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广东省江门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演练试卷

日期: 2025-04-10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本题共30道,每道2分,共计60分)

从下图所示复习笔记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唐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
B、 隋唐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C、 隋朝为唐朝繁盛奠定基础
D、 当时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
隋唐时,四方传入的少数民族音乐有十四种之多,唐代士大夫多醉心胡乐,以至王建有诗云:“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这反映了(    )
A、 隋唐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B、 少数民族音乐仅流行于洛阳
C、 胡乐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
D、 四方少数民族仰慕中原文化
我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主流文学形式各不相同,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其中诗歌在唐朝极度繁荣,为后世留下了三百多首著名的诗篇,其主要原因是(   )
A、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培养了大批人才
B、 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
C、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D、 李白的天赋和个人努力
五代十国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其中处于北方地区的“五代”的政治特点不包括(    )
A、 政权更迭频繁
B、 政局动荡不安
C、 藩镇割据
D、 政治清明
如图漫画描绘的场景发生于北宋初年,图中主人公此举的目的是(   )

A、 改善君臣关系
B、 加强中央集权
C、 促进民族交融
D、 完善福利制度
975年,宋太祖下诏:“向者登科(科举应考人被录取)名级,多为势家所取,塞(阻隔)孤贫之路。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这一措施(   )
A、 家世门第成为选官的标准
B、 大大加强了世族势力的发展
C、 社会阶层流动性得以加强
D、 奠定了重文轻武政策的形成
“凡四十年不识干戈,岁遗差优,然不足以当用兵之费百一二焉,则知澶渊之盟, 未为失策,而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论和之后,武备皆废。”下列观点客观反映材料内容的是(   )
A、 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
B、 维持长期和平,但削弱了宋的军事力量
C、 对宋朝来说是屈辱的
D、 北宋在战败的情况下,不得已而签订的
一位金人打算撰写一部本国年鉴,那么在“1115年”时记载的事件应该是(    )
A、 女真族的崛起
B、 女真族受到辽的压迫
C、 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
D、 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
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城内大小店铺比比皆是,大街上的买卖昼夜不绝,交易频繁且数量巨大,“动以万数”。这反映了南宋时期(    )
A、 晋商、徽商活动较频繁
B、 海外贸易领先世界
C、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 都市商业贸易繁荣
历史观点,是指有人参与的观点,即主观的,既可以是主流的,也可以是非主流的。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元朝时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B、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政权国号宋,定都东京
C、 宋朝时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重文轻武政策
D、 1279年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下侧是隋唐大运河与元代运河路线图,导致路线图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 政治中心的北移
B、 经济重心的南移
C、 统一全国的需要
D、 为便于巡游江南
宋代在语言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术语,如牙人、茶肆、瓦舍、邸店、交子等。这反映宋代(   )
A、 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B、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 纸币彻底取代铜钱
D、 文学出现根本变革
南宋后期,发明了在竹管里装有火药弹丸的突火枪,点燃后,弹丸射出。元朝还用金属作筒,取代竹筒,发明了火铳,这比以前的突火枪威力更大。材料表明火药的运用(   )
A、 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
B、 推动了火器制造业的发展
C、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D、 改变了宋元时期政治局面
郑和的随行官员对途经西洋国家的地理位置、港口、社会风貌和气候物产等做了记述。据此可见,郑和下西洋(   )
A、 打破了东西方隔绝状态
B、 开创了亚欧海上交通要道
C、 增强了明朝的国家实力
D、 增进了对亚非国家的了解

综合题(本题共三道,其中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共计40分。)

城市掠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景泰二年(1451年),北京大兴、宛平二县曾召集各行商人,根据当时的市场价格制定出一个“收税则例”,列举商品230余种,包括罗缎布绢丝棉、巾帽衣服、陶瓷制品、文具纸张、矿冶产品、各种砂糖、日用杂货、药材以及各类农副产品……

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粮食、棉花、棉布、丝、丝织品、盐和茶这七类商品占据了市场流通总额的绝大部分。

——王天有、高寿仙《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

材料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明确了首都功能核心区的战略定位:建设成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明朝后期的《皇都积胜图》描绘了北京的繁华景象,城内市场布棚高张,货国麟集。

北京“两区”建设、特指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十三五”时期、北京“两区”建设全面启动,实施了四百多项新举措,服务贸易占全国的1/5左右。海淀区专门制定了“两区”建设工作方案,加快推进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等四项制度创新政策落地,重点推进信息产业、药健康、科技服务等三大产业发展,建设中关村软件园、清华科技园等五大科技片区。

——摘自《首都功能核心区迎来历史性新起点》和《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北京“两区”建设加快推进》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