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19 《枣儿》同步检测

日期: 2025-04-02 同步测试 来源:出卷网

积累与运用(46分)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老子个儿大,儿子个儿能小吗?
B、 脏啥?尿得我全身痒丝丝、热乎乎的!
C、 金钩钩,银钩钩,骗人是小狗。
D、 吃吧,树上的枣儿多着呢!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只是一些粗茶淡饭,李先生依然津津有味地吃著。
B、 每天下夜班后,他总是蹑手蹑脚走进家门,生怕吵醒了妻子和女儿。
C、 小张今天下午才收到了他盼望已久的足球票,真叫他喜出望外
D、 他卡车的轮胎故障,修车师傅推荐他三个价位的轮胎,无可奈何 , 让他选择了中间价位的轮胎。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打造数字化阅读场景,为大力推动数字化阅读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B、 我国将采取多种节能减排,力争提前实现2060年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承诺。
C、 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滨江中学开设了陶艺、书法等超过30余门美育选修课。
D、 社区物业应增强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下面台词中蕴含的象征意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人 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委婉地批评了只看外表不注重内在的世俗风气。)
B、 老人 听好,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儿。噢,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隐含着对既往岁月、传统生活、精神家园的感情。)
C、 男孩 迷路了吧?(“迷路”喻指对过去生活的迷失、亲人的迷失。)
D、 老人  你有了巧克力就不会再来了。(“巧克力”具有与“枣儿”相对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内涵。)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岁元宵雪打灯”的意思是中秋节晚上如果是云遮月的阴雨天,则来年的正月十五花灯节就会下雪。
B、 话剧综合了文学、表演、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文艺成分。它以演唱为主要手段。
C、 古代年龄都有特定的别称,未满周岁的婴儿被称之为“襁褓”
D、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阅读理解(24分) 

读下面的独幕剧,回答问题。 

 错?对? 

   (涵静趴在书桌前,四周昏暗,台灯明亮。涵静一边写,一边推推宽边眼镜。音乐逐渐响起,舞蹈演员在昏暗的四周跳舞,他们是涵静作品的再现。涵静脸色愉快时,他们轻快地跳;涵静脸色沉重时,他们抑闷地跳。最后,涵静在书桌前入睡了。灯光暗,舞蹈演员和涵静下。) 

 (白天,在教师办公室,涵静跟着李老师上) 

 李老师:(先坐下,喝口水)你今年多大? 

 涵 静:(噤立)十六。 

 李老师:几年级? 

 涵 静:初三,老师,我…… 

 李老师:你为什么不完成作业? 

 涵 静:(不语,扯衣角) 

 李老师:我承认你有写作天分,你的小说很感人。可是现在是初三,你知道吗?初一初二,你写多少我都不管你,初三毕业后,你怎样写都是对的,不过初三,你还把心思泡在这上面,这就是大错特错了!你自己考虑吧! 

 涵 静:我…… 

 李老师:让你妈妈打个电话给我。(灯光暗,涵静和李老师隐于黑暗中,李下)(一束柔和的光由上而下铺在台中央的涵静身上,她蹲在地上,脸埋在手臂中。) 

 涵 静:(抬头)错,对,对,错。老师、妈妈、爸爸、爷爷、奶奶,都说我错了,可是编辑姐姐、同学、朋友,却说我是对的,写作究竟是对还是错?(站起)为什么有初三?为什么有中考?为什么有六门课等我去过?为什么我不能继续写小说?为什么?为什么?向右走两步。灯光变白些,(涵静的脸越发苍白了)王姐姐说我再努力些,或许就能出一期专号,可是,我初三了……(涵静下) 

 (白天,办公室) 

 涵 静:我考虑过了,我决定休学。 

 李老师:你说什么?你疯了! 

 涵 静:我想我是对的。 

 李老师:你父母怎么说,他们也疯了? 

 涵 静:他们反对,可是我会使他们明白,我是对的。(涵静转身走下) 

 李老师:(望着涵静)唉……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高龄老人聚集的长宁区,“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不仅解决了辖区老人“一键紧急呼叫”的需求,更在此基础上叠加了养老顾问服务,承包了老人们的生活圈。从家政服务、预约挂号、陪医配药到清洗空调,老人们的种种个性化需求都被细致地考虑到。多家政府采购供应商、市场服务供应商,从生活服务到健康服务一一覆盖,及时响应老人们的精细化需求。 

 以生活数字化转型为契机,长宁区民政局还成为全市首批“为老服务一键通”的试点区域,探索试点一键挂号、一键助餐等操作简易、直达需求的服务,让养老服务更均衡普惠、便捷可及。 

 (摘自2021年5月17日《潇湘晨报》) 

 材料二:碰 壁 

 

 材料三:我国正在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持续提高互联网普及率。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客观上提供了更丰富、便捷的信息资源,但老年人却成为数字鸿沟中的“信息贫困者”,主要原因包括: 

 一是信息技术网络设施未普及。一方面,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有差距,部分老年群体受经济收入制约而无力负担接入互联网所需要的软硬件设施费用;另一方面,受历史因素影响,我国部分老年群体未接受过良好教育,缺乏运用信息技术所必需的基础文化素养。 

 二是适老化设计严重缺失。信息基础设施是老年人获取信息的物质基础,而当前我国社会数字化建设中存在适老化设计严重缺失的情况,客观上加大了老人认知新信息、使用新技术的难度,致使老年人更难以融入信息社会。 

 三是生理衰老和心理认知老化。随着年龄增长,生理机能的衰老导致老年人心理认知力不断衰减,语言认知能力不断退化,因而更难以运用语言查找并利用所需的信息,导致语言信息素养缺失。 

 (摘自2021年1月14日《社会科学报》) 

微写作(10分)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