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广东省普宁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11-14
月考试卷
基础(30分)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

【甲】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若干种性本来同,海纳无穷。千思万虑终成妄,般般色色和融。有日功完行满,圆明法性高隆。休教差别走西东,紧锁牢笼。收来安放丹炉内,炼得金乌一样红。朗朗辉辉娇艳,任教出入乘龙。话表三藏遵菩萨教旨,收了行者与八戒、沙僧剪断二心,锁笼猿马,同心戮力,赶奔西天。说不尽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历过了夏月炎天,却又值三秋霜景。

薄云断绝西风紧,鹤鸣远岫霜林锦。光景正苍凉,山长水更长。征鸿来北塞,玄鸟归南陌。客路怯孤单,衲衣容易寒。师徒四众,进前行处,渐觉热气蒸人。三藏勒马道:"如今正是秋天,却怎返有热气?"八戒道:"原来不知。西方路上有个斯哈哩国,乃日落之处,俗呼为'天尽头'。若到申酉时,国王差人上城,擂鼓吹角,混杂海沸之声。日乃太阳真火,落于西海之间,如火淬水,接声滚佛;若无鼓角之声混耳,即振杀城中小儿。此地热气蒸人,想必到日落之处也。"大圣听说,忍不住笑道:"呆子莫乱谈!若论斯哈哩国,正好早哩。似朝三暮二的,这等担阁,就从小至老,老了又小,老小三生,也还不到。"八戒道:"哥啊,据你说,不是日落之处,为何这等酷热?"沙僧道:"想是天时不正,秋行夏令故也。"

他三个正都争讲,只见那路旁有座庄院,乃是红瓦盖的房舍,红砖砌的垣墙,红油门扇,红漆板榻,一片都是红的。三藏下马道:"悟空,你去那人家问个消息,看那炎热之故何也。"

【乙】从这天起,保尔把全部精力投入了这本书的创作。他缓慢地写了一行又一行,写了一页又一页。他忘记了一切,完全被人物的形象迷住了,他第一次尝到了创作的痛苦,那些鲜明难忘的情景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他却找不到恰当的词句表达,写出的东西苍白无力,缺少火一般的激情。

已经写好的东西,他必须逐字逐句地记住,否则,线索一断,工作就会停顿。母亲惴惴不安地注视着儿子的工作。

写作过程中,保尔往往要凭记忆整页整页地,甚至整章整章地背诵,母亲有时觉得他好像疯了。儿子写作的时候,她不敢走近他,只有乘着替他把落在地上的手稿拣起来的机会,才胆怯地说:“你干点别的不好吗,保夫鲁沙?哪有你这样的,写起来就没完没了……”

对母亲的担心,他总是会心地笑一笑,并且告诉老人家,他还没有到完全“发疯”的程度。

问题:在选文中,孙悟空和保尔各自遇到了什么困难?结合原著,分析他们在困难面前有什么样的表现?

阅读(40分)
阅读

小议淡定

①写出“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诸葛亮,生逢乱世,世间豪杰贤才纷纷择主而仕,但他却静心隐居南阳十年,深入了解天下大势,潜心研究兵法战略,以天下为己任。刘备三顾茅庐之时,诸葛亮就为刘皇叔谋划了三分天下的宏伟蓝图,并为之奋斗终生,成为一代名相而永垂青史。诸葛亮的事例很好地体现了淡定与实现人生抱负之间的关系。然而,身处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我们时常要面对生活的艰难、事业的挫折或是名利的诱惑,要做到淡定却不是那么容易。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迷失了自己,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因此,在喧嚣的尘世中拥有一份淡定的心态是一种可贵的人生财富。

②淡定可以涵养一股坚强的精神力量。晋代的孙康年少时酷爱学习,却因家境贫寒,晚上读书时连灯油都没有。然而正是淡定的心态使他忘却了生活的艰难,做到了心无旁骛,坚守住了对知识的渴求,内心始终葆有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于凛冽寒冬中映雪苦读,最终完成了学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孙康映雪”也成为史册上一幅动人的画面。

③淡定可以炼成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淡定的心态使他始终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挫折,在风雨大作之时,尚能高吟:“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更为难得的是,因为淡定,他始终有着对品位人生的追求,硬是将自己的挫折人生雕琢成为后世文人钦慕的生活坐标。

