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2022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日期: 2025-03-29 中考模拟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对他的学生吴普说:“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据此可知,华佗(    )
A、 善治伤寒杂病
B、 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
C、 擅长外科手术
D、 认识到运动有益健康
董仲舒主张“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宣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对以上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汉朝以无为而治作为治国思想
B、 汉朝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
C、 汉朝以内儒外法作为治国思想
D、 汉朝以墨家学说作为治国思想
以下是某中学“中国古代智慧”阅读提纲节选,其中陈述符合史实的是(   )
A、 司母戊鼎夏朝青铜器代表
B、 都江堰沟通了湘江漓江
C、 丝绸之路开通于东汉时期
D、 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交通
某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该机构的设置(   )
A、 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
B、 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
C、 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
D、 开创了考试选官制度
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与发展是我们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流,下列最能体现这一主题的选项是(   )
A、 郑和七下西洋
B、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C、 鉴真东渡
D、 戚继光抗击倭寇
根据国民政府财政部的报告统计,自1937年至1940年底,东部沿海地区工业成功内迁的共452家,物资达79000余吨,工人达13000人。内迁工业部门及内迁方向见图。这一举措(   )

A、 是国家主动调整工业布局的需要
B、 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
C、 有利于保存民族工业的基础力量
D、 使中国的后方工业发展日新月异
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可用于研究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一手史料是(   )
A、 电影《重庆谈判》
B、 毛泽东诗词《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C、 三大战役纪念邮票
D、 王树増创作的小说《解放战争全记录》
从1976年7月1日到10月1日,中国高层出访总次数为79次。而此后到1977年6月30日,出访总次数为252次。与1977年相比,1978年的出访次数增长了27%。1976年至1978年中国高层频繁出访主要是(   )
A、 为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创造条件
B、 为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 为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作准备
D、 为改善中美关系寻找突破口
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全国党代会的主题随着国家的发展而演进。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共同主题是(   )
A、 建设经济特区问题
B、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 提出“四个全面”战略部局
D、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我们的港口是靠非洲奴隶贸易积累起来的资本建立的,是以活人的血肉为代价奠定了我们事业的基础。”材料揭示了(   )
A、 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B、 文艺复兴的意义
C、 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
D、 探寻新航路的艰辛
“1688年革命,1789年革命,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发生革命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是:(   )
A、 确立“王在法下”的原则
B、 摆脱殖民压迫实现国家独立
C、 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如图图片信息体现出明治维新时期的哪项主要措施(   )

A、 废藩置县
B、 殖产兴业
C、 地税改革
D、 文明开化
“几十个大企业彼此之间容易成立协定;另一方面,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了垄断趋势。”这段材料评述的是(   )
A、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
B、 法西斯势力影响企业生产
C、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D、 苏联模式带来的变化
如图为爱尔兰画家乔治•摩罗创作于1918年11月20日的时政漫画《糟糕的日子过去了》。该漫画所表达的主旨是(   )

A、 表达对战争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担忧
B、 剖析冷战格局下人们的矛盾心理
C、 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蕴含着严重的危机
D、 揭示战争之后一定给人带来和平
如图漫画形象地反映了前苏联经济的片面发展和严重失衡。两图意在抨击(   )

A、 农业集体化
B、 戈尔巴乔夫改革
C、 新经济政策
D、 斯大林模式
经过工业革命,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经济整体,并形成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这说明经济全球化(   )

 

A、 形成了两极格局
B、 加剧了国际竞争
C、 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
D、 消除了国际贸易摩擦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思想文化的演进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主要派别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选贤任能;提倡节俭。

儒家

孟子

仁政法国,民贵君轻

道家

庄子

顺其自然,独立人格

法家

韩非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材料二:武帝治下,儒学在朝中受到尊崇,而武帝却往往被指责为具有法家之风,武帝认为任用饱读儒家经典之士有利于君主,因为他们自律、利他、识礼、循规,而且忠于上司。因此,他建立了一种用儒家经典来培养未来官吏的国家教育体系,建太学,聘用博士讲授五经《易》《书》《诗经》《礼》和《春秋》。

——(美)伊佩霞《剑桥中国插图史》

材料三:忽必烈认识到儒学作为治国之“道”的价值,儒学成为官方学说受到推崇。他“行汉法”,任儒臣。在文化方面,对汉族传统的儒家思想进行尊崇,包括建立学校、修建孔庙等。

——摘编自《中国通史大师课》等

材料四:清朝统治者将儒家思想作为官方意识形态。清帝格外尊重孔子及其代表的儒学,康熙帝首次南巡,目的之一是到曲阜祭孔子庙;他命令儒臣编纂经书,认真学习儒家经典,悟出追求稳定、修身治德、民为邦本等都是治国的重大问题。

——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

材料五:近代发生在二十世纪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偏向。如常常把中西的问题视作是非的问题,甚至全盘否定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旧观念时也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但他们代表了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