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吉林省绿园区2022年九年级历史大练习

日期: 2025-03-29 中考模拟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895年,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这里所说的“无能”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列强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D、 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歌谣“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北伐战争
B、 西安事变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 重庆谈判
  1938年春天,国民党军队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仗。这场胜仗是(    )
A、 第三次长沙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汀泗桥战役
D、 武汉会战
某导演筹拍电影《1912年北京故事》,反映了中华民国的新气象。以下场景能够入选电影的是(    )
A、 一男子在街边被军警剪掉辫子
B、 中影《歌女红牡丹》首映
C、 人们在欣赏歌剧《白毛女》
D、 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
周恩来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这两个“天安门”分别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
A、 五四运动戊戌变法
B、 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
C、 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
D、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最可爱的人”身上集中体现的精神是(    )
A、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B、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C、 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
D、 改革创新、开拓进取
从下边柱状图中的年份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一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B、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 大跃进忽视经济规律
D、 “文化大革命”使经济下滑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新路的是(    )
A、 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
C、 农村乡镇企业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流行语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下列流行语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是(    )
A、 一大二公
B、 造反有理
C、 斗争地主
D、 招商引资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 实现中国梦
B、 增强企业活力
C、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若给下面这幅有关现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漫画命名。最恰当的应是(    )

A、 合作共赢
B、 互相监督
C、 求同存异
D、 一国两制
  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首航来华,开始了中美之间的直接贸易。这表明(    )
A、 清朝对外开放
B、 中美恢复往来
C、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D、 美国成为主权国家
美国内战、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这三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共同点在于(    )
A、 都改变了落后的封建制度
B、 都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C、 都保留了封建制度的残余
D、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使苏德战场发生了根本转折,也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了重要转折的战役是(    )
A、 斯大林格勒战役
B、 诺曼底登陆
C、 莫斯科保卫战
D、 凡尔登战役
自2018年以来,美国对许多国家发起贸易战,对输美商品加征关税。此举背离了(    )
A、 政治多极化趋势
B、 文明多元化趋势
C、 社会信息化趋势
D、 经济全球化趋势
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实现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浪潮。下列历史事件不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
A、 纳米比亚独立
B、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 埃及共和国成立
D、 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

非选择题(2小题,共3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四史”宣传教育的通知。“四史”中的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一部鸿篇巨著。无数先辈为它写下了精彩篇章。

[从空想到科学]

材料一:空想社会主义从1516年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到1848年之前,这段时间有330多年,在生产力上,是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发展的时期;在社会制度上,是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是空想社会主义时期。

——摘编自央广网《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六个时间段》

注:《乌托邦》是一本虚构的游记,假托一位航海家之口描绘了一个财产公有、人人平等、共同劳动、没有贫富差距、每个人自由而幸福生活的海岛“乌托邦”

[从理论到实践]

材料二: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资本主义已走王穷途末路,死期临近。但是过了近半个世纪(1895年),恩格斯在生前最后一篇文章中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写道:“过去的判断是不对的,19世纪中叶欧洲大陆的社会经济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资本主义还有很强的扩展能力”

[从理想到现实]

材料三:1917年11月7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把全世界从睡梦中惊醒过来,彼得堡上空飞扬的红旗,使世界上所有资产阶级政府感到心惊肉跳。这种惶恐的情绪迅速传遍了各国舆论界,也感染了自俄国二月革命以来一直为俄国前途忧心忡忡的众多中国的知识精英。

——《中苏关系史纲》

[从俄国到中国]

材料四:俄国革命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影响,但中国革命并不是俄国革命的翻版。中国不是走城市工人武装起义的道路,而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也不是剥夺资产阶级,不是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敌人而是作为朋友,采取的是赎买政策。中国革命的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俄国道路的翻版,而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这个道路我们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

——摘编自新华网《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心声》

[从怀疑到赞赏]

材料五: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林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再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从辉煌到挫折]

材料六: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经济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今天我们在收割那几十年的苦果,既有物质上的,他有精神上的。

——1999.12.30摘自普京《干年之交的俄罗斯》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