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惠来县2022年初中历史学业水平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4-09 中考模拟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将下列各小题唯一正确答案选出,并将其代号填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60分)

观察下列图片,对图片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中国文字发展成熟
B、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 中原文化灿烂辉煌
D、 玉器王艺精美无双
下图所示历史人物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下列史实不是在他统治时期发生的是(    )

A、 颁布“推恩令”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派张骞出使西域
D、 设置西域都护
下图为某时期不同民族间的通婚统计数据,可用于说明(    )

A、 商鞅变法的影响
B、 诸葛亮治蜀的成效
C、 孝文帝改革的结果
D、 唐太宗民族政策的作用
鸦片战争以后,欧美各国在对华倾销商品的同时,通过不平等条约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农产品:甲午战争以后,欧美各国控制中国的金融,在中国投资铁路、矿务,开办工厂,巩固不平等条约的特权。下列选项对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欧美各国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B、 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欧美各国侵华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D、 甲午战争以后,欧美各国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下面是某历史学习小组进行项目化学习时搜集的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 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侵略
B、 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 屈辱——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 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随着近代企业的创办,民族资本家、近代产业工人、近代知识分子群体随之产生。这表明近代企业的创办(   )
A、 推动了新的社会阶层出现
B、 维护了封建统治
C、 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D、 改变了社会性质
“(1945年的)这次大会是关系全中国4.5亿人民命运的一次大会……我们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反对另外一种黑暗的前途和黑暗的命运。”这次会议(    )
A、 创建了工农红军第四军
B、 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宣告了长征的胜利结束
D、 为人民指明了抗战后的奋斗方向
下图所示的是1993-200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始实行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史实就是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
A、 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C、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4个经济特区
D、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雅典的外来移民,主要从事工商业和金融业,为雅典提供税收,但没有政治权利和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这揭示了雅典(    )
A、 社会经济主要依靠移民
B、 民主政治有较大局限性
C、 民主政治发展到了高峰
D、 外邦人与奴隶待遇无异
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们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但这场反封建运动却采取了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主要原因是(   )
A、 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
B、 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
C、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态度不够坚决
D、 借助古典文化有助于减小斗争阻力
对下列两幅图片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 工业革命并不是进步的历史现象
B、 工业革命激化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
C、 工业革命的作用及带来的社会问题
D、 工业革 命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
在《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下,1864年欧洲各国工人建立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随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相继展开。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A、 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
B、 主张用暴力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C、 注重总结国际工人斗争的经验
D、 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恩格斯认为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汇聚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列宁把托尔斯泰的作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作品的历史价值是(    )
A、 塑造典型社会的典型人物
B、 促使文学的体例更加完善
C、 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人生
D、 找到人类解放的正确出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很多小型企业从大公司获得的分包合同也是如此。这反映美国(    )
A、 冷战政策与公司发展相互影响
B、 已经把军备竞赛作为根本国策
C、 军工订单解决了严重失业问题
D、 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战争危险

综合题(共3题,31题10分,32题16分,33题14分,共40分)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进入19世纪后,俄国农奴制的种种弊端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1856年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加剧了俄国专制制度的统治危机。为了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2月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还推行国家机关改革、军事改革等。农奴制的废除是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里程碑。

——张建华《俄国史》

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世界史·近代史稿》

材料二: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Deal),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 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蔡跃蕾、张伟《史海回眸:罗斯福“新政”复兴美国》

材料三: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美国的东亚政策”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美日在整个远东地区特别是中国,展开了争夺……在战后巴黎和会上以山东问题为焦点进行了激烈交锋……当时美国人民的一般心理是反战的,他们关心日本的对华侵略,更关心远东的和平……美国在谋求海上优势的同时希望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确立以美国为主导的战后远东新秩序,因此提议召开华盛顿会议。

——摘编自刘笑盈 《美日在华争夺与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材料二:二战结束后,美国通过一系列双边条约,构成了在太平洋地区“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军事体系。冷战结束后,美国亚太同盟体系有新的调整:由权力主导型向分享型过渡,让盟国承担更多义务,强调同盟间的相互协调与合作……更追求在社会、经济、文化一致性基础上形成利益共同体。美国亚太同盟体系无论在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有遏制和围堵中国之嫌。

——摘编自杨文静《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调整及其走向》

材料三: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以联合国军的名义出兵朝鲜。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美韩双方签署《共同防御条约》,美国取得在韩国长期合法驻军权。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的战略中心转向亚太地区……美国以朝核问题为由拒绝撤军。

——摘编自李华《从威慑、遏制到制衡——论驻韩美军历史角色的转换》

材料四: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中国决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2020年前将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

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

从全球范围内调整力量配置,收缩美国在欧洲的力量部署,并将其转移到亚洲地区……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