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浙江省北斗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题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4-09-28
期中考试
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道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非选择题共3题,第31题15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3分共40分。
人口的迁徙促进文化的交融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印欧人凭借马和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分别形成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教育部组织编写《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欧洲人外迁大部分是自愿的,移民的动力来自对政治自由、人身安全和更多的社会经济机会的强烈要求。欧洲强国在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是它不断扩张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劳动力迁移的因素之一。工业的增长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移民的发展,欧洲移民开始到达城市地区,后来渐渐移入其他国家。欧洲移民改变了一些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政治版图,使生产商品在世界各个地区实现,移民家庭将新的语言带到了自己所在地区,改变了传统的世界语言区,也将世界上的许多地区联系起来。

——摘编自[美]帕特里克•曼宁《世界历史上的移民》

材料三:

19世纪中期,列强设立通商口岸后,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和新兴的工矿城市吸收了大批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形成一股新移民浪潮。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迁入城镇的城市化移民发挥了与传统移民完全不同的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城市移民中产生,成为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新角色。近代列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以及东南沿海的人口压力,使东南沿海地区劳工出国成为海外移民的主要形式,这一迁移的过程持续、分布广泛。迁入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华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劳动,也充当矿工。中国移民对迁入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诸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已为举世所公认。

——摘编自葛剑雄等著《简明中国移民史》

材料四:

二战以来,欧洲所接纳的移民人数不断增加,这些移民逐渐成为欧洲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的经济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向欧洲,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二战夺走了欧洲大量的青壮劳力,人口的低出生率又不能及时弥补劳动力缺口。这样,欧洲成为大规模移民运动的目的地之一。对此,欧洲各国政府基本上是欢迎的,并主动到世界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劳工。

1973年以后,招募劳工(不管是外籍劳工还是殖民地劳工)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停止,但欧洲共同体内部的移民,事实上还在继续,技术劳工和高层次人才的移民不断增加。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把欧共体作为一个单一的劳动力市场以及把欧盟内部的流动看作类似于民族经济内部的流动开始成为习惯。

——摘编自薛永生《战后欧洲移民与移民问题》

人类的居住形式和居住环境经历了漫长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雅典城市平面示意图                       中国四合院示意图

材料二:

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了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工业革命首先是一次生产力的全面革命,改变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经过工业革命,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英国工业的五大基本部门。在工业地区,新的城市纷纷诞生并不断膨胀。农村人口在全国的比例和农业在经济中的比例都降到次要地位。政府颁布一系列法案,如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1844年《工厂法》、1847年《十小时工作日法案》、1848年《公共卫生法》等。到1851年,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52%。城市化不仅仅是城市人口的聚集,而且也引起城市建设的发展,包括城市交通、城市公共卫生以及城市房屋建设等等。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三: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历了大规模的快速城镇化过程。1978到2017年,中国城镇人口从1.7亿增长到8.1亿。1978到1995年乡镇工业突起,外资流入工业企业,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镇化;1996到2013年外资和城镇建设共同带动了重工业的发展,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城镇化;2013年以来城镇化对服务业的需求快速增长,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城镇化。轨道交通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化的电讯、信息、互联网、物联网通信信息基础设施与水电煤气的公用基础设施在城市普及。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大规模城镇化进程,是我们党在经济建设尤其是城市建设领域开拓创新和艰辛探索的结果。

——摘编自倪鹏飞《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西方乃至世界产生深刻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中国传统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性是惊人的,但它与变革性却并不对立。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历史中较早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考古资料证明,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本土文化源于远古时代。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又不是毫无关联的,它对许多外来文化又有着很强的吸纳和融会贯通性。

——摘编自张应杭、蔡海榕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三:

伏尔泰推崇中国文明,他认真研究了了中国的儒家思想,热情歌颂中国是一个理性主义国家。伏尔泰从中国的历史发展中看到孔子儒家伦理精神的力量,古老的中国文明也是他反对封建天主教会的有力武器。此外,中国古典哲学与文学使这位大文豪的身上更显智慧。中国的古老文明,包括文学、哲学、思想、宗教,全方位地影响伏尔泰的思想,是这位智者前行路上的镜囊,更是他竖起启蒙大旗的思想武器。

——王佳静《浅论伏尔泰与中国文化》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