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12-23
月考试卷
现代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乐府,原来是一个音乐机构,秦代开始设立。汉也设立了“乐府”机构,同样做采集民歌、配置乐曲和训练乐工的工作。这些采集来的民歌,汉人称“歌诗”,魏晋人称“乐府”或“汉乐府”。

来自社会底层的汉乐府是“忍无可忍才写的诗歌”。班固《汉书·艺文志》说,“燕、赵之讴,秦、楚之风”,都“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乐府”的采诗运动,是继《诗经》以后又一次大规模的采集运动。这些采来的乐府民歌比起《诗经》来,乐府有几个变化:一是乐府民歌中,写女性的题材比例上升。二是口头文学的形式,故事性比《诗经》更强,有的还情节完整,人物性格鲜明,描写刻画细致入微,开创了我国不发达的叙事诗的先河。三是杂言向五言的方向靠拢。这三者结合,就产生了伟大的乐府民歌。被称为“乐府双璧”的《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无论是题材还是艺术,都创造了中国叙事诗的典范。

南朝乐府民歌,像是江南女子传情的歌。歌如眉峰聚,诗是眼波横,六朝都城建业及周边地区的“吴歌”和江汉流域的“西曲”,一言以蔽之,是一个“情”字。今天的江南文化是在南朝乐府民歌里才开始真正奠定成型的。此外,南朝民歌的形式,以五言四句为主,短小的篇幅,含蓄蕴藉的风格,同音双关的运用,假如调一调韵脚或平仄,那就是初唐人的五绝了。

北朝乐府民歌是长期处于混战状态的北方各民族的歌唱,是北方英雄横刀高唱的豪迈之歌。风格质朴刚健,粗犷豪放,自然清新。多数是北魏、北齐、北周时的作品,它们传入南朝,被南朝乐府机关翻译、修改、配音,保留下来。今存七十余首,大部分收在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横吹曲辞》里。今天的研究者以为,北朝乐府民歌是靠流传到南方才保留下来的。因此,其歌辞多少已经过南方汉人的翻译和润饰。

从某种风格特征上说,北朝乐府民歌兼具汉乐府的诗歌精神和南朝乐府的情采:既有汉乐府刚健的底色,又有南朝乐府别致的花纹。因为表面上看,北朝乐府刚健豪放,与南朝民歌的艳丽柔弱迥然不同。但其实,能在那个时代流传下来的乐府民歌,总有它们共同的地方。譬如在语言的节奏上,在质朴纯真的风格上,在心灵绽放的美丽上,南北朝乐府民歌内在的美是相同的。

汉乐府、南朝乐府、北朝乐府民歌的影响和魅力,延伸在历代的文人模拟乐府中。

文人的乐府诗创作,汉代就开始了。发展到建安,形成了高潮。就三曹而言,曹操今存诗歌约二十首,全部是乐府诗;曹丕、曹植也大量写作文人乐府。文人乐府题材内容非常广泛。除了为祭祀、宴饮宾客而写的外,大部分涉及行役的苦辛、边塞的遥远、游侠的豪放、人生的慨叹、对生命的忧虑以及男女的相思。诗温以丽,意悲而远,或慷慨,或清绮,风格多样。这些说明,乐府民歌不仅给文人诗歌形式外壳,还遗传了题材、体裁、意象和风格特征。

在艺术形式上,文人乐府既有传统的四言,也有新兴的五言,更有在民歌中诞生的七言。还有杂言、三言、六言等各种体式。由于宋、齐、梁、陈的统治者提倡,文人乐府创作蔚然成风,他们继承建安,又有了新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潮。

(摘编自曹旭《读乐府民歌掇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特别提出,加大对脱贫地区的非遗保护支持力度,以非遗工坊建设为抓手,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非遗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稀缺的文化资源。通过支持各地以传统工艺为重点,依托各类非遗项目,设立一批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非遗工坊,帮助相关人群学习传统技艺,对于非遗的保护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产业是支撑。以非遗工坊为代表的传统工艺,不仅是活态的文化传承,也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在这过程中,要发挥好非遗传承人的技能带领作用,同时引入“非遗工坊+旅游”“非遗工坊+民宿”等多元经营思维,提升发展能力。

