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李鹊镇初级中学(五四学制)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

日期: 2025-04-09 月考试卷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作用是(   )
A、 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 方便了隋炀帝南巡
C、 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 加强了北部的边防
科举制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它正式确立是在(    )
A、 隋文帝时期
B、 隋炀帝时期
C、 秦始皇时期
D、 汉武帝时期
唐太宗把太子成年礼这一重大礼仪,由农忙的二月改在十月举行。进攻突厥这样的重要战争,也放在十月到次年一月的冬闲时进行。以上材料说明唐太宗(   )
A、 以民为本,避免干扰生产
B、 虚心纳谏,变革礼仪制度
C、 善于谋略,选准作战时机
D、 提倡节俭,减轻人民负担
居安思危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就体现了这样的浓厚的忧患意识。下列属于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经常用来告诫自己居安思危的名言是:(   )
A、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B、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D、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以下路线图反映的史实应该是(   )

A、 张骞出使西域
B、 昭君出塞
C、 文成公主进藏
D、 玄奘西游
“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诗句反映了唐朝都城长安的繁荣景象。下列关于这座城市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城内有专门的居民区和商业区
B、 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
C、 不允许外国人在城内居住
D、 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
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 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 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 唐朝对外政策开放
D、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   )
A、 加强了边疆管理
B、 开凿了丝绸之路
C、 传播了佛教文化
D、 扩大了唐朝疆域
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 开凿运河
B、 安史之乱
C、 黄巢起义
D、 靖康之变
黄巢起义是唐末历史最久、遍及最广、影响最深的一场农民起义。下列对黄巢起义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义军的领导人是黄巢
B、 起义军一度攻占长安
C、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D、 最终取得胜利建立政权
示意图可以直观描述事件的前因后果。下列示意图中空白方框处的事件是(   )

A、 大泽乡起义
B、 黄巢起义
C、 安史之乱
D、 五代十国更选
据史书记载,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中有很多人曾经担任节度使。如朱温(后梁)是唐宣武节度使,石敬瑭(后晋)是后唐河东节度使,钱镠(吴越)是唐镇海节度使,王审知(闽)是唐威武军节度使。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五代十国时期,只有当过节度使才能当皇帝
B、 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C、 节度使往往集军权、行政权于一身
D、 五代十国时期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与以下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   )

A、 统一南北,创立科举
B、 贞观之治,安史之乱
C、 黄袍加身,政权并立
D、 管理西藏,行省制度
宋代134位宰相,123人科举出身,他们中多为学者型官员。如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洵、欧阳修、柳永、张载、沈括等。这表明当时(   )
A、 进士科仍然是当时最为重要的科目
B、 科举制度提升了学术研究的水平
C、 人才选拔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
D、 科举制度造就了高素质的文官群体
北宋政治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
A、 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B、 重文轻武,强化中央集权
C、 强枝弱干,虚内守外
D、 发展文教,改革科举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
A、 摆脱统治危机, 富国强兵
B、 提高军队战斗力
C、 使人民生活富裕
D、 增加政府收入
唐朝后期的动乱局面为北宋王朝的建立者提供了反面教材。有鉴于此,宋朝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
A、 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B、 进一步完善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
C、 加强对整个官僚集团的分权与监督
D、 加强对边疆地区的防守
下列有关北宋建立的相关史实,表述错误的是( )
A、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
B、 北宋是在后周的基础上建立的
C、 北宋以开封为都城
D、 北宋最终实现了对全国的再次统一
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    )
A、 发展了南方经济
B、 活跃了市民生活
C、 调和了民族关系
D、 造就了文治局面
宋与辽、夏和议的共同点是(    )
A、 辽、夏向宋称臣
B、 北宋割地求和
C、 北宋送给辽、夏岁币
D、 互相禁止边境贸易

综合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