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浙南名校联盟2023年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2月)试题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5-01-02
高考模拟
选择题I(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3题10分,第24题18分,第25题23分,共51分)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之际耶稣会士传入中国的西方文化,自然科学是其主要部分。这些西洋学术对于中国来说都是新鲜的:欧几里得几何及其演绎推论给中国思想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世界輿图使中国人获得了新的世界概念。对此,徐光启、李之藻、方以智等明代科学文化界的先进人士,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徐光启在其著述中多次谈到,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科学技术,“多所未闻”;从其学习与钻研中,他感到有一种“得所未有”的“心悦意满";在驳斥反对派的诘难时,他更鲜明地指出,外来文化“苟利于中国,远近何论焉".李之藻也说,利玛窦等传教士带来的物理、几何等科学,“有中国累世发明未晰者”。方以智在《考古通论》中指出,西洋学术能“补开辟所未有”.这种对外域学术的开明态度,反映了中国早期启蒙学者的宽阔胸怀。

——摘编自张明《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由传统民族意识向近代民族观念的跨越,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历史过程,从“华夷”向“中西”话语的转型,则是这一历史性跨越的基本前提,……《瀛寰志略》却特立独行地放弃以“夷”来指称西方各国,建构起一种具有近代意义的话语模式,构建了从传统观念的“天下”到近代意义的“世界”的新的认知体系。

——王先明《从“华夷"到“中西”话语的演变》

材料三: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枢架内,各方秉持……原则,携子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砒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这是我提出这一倡议的初衷,也是希望迅过这一倡议实昆然最高目标。

——习近平《开辟合作新起点谋求发展新动力)(2017年号月

城市与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二: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在事关人类生存却易被忽略的人与空气的关系上,便产生了始料未及却影响深远的潜在变化。城市的空气中混杂、聚集着来自下水道、墓地、地窖、屠宰房和污水坑散发的气味,城市中密集的建筑群既不利于气流吹散它们,也不利于阳光分解它们,而未分解物在人口密集区域集聚以致带来疾病。1856年8月1日,《英国母亲日志》刊载《健康指南》一文,开篇即言:“没有什么东西比健康更重要”,要享受健康就必须呼吸“洁净的空气”。1884年12月13日,《伦敦新闻画报》刊登了一条推销“新世界专利”的广告,其大意是:佩戴沃尔夫清新空气呼吸器,人们甚至在冬季室内门窗紧闭时,也可以不间断地呼吸到清洁、新鲜的空气。

一一摘编自严玉芳、梅雪芹《19世纪英国城市的新鲜空气诉求》

材料三:城市通过它集中物质的和文化的力量,加速了人类交往的速度.通过它的纪念性建筑、文字记载、有秩的风俗和交往联系,城市扩大了所有人类活动的范围,并使这些活动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城市通过它的许多储存设施,能够把它复杂的文化一代一代的往下传,因为它不但集中了传递和扩大这一遗产所需的物质手段,而且也集中了人的智慧和力量。不过,城市许多原先的功能作用曾经一度受自然状况所支配,要求所有参加者都到场,现在这种作用可以被电子传输,分发到全球各处。如果在一个远方的村庄里,能像在拥挤的市中心区一样,看到同一个电影、或听到同一个广播节目,那就不需要住在那个市中心区,我们必须在大城市与小城镇两者之同寻找出一种互息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各自能发挥优势的基础上,重新还原到人的尺度。

——[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