(摘编自韩梅《非遗+乡村振兴,一举两得》,《光明日报》2021年6月14日)

材料二:

2005年6月,掩映在群山深处的浙江青田龙现村被世界熟知——以其为代表的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首个正式授牌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如今,我国拥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5项,数量位居世界各国之首;农业农村部分5批发布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18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展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认定的国家;2016年通过普查发布了408处具有潜在保护价值的传统农业生产系统。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耕历史非常悠久的文明古国来说,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是在留存一种生产方式,更与保护民族的文化基因、具有显著地域特色的生物基因、生态友好的技术基因息息相关。

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的代表地之一,这里的梯田成型已有2000多年历史,形成了完善的储水保水系统,构成了几十万亩灌溉工程景观,不仅保存着紫香贡米等原生物种,还繁衍出了独特的文化形态。

青田稻鱼米,青田田鱼均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真正成为农民生活富裕的有力支撑。在青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4.0版本正在启动。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了全领域、全链条的另一次迭代升级。这次升级,使价值链从单一具象的农产品,进一步拓展到品类丰富、体验性强的旅游产品、文化产品,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探索出一条实现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新路径。

(摘编自齐芳《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留住古老智慧,启示未来发展》《光明日报》2021年6月15日)

材料三:

6月12日是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的主题确定为“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突出了非遗保护惠及大众这一特性。

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大有可为。面对“千村一面”,旅游产品“天下一家”等问题,通过挖掘和振兴乡村有关的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凸显当地特色,成为乡村的文化支撑,一方面能够为传承人和相关从业人员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一举多得。数据显示,中央财政每年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从2011年的4.14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8.08亿元。文化和旅游部支持地方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就业工坊超过2000所,带动项目超过2200个,带动近50万人就业,助力20多万贫困户实现脱贫。“活”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积极力量。边远偏僻地区往往是传统工艺项目的富集区,让贫困户从剪纸、刺绣、绘画、食品加工等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获得收入,增强自信,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摘编自郑海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令人瞩目》,《人民日报》2021年6月12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烟雨南湖

沈裕慎

①江南的雨,像细丝,如牛毛,稀稀疏疏,似梦似幻。放眼看去,整个天地笼罩在袅袅的烟雾里,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

②虽然时间过去这么久了,但我仍然清楚地记得,那天的南湖是飘着雨丝的,仿佛就在眼前。人生之事,有不可不忘者,有不可忘者。

③“七一”之际,我来到了这个中国革命航船的起航地——嘉兴南湖。我到了渡口,登上渡船,船儿一摇一晃地缓缓前进。这又给诗一样的环境,增添了一点诗情画意。这轻吹的风,这荡漾的波,掸拂了我旅途的疲劳,洗却了我旅途的风尘。我又一次在若有若无的细雨中,体会到了烟雨南湖。

④湖心岛掩映在浓浓的绿色里,历经千年的烟雨楼,仍傲然挺立。匾额上“烟雨楼”三个大字,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手书,笔力遒劲,很显功力。楼的下面大厅的两根立柱上,有董必武在1963年12月写的一副对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雨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岛上还有清晖堂、乾坤碑亭等多个景点,“清晖堂”是一座门厅,堂后面四周围有短墙曲阑,雕楼画阁,其中假山耸峙,花木繁多。

⑤我跨进大门,步入庭院,天地不大,却是亭楼阁榭,式式俱全,假山曲径,安排得当,古树盆景,搭配有致,常绿灌木青青,应时花儿开放。登烟雨楼,则又是一番景象,看不见岸边,看不见水面。只见这800多亩的湖面上,烟雾腾腾,如万家举炊,炊烟飘忽;又如蓬莱仙岛,仙云绕缭。这使我不禁想起苏东坡咏杭州西湖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 抹总相宜。”

