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浙江省杭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题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12-25
月考试卷
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崇尚以和为贵,重视人际和善、邻里和谐、家庭和睦,这些理念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也影响着国家和社会治理方式。

在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中,“无讼”是一个重要理念。对于息事避讼,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表达过类似的理想态度。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这体现了儒家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尚“和”的主张。道家表达了谦和不争、不争而善胜的处世态度。法家虽然主张严刑重罚,但究其根本是希望通过法令滋彰来定分止争,并不希望天下纷扰不断。

古代社会所倡导的“无讼”理念,并不是主张杜绝纷争以及解决纷争的诉讼,而是提倡努力减少纷争,并尽可能用不通过官方正式诉讼的方式解决纷争。在我国古代,有大量体现“无讼”的具体实践。比如,在民间倡导每个人自觉守规矩,遇争谦让、息事避讼,也就是说,即便遇到争议,也通过谦抑退让平息纷争,尽量避免诉讼。再如,强调官吏公正裁判,以达到减少诉讼的目的。对于必须付诸诉讼的纷争,通过公正裁断、明辨是非、晓谕百姓,尽快协调好利益关系,为百姓做好示范,从而减少类似诉讼发生。还有一种重要方式是民间调处,即不通过诉讼来解决纠纷。我国古代有较为丰富的民间纠纷调处方式,比如,明朝颁布的《教民榜文》规定:“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不许辄便告官,务要经由本管里甲、老人理断。”

“无讼”理念及司法实践对我国古代治理产生了较大影响。社会对“无讼”目标的追求,使得礼让谦和的道德观念备受推崇,而睚眦必报则受到贬责,“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更加深入人心。着眼“无讼”目标,历代统治者在施行教化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对诉讼加以抑制。一方面,从制度上对提起诉讼的主体、时间、事由、形式、前置程序等予以限定,以此减少诉讼发生。另一方面,遏制滥讼,制裁和打击恶意兴讼、教唆诉讼的讼师、“讼棍”。“无讼”也体现了对古代统治者的要求,含有倡导统治者施行仁政之意。依据这种理念,统治者应“好生”“为善”,做到“制五刑而不用”,以“其身正”而致百姓“无讼”,进而达到“至治”的境界。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讼”体现了我国古代社会人们对秩序的理解和追求。

(摘编自顾培东《认识传统社会“无讼”理念》)

材料二:

中国农村在国家政权力量的深刻影响和乡村工业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猛烈冲击下,已不再是费孝通先生所归纳的“乡土中国”的理想秩序。今天,农民的价值观念和行为逻辑正在发生质变,乡村法律实践的场景也随之发生变迁。在越来越具有现代性特征的乡土社会,国家法律已日益成为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新农村建设的不可或缺的力量,“送法下乡”已有了现实需求。因而,面对送法下乡、迎法下乡的大势所趋,政府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法治建设。在“建立民主与法制”和“依法治国”一类口号感召下,国家正式的法律制度开始大规模地进入农村社会。通过“普法”宣传和日常的司法活动,国家法形成侵蚀之气势,自上而下地改造着旧文化、旧习俗和旧思想观念,旧乡土社会的秩序形态在一定程度上被改变了。

“送法下乡”是国家权力试图在其有效权力的边缘地带以司法方式建立或强化自己的权威,使国家权力意志的秩序得以贯彻落实的一种努力。也就是说,国家通过司法的路径进行政权建设,加强对乡村社会的管理。因此,送法下乡在一定程度上对乡村的法治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老百姓的法律意识有所增强,广大农民逐渐改变了以往“无讼观念”的纠纷解决制度,法治观念愈来愈深入人心。“送法下乡”作为国家权力的一部分深入“法律的不毛之地”,是现代法治国家法治化的策略所必要,同时也是必须的。而且,正如一些法学家所指出的,“普法运动是一种意在将当下中国整合为法律共同体的政治动员,一种表现为法权主义努力的自上而下的秩序重构,也是民族心智的现代洗礼。”

尽管如此,我们却不能无视送法下乡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事物都是两面性的,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正如费老所述,“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没有发生相应变化之前,就简单把现代的司法制度推行下乡,其结果是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治的弊病却已经先发生了。”正是由于乡土社会是一个充满乡土性不流动的社会、一个熟悉的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一个“依法治国”无讼的社会,所以,在这样的乡土中国的社会秩序下使得送法下乡在乡村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极为有限的,甚至微乎其微。要想真正发挥积极作用,首先必须考虑现代法治的基础和乡土社会固有的社会秩序,因地制宜地开展送法下乡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良好的乡村法律秩序的构建。否则,一味地进行乡村普法教育宣传活动或者司法下乡,并不能使乡村建立起法治秩序,只会造成乡村社会“结构混乱”“内生权威”、出现“秋菊打官司”等种种弊端。因此,当下中国农村的乡土性质发生了变化,而且也只有发生了变化,“法律”才能下乡,“法治社会”才得以建立。