④淡定可以升华出一份高尚的精神追求。当世人面对纷繁的诱惑不能自持、随波逐流的时候,心怀淡定的人却决不如此。居里夫妇发现镭并提炼成功以后,镭将用于治疗癌症,他们本可以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但是他们认为,镭是一种元素,应该属于全人类。他们因此不申请专利,也不保留任何权利,放弃发明所带来的一切物质利益。可见,拥有了淡定的心态,面对名利就会不为所动,为了人类的幸福而甘愿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样的人生也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⑤失去了淡定,面对生活的艰难,战而胜之的勇气就会消失殆尽;失去了淡定,面对事业的不顺,坦然的心境就会不知所踪;失去了淡定,面对名利的诱惑,崇高的追求就会迷失于庸俗。所以,朋友们,请珍惜这宝贵的人生财富,活出人生的真性情吧!

阅读

侨批一封情万重

文/杨泽明

①外祖父去世了,在凄风冷雨的大年三十早上。

②人世间有好多事,并不在我们意料之中发生,发生了以后,也不能凭我们的意志而转移,如厄运的降临、死亡的靠近。那时候我还特别小,只记得躺在草席上的外祖父,安详从容,他再也不能跟我说说话了,再也不能教我背诵《三字经》了。他那一双写得一手好字的手,再也无力抬起来了。他走了,走得很匆忙,明明早上还挑了一担蔬菜到街市上去卖,听说还在十字路口跟他的老友互递了一口香烟,但走到马路对面就倒下了。他大概死于急性心肌梗死。

③公厅外好些外人在暗暗啜泣,说他们是外人,因为他们跟我们没有亲戚情分,他们是自发前来送丧的,或是个人或是三五成群。但他们为什么暗暗哭泣呢?

④后来我拿着这个疑问,咨询了妈妈。

⑤往事的长河里,快乐的浪花当然迸溅四射,但哀伤时的低沉暗流也在所难免。在妈妈莹莹的泪光中,我捕捉到闪烁的光辉。她说外祖父是一个不容易的“苦人”,诚然,1934年生人的外祖父,经历过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大跃进时期,自打他离开娘胎以后,幼年丧父,跟着他的母亲(我的曾外祖母)一起长大,在炮火的轰鸣声中慢慢长大,在年蹙日艰的慌乱岁月里,怀揣着希望静静走过狭隘的生命通道。聪明上进的外祖父除了自学,还在书斋里念过一段时间,所以他在村里面算是有文化的人,“有文化”只是说他能粗通一点书墨,能进行正常的书写,尤其是懂得写信、复信。

⑥外祖父的姑妈(我的曾姑姥姥)下嫁到揭阳市一户人家家里,不久我的曾姑姥姥一家人走南洋,经过一番努力,在暹罗(泰国)站稳了脚跟,就把我的曾外祖母接过去,谁知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我的曾外祖母竟然水土不服,客死异乡。

⑦那个年岁里,没有无线电话、互联网、QQ乃至微信等发达的通讯方式,而是靠一种叫做“侨批”的东西,进行物质上的资助和情感的交流。“侨批”也叫“番批”,为什么用到“番”字?在闽南方言里,“番”,“番帮”,指外国,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番”一般指东南亚各国,而“番客”,指从闽南老家前往东南亚各国谋生的华侨。由于历史、政治的原因,也由于大洋阻隔困难重重的特殊环境,潮汕家乡的人要跟远涉重洋的亲人取得联系,就要用这种“侨批”,“侨批”上可以是家书信件,也可以是一定的物质往来。

⑧留守祖国大陆的外祖父,白天要养猪养鸡,有了猪粪鸡粪做肥料,外祖父种的菜特别好。种菜种得好,除了自留一点,更多的是拿出来分发给亲戚朋友、邻居同乡。他还要用豆芽焐豆干,然后在村里的大埕(一般是村里开阔的地方)烧起一个炉灶,趁着炉火正旺,架起一个油锅,“嗖的”一声,豆干下锅了,豆干在热油里翻滚着,生命的希望也在翻腾着,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它的表皮由黄里透白,接着一阵白,一阵黄,同时一层层泡沫在油锅里散开来,最后起锅的时候,豆干的表皮为黄灿灿的。那个年岁里,外祖父靠着卖榨油豆干,养活了一家子。