⑥烟雨楼坐北朝南,重檐飞翼,雄伟壮丽,古朴典雅。始建于五代后晋,因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而得名,晨烟暮雨,非烟非雨,以若隐若现的飘渺姿态著称。明朝万历十年知府龚勉拨款修楼阁增建亭轩,取名“瀛洲胜景”;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领兵攻取嘉兴,在烟雨楼驻扎过部队;1645年清兵攻打烟雨楼,楼被焚毁;清朝顺治年间知府许焕又重建;清朝同治三年清兵围攻镇守嘉兴城的太平军时,烟雨楼又被清兵炮火摧毁。这样,烟雨楼数十年凄惨荒凉,一直到1918年才重建。烟雨楼历经沧桑,为江南知名胜景,真可谓人文名胜。

⑦南湖因地处嘉兴城南而得名。1921年7月1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的望志路106号召开,因被法捕房的密探所窥,参加会议的代表才移师嘉兴南湖。当时,会议是在一艘单夹弄丝网游船上召开的。现在的游船,是1959年根据当事人回忆,呈请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审定,按模型原样仿制的一艘画舫。1964年4月,董必武同志视察南湖,仔细察看纪念船后,感慨万千,遂题诗一首:“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濛访旧踪。”

⑧这条船是一条单夹弄丝网船,长约16米,宽3米,船头宽平,内有前舱、中舱、房舱和后舱,右边有一条夹弄贯通,会议就是在船的中舱进行的。10多个代表,围桌而坐。毛泽东坐在右侧的小凳上,他目光睿智、慈祥坚定,风吹动着他的头发,身上穿的长衫衣纹清晰可辨,手中的文件纸卷页翻,页页可数;董必武坐在船舱正前靠右的位置上,手捧书籍思考着问题;李达在阅读,他还习惯地用手推了推眼镜;张国焘则正襟危坐;其他人如何叔衡、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刘仁静、李汉俊、包惠僧、周佛海等则热烈讨论着。在这条红船上,跌宕起伏中召开的一大取得了重要成果: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党纲》,讨论通过了《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1961年8月,董必武在京汉线的列车中,回忆起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王尽美与邓恩铭,写下了《忆王尽美同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⑨红船启航,就在那个火红的7月,一束闪烁的星火,疾速蔓延,把中华儿女的激情燃烧,把黑暗的角落照亮,以不可阻挡之势,燎原于华夏大地。毛泽东后来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航船就从南湖扬帆起航了,尽管前面是风刀霜剑,尽管有一路的惊涛骇浪,但这艘红船就这样义无反顾地绕过几多暗礁,穿越无数险滩,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气魄,最终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鲜亮晨曦。

⑩红船如一只巨大摇篮,悠然停放南湖一隅,瞻仰的人群川流不息。依依惜别的一刻,凝眸回望,夕阳斜照,霞光如织,仿佛在一池红韵的湖面上织出镰刀斧头的图案,瞬间凝结成一面神圣的旗帜,正因为如此,这艘承载中国革命未来的“母亲船”,获得了一个永载史册的名字——红船。

(有删改)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论诛诸吕功,右丞相勃以下益户、赐金各有差。绛侯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郎中安陵袁盎谏曰:“诸吕悖逆,大臣相与共诛之。是时丞相为太尉,本兵柄,适会其成功。今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弗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十二月, 诏曰:“法者治之正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奴朕甚不取其除收奴诸相坐律令!”诏振贷鳏、寡、孤、独、穷困之人。又令:“八十已上,月赐米、肉、酒;九十已上,加赐帛、絮。赐物当禀鬻(粥)米者,长吏阅视,丞若尉致;不满九十,啬夫、令更致二千石遣都吏循行,不称者督之。”时有献千里马者。帝曰:“鸾旗在前,属车在后,吉行日五十里,师行三十里。朕乘千里马,独先安之?”于是还其马,与道里费,而下诏曰:“朕不受献也。其令四方毋求来献。”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中郎将袁盎骑,并车揽辔。上曰:“将军怯邪?”盎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圣主不乘危,不徼幸。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有如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奈高庙、太后何!”上乃止。贾谊说上曰:“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上感谊言,春,正月,丁亥,诏开籍田, 上亲耕以率天下之民。九月,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太宗孝文皇帝上》)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写作(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