(摘编自武慧君《论乡土社会法律秩序的构建》)

现代文阅读Ⅱ

十八岁的李响

蔡楠

说实话,我比较讨厌李响。我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大事。我越忙,他越来添乱,冷不丁就会出现在我的办公室,还一直蹦来跳去的。他耳不聋眼不花,就是说话含混不清。我讨厌他这一点,有话就说,说完就走不好吗?还有,我怕他蹦来跳去的,要是摔坏了,我可没时间送他去医院。李直也没时间。李直比我更讨厌他。

于是我想赶他走。我泡上一杯茶给他端过去,他却轻飘飘地躲开我,像个气球一样飘到了窗户前。我赶紧关严了窗户,我怕他飘出去。

我把茶水送到了他的嘴边,说,喝点茶吧,喝了茶哪里来的你就回哪里去,我明天还要出门呢!

李响就把一杯茶喝光了。喝完茶,他不蹦不跳了,稳稳当当地站在了那里。

我知道,茶水冲掉了这些年堵在他喉咙里的东西,他的声道开始通畅了。我拿出一把宜兴紫砂陶壶,又拿出一罐好茶,一并递给他,说,你可以走了。

李响却没有要走的意思,他把东西扒拉到一边,说,我不是来要东西的,我想跟你出门,去南泥湾!

我吃了一惊,他怎么会知道我要去南泥湾?我赶紧去扶他,我怕他说胡话犯病啥的。我把座椅搬了出来,放到他的屁股底下。他却不坐,腰板挺直了盯着我,大声说,李游,你说,到底带不带我去?

我去是有项目做,你去干什么?

我给你当向导,我熟悉那里,我在那里打过仗!李响一字一顿地说。

快别说你打仗的事了,你当年是瞒着父母偷着跑出去的,连新婚十天的媳妇都瞒着。知道李直为什么讨厌你吗?就是因为当年你偷着离开家。

我那不是偷着跑,是当兵抗日去了。贺龙在翼中打了齐会战斗,大获全胜,部队需要补充兵员,我就跟上队伍走了。李响争辩着。

那你打仗了吗?打了,不过……李响这回坐下了,他的眼神有些黯淡。他缓缓地说,我跟上队伍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庄附近的陈庄和鬼子打了一仗。可还没冲锋,我的腿就中了一枪,后来腿瘸了,我就当了炊事员。

我扑哧一声笑了,刚喝进去的一口茶差点喷出来,问,那后来呢?

后来我参加了百团大战,跟着部队去了晋西北,再后来就去了延安。说到这,李响的眼神突然有了光芒,慢慢地说,我是跟着部队一瘸一拐地来到延安的。那时候,我和战友们都觉得这回有仗要打了,我们得保卫延安啊!可是……上级却让我们去南泥湾种地了。

你是说,你去南泥湾开过荒?怎么这些年没听你说过呢?我觉得李响的话有点离谱。这有什么好炫耀的,我在老家又不是没种过地!再说了,你和李直哪里关心过我啊,啥时候耐心地听我说过话呀?

李响说得对,我和李直确实不大关心他。他十八岁就扔下媳妇偷着跑了,李直出生的时候都不知道他爹是谁。李直和娘在动乱的时光里能熬过来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关心他!

李响叹了口气,接着说,你们不关心我,可我惦记你们!原来我想打完鬼子就回来,后来我又想等南泥湾的地种好了再回来,可南泥湾很难缠啊……

你就别找理由了,你根本没想过回来!我对李响喊道。别……别瞎说,我李响不是那种人。那时候的南泥湾,确实难缠,天寒地冻,荒无人烟。部队开拔到那里,没吃、没穿、没住的地儿,我当炊事员还不知道吗?红米饭、南瓜汤,那是后来才有的。挖野菜也当粮,可大冬天的到哪里去挖野菜啊?反正,炊事班里也没饭可做,我就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去开荒了……

听到这,我不说话了。听李直讲过,他两岁的时候,县上的干部把李响的包裹送回来时,里面确实有一把铁铲,不过铲子只剩了个破片片。

见我不说话,李响来劲了,说,你相信我说的是真的吧,那就带我去吧!