⑨到了晚上,外祖父要读信、回信,信里无非是嘘寒问暖一类的话,如“卿儿,天气转寒,你母亲最近总是咳嗽,不过你免担心啊,你也要注意身体哩。我们新理(生意)也好,微躯粗安,不须挂怀。”(曾姑姥姥来信)

⑩我的外祖父复信:“姑妈,侄子最近种田还有收成,鸡鸭猪都养得好好的。你在暹罗,多注意身体,免寄太多钱客(给)我。”

⑪大洋彼岸,万水重山。一颗心和另一颗心就这样靠着一封封“侨批”而牵挂在一起。

⑫直至曾外祖母去世,曾姑姥姥来信说:“你的妈妈,我的嫂子,前几天去世了。我们已经料理好了后事,来不及通知你,你请自重。”

⑬信纸显得有点褶皱,纸角微微翘起,显然被泪水湿润过。很明显,曾姑姥姥大哭过一场。但万水千山阻隔着,这个噩耗通过一张单薄的信纸传送了过来,薄薄的信纸竟承担起那么厚重的分量。太重了!母亲回忆里说,外祖父几乎是拿不起那封信的。

⑭后来我们整理外祖父遗物的时候,从他与曾姑姥姥的书信交流中,我看到了 一个坚强的潮汕男儿,在坎坷的命运里,一次次挺起坚硬的脊梁。他的脊背那么小,却又那么宽阔,仿佛能撑起整个世界。

⑮作为识字的“老秀才”,外祖父还充当着村里的“邮差”这一个角色。现在想来,几十年前的潮汕农村里,能识文断字的人可谓是凤毛麟角。外祖父是一只善良的“老凤”。

⑯基于信任,同乡人找我外祖父帮忙读信,每每有信件到来,外祖父低矮的平房里总是挤满了人,一个个焦灼的人头在攒动,一颗颗揪着的心凝聚在小小的信件里。屋里屋外,大陆和“番邦”,一时之间咫尺天涯。

⑰那个年月里,闯荡在东南亚一带的某个谋生者,会突然得了某种急病而死了。这样的事情常常发生。不幸的消息频频传来,外祖父深刻体验着同乡人的悲与愁,有些时候,泣不成声甚至痛不欲生的妇女们,咬牙切齿痛骂命运的不公,哭诉自己“命不好”,哭天抢地,夹带失控的情绪连同外祖父也一起骂了。外祖父仿佛是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一样,呆立一旁,手足无措。

⑱外祖父就把妇女们的一把泪一把鼻涕,写进了信件里,向远在南洋的亲人们诉说。他把一颗颗焦灼而支离破碎的心,装进小小的信件里,然后急匆匆地寄往了远方。那时候的人们对于生命的无力感可想而知。

⑲在很漫长的一段时间里,识字的外祖父充当着大陆与“番邦”的纽带,他用孱弱的手书写着同乡人的喜与悲、哀与乐。

⑳斯人远去,时过境迁。快速发展的现代通讯科技,代替了外祖父一代人的勤劳双手;有人不禁问:日趋发达的科技,是否会带来人性上的凉薄?隔着手机屏幕、无线电波的亲人身影,是真实的吗?

㉑甚至有人说,日渐冷漠的人情应该归责于发达的科技网络。这似乎没有全对,任何拒绝进步的人,也会被社会所拒绝。

㉒当“侨批”成为历史文物,当一代人使用着发达的科学技术的同时,——真情应当是不变的。

(选文摘自《学习强国》平台2022年,广东省潮州市《岭海潮音》杂志2022年第三期)

(作者简介:杨泽明,是广东省普宁市广太中学语文一级教师,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揭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揭阳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先后获得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举办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征文大赛三等奖等各级奖项。作品入选《学习强国》、《揭阳日报》、《韶关日报》《侨声》、《岭海潮音》等平台、报刊杂志,多篇作品入选重要读本。现为普宁市《铁山》杂志责任编辑)

作文。(5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