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历史试卷库

甘肃省定西市2022年中考历史一模试题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4-06-16
中考模拟
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材料解析题(第13题9分,第14题9分,第15题10分,共28分)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由民族危机引发的。为了反对外来侵略,近代的先觉士大夫林则徐、魏源等开始将目光转向世界。19世纪70年代,西方的近代国家观念开始在外国传教士、出国开明使臣和早期维新人士的宣传中逐渐输入到中国。而甲午战争的丧权辱国,亡国灭种的切肤之痛进一步刺激了民族觉醒。各个阶层纷纷开始寻找强国之路,中国近代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它的内容、它的特点,也都是由这个危机和解决这个危机的要求所决定的。

——摘编自尚红娟《论近代中国国家主权的缺失》

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美国人拥有优势武器装备,但解放军具有更大的人力资源库,并且采用毛泽东主义的战略,以我们所敬畏的献身精神最大限度地造成美军的伤亡……以及后方各色人员组成的打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英国历史学家菲力普•肖特

问答题(共8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