我凑近李响,把他抱住了。他的身体很轻,我知道我抱住的不单是李响,还有李响的故事。我决定带李响走,不乘飞机了,我要亲自开车去南泥湾。

李响跟着我来到了南泥湾镇,却蒙了。

他怎么也找不到开过荒的地方在哪里了。他不吭声了,任由我给他当向导。

我开着导航,带他去了三五九旅旅部旧址、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党徽广场、稻香门广场,还带他去了南泥湾风景区,参观了南泥湾特有的民宿……

看,我就是在这里开过荒,在这里住过!李响在一个被改造成农家院的窑洞前站住了,大呼小叫起来。

我知道,我应该办我的大事了。

我走进窑洞,一群人早已等在那里了。这些人是南泥湾开发区的领导,我从电脑包里拿了一份签好字的合同,说,这是我们公司引进的石墨烯技术,现在我把它无偿献给南泥湾,用上这种材料,窑洞加热快,也非常环保。再有,我的公司想捐赠一批环保充电车,方便南泥湾的旅游,第一批已经在路上了……

办完这件大事,我回头再找李响,却看不见他的踪影了。

这下我可急坏了,弄丢了李响,我没法向我的父亲李直交代,他正在家辛苦地帮我带孩子。

我猜到李响去了哪里。我急匆匆赶到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前,果然看到李响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确切地说,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纪念碑里。

这时,我听到了导游的讲解:李响,河北雄安人,曾经创造一天开荒四亩的纪录,他用铁铲和镢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倒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岁……

我的眼泪疾速地涌了出来,我大声喊道,爷爷,你的孙子来看你了!

【注】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

焚驴志

【金】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造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鞅棰,亦惟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师兴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乞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

嘻,其不然!暴巫投魃,既已过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Ⅰ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还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的这句经典名言,引发网友热议。①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回应称,②历套该出版社的教材中,③一直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④从未有过斯人 , ⑤是人记成斯人的原因是因为古文诗词中斯人出现得太多了。比如《岳阳楼记》中的“微斯人,吾谁与归”,《琵琶行》中的“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等等。而“是人”却很少见。从字意角度,很多人会觉得“斯人”的感情色彩更浓烈,有感慨之意。

既然“斯”与“是”的意思区别不大,是否还有必要“____________”呢?当然有必要。对“斯”与“是”的较真,木尝不是出于捍卫经典原貌的本能,是对“是”的探索,是对“真”的重视。有网友为了找出“斯人”,大量翻找古籍刻本、教材教辅,甚至连汉语语料库都查了一遍。有疑惑就找证据,有问题就找答案, 这种“较真”的意义,其实已经超越对“斯”“是”二字的区分。历来诗人学者都注重推敲文字,因为汉语____________,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用法、丰富的含义,一字之差常常谬以千里,对“斯”“是”的辨析,是考据传统的继承,也是求是精神的传承。

在网络时代,“求是”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在网络传播中,____________的情况十分多见,比如最近某影视剧中一句“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大为流行,但原句是“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还有不少网友对多音异形的字望文生义,张口乱读、随手乱改、误用错用,伤害了字词原本的意蕴,亵渎了汉字文化。

语言文字运用Ⅱ

大家知道,____________,其中主要的成因有进食过量、体力活动减少、内分泌失调、精神心理因素等等。但随着对肥胖的研究和减肥方法认识的深入,人们发现脂肪的增长和转化还与肠道菌群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于肠道菌群,通常将它们分为三种类型,有益菌、中性菌和有害菌,其中,有益菌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益生菌。那么大家知道有益菌、中性菌和有害菌三者之间的关系吗?打一个形象生动的比方,人体的肠道就像是一方战场,菌群大哥们占山为王,就好比三国时期的蜀魏吴,我们权且将有益菌称为蜀国,那么有害菌就是魏国,中性菌便是吴国,当人体健康的时候,三者之间是平衡状态,达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在肠道菌中,数量最多的是条件致病菌,也叫中性菌。这个家伙,说白了就是个“墙头草”,它会在有益菌占优势时加入有益菌的阵营,在有害菌多时又加入有害菌的阵营。____________。研究发现,厚壁菌门大量存在于肥胖人群的肠道内,也大量存在于一些与免疫相关的疾病和癌症患者的肠道内;而拟杆菌门则大量存在于健康人群的肠道内。通俗一点说,厚壁简门就是“胖菌”,拟杆菌门就是“瘦菌”。

身边的朋友和你吃同样的食物,有着同样的作息、活动,为什么长期下来你胖了不少,而朋友的体重却没变?其实,____________!

作文(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