗡的吼叫声。父亲伏在余司令身边,擎着沉重的勃郎宁手枪,手腕灼热酸麻,手掌汗水粘湿,手虎口那儿有一块肉突然跳了一下,接着便突突地乱跳起来。父亲惊讶地看着那块杏核大的皮肉有节奏地跳动,好像里边藏着一只破壳欲出的小鸟。

汽车飞快地驶近,增大,车头前那两只马蹄大的眼睛射出一道道白光。父亲是平生第一次看到汽车,父亲猜想着这种怪物是吃草还是吃料,是喝水还是喝血,它们比我家那两头年轻力壮的细腿骡子跑得还要快。月亮般的车轮飞速旋转,黄尘飞腾。临近石桥时,汽车慢慢减速,黄烟从车后漫过车头。

父亲把头使劲缩着,一种从未有过的冰冷从脚底上升到腹部,在腹部集合成团,产生强大压力,父亲感到尿急,他用力扭动着臀部。余司令严厉地说:“兔崽子,别动!”这时,汗透红罗衫的我奶奶和气喘吁吁的王文义妻子出现在蜿蜓的墨水河堤上。

我奶奶挑着一担拤饼,王文义妻子挑着一担绿豆汤,轻松地望见了墨水河中凄惨的大石桥。奶奶欣慰地对王文义妻子说:“嫂子,总算挨到了。”奶奶出嫁之后,一直养尊处优,这一担沉重的拤饼,把她柔嫩的肩膀压出了一道深深的紫印。这道紫印,是我奶奶英勇抗日的光荣的标志。

还是我父亲最先发现我奶奶,我父亲靠着某种神秘力量的启示,在大家都目不转睛地盯着缓缓逼近的汽车时,他往西一歪头,看到奶奶像鲜红的大蝴蝶一样款款地飞过来。父亲高叫一声:“娘——”

父亲的叫声,像下达了一道命令,从日本人的汽车上,射出了一阵密集的子弹。枪声沉闷,像雨夜中阴沉的狗叫。父亲眼见着我奶奶胸膛上的衣服啪啪裂开两个洞。奶奶欢快地叫了一声,就一头栽倒,扁担落地。两笆斗拤饼,一笆斗滚到堤南,一笆斗滚到堤北。那些雪白的大饼,葱绿的大葱,揉碎的鸡蛋,散在绿草茵茵的草坡上。王文义妻子挑来的那担绿豆汤一桶倾倒,另一桶也倾倒,汤汁淋漓,如同英雄血。“娘——”我父亲撕肝裂胆地高叫一声,身体弹到堤上。他在弹上堤的同时,就扔掉了手枪,手枪落在了一棵叶子折断的金色苦菜花上。父亲张着两只手,像飞腾的小鸟,向奶奶扑去。河堤上安静,落尘有声,河水只亮不流,堤外的红高粱沉默不语。奶奶平卧堤上,脸贴着堤边的野草。奶奶背上,有两个翻边的弹洞,一股新鲜的高粱酒的味道,从那洞里涌出来。父亲扳着奶奶的肩头,把奶奶翻过来。奶奶脸上没有受伤,面容整肃,头发纹丝不乱,五绺刘海下,两条眉梢儿下垂,奶奶半睁着眼,苍翠的脸上双唇鲜红。奶奶睁开眼,满脸绽开天真的笑容。

鬼子汽车停在桥头,马达高一阵低一阵轰鸣着。

一个高大的人影在河堤上一闪,父亲和奶奶被拉下河堤。父亲未及思想,又一阵狂风般的子弹,把他们头上的无数棵高粱,打断了,打碎了。

飞散的红高粱米粒在奶奶脸上弹跳着,有一粒竟蹦到她微微翕开的双唇间,搁在她清白的牙齿上。父亲看着奶奶红晕渐褪的双唇,哽咽一声娘,双泪落胸前。在红高粱织成的珍珠雨里,奶奶睁开了眼,奶奶的眼睛里射出珍珠般的彩虹。

(有删改)

【注释】①莫言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以抗日战争及我国20世纪30、40年代高密东北乡的民间生活为背景,塑造了“我爷爷”“我奶奶”等为代表的一批抗日英雄形象。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节选自《过秦论》)

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呈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乃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

(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语言文字应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当时有个说法,已经在七国传开: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张仪早年入于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一直渴望得到赏识;而秦惠王同样也想干出一番事业。他们二人①_______, 张仪顺势做上了客卿,主持外交。几年来,他一直紧紧盯着楚国。这个其貌不扬的男人洞若观火,屈原出使齐国,引起他的高度警觉。他动开脑筋了。在他看来,军事上一时的得失是小事儿,外交才是事关长远的大事儿。

现在,齐楚联手击败秦军,他却大摇大摆到了郢都。

楚怀王以礼相待,亲自接见他,要在秦国的“外交部长”面前摆摆谱。他一向怵秦王,怕秦军,终于打了一次胜仗,不摆谱说得过去吗?泱泱楚国,怎能怕你又小又穷又偏僻的秦国呢?

楚怀王的傲慢劲儿,真是②__________。张仪恭维他,他更高兴了,唤来跳舞的美女、唱歌的巫师助酒兴。酒过三巡,张仪才打着酒嗝提醒他,齐国的军事援助是有限的,打一仗可以,但要帮楚国收复失地,那不太可能。楚怀王正有这个心病,不觉停下酒杯。齐楚两国虽是合纵,但也有各自的利益需求。对于结盟,两国其实也是③____________

怀王坐立不安了,张仪才说,这一次到楚国,是带来了秦惠王的一番美意的:六百里商於之地,全部归还楚国,条件是楚与齐断绝邦交。商於之地,相传那是楚文化的“摇篮”之一,是楚国人的精神高地。怀王一听,兴奋得从座位上蹦起来了。

经典阅读(5分)
写作(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