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马兰长歌
杨辉素
①在马兰村,没有人不知道邓小岚。
②花白的短发,轻盈的步伐,儒雅温和的谈吐。邓小岚在马兰村教孩子们唱歌已有十八个年头,而她和马兰村的缘分,却要追溯得更远更长……
③马兰村,是阜平县城南庄镇的一个小山村,村子坐落在太行山脚下的一条狭长的山沟里,清澈的胭脂河从村子旁流过。
④抗战时期,这里曾是《晋察冀日报》的办公地,邓小岚的父亲邓拓、母亲丁一岚在这块土地上战斗过。1943年冬天,在日寇扫荡的阴影下,邓小岚出生在马兰村旁的山林之中。邓拓为女儿取名“小岚”,既表达对妻子的爱,也寄托着对马兰人民的感念之情。
⑤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邓小岚,从来没有忘记过马兰村。退休后,她来到马兰,要做马兰快乐歌声的传递者,脱贫攻坚的践行者,幸福发展的奋斗者。
⑥那时候,由于道路不畅,邓小岚来一次马兰要走十几个小时,可这并没有阻止她奔向这个小山村的脚步。她通常周五到马兰,周六和周日教孩子们音乐,下周一再回北京。每月这样两三趟,风雨无阻。
⑦马兰村小学的教室坏了,她和亲人筹款四万多元,把四间破败的教室翻盖成七间崭新的校舍。
⑧她从亲友同事那里募集到钢琴、吉他、小提琴、电子琴、手风琴等各种乐器,不辞辛苦地运到马兰村。她教学生识谱,讲指法,讲吐字呼吸,凡是自己会的,都毫无保留地教给这些山里的孩子。慢慢地,山里的娃娃们也学会演奏西洋乐器了,世界名曲开始回荡在大山深处。
⑨为了开阔孩子们的视野,邓小岚还带他们到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演出,孩子们上了电视,很多人记住了他们乐队的名字——马兰小乐队。
⑩名声在外的马兰小乐队进入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的视野。2021年9月底,筹备冬奥会开幕式的工作人员来到阜平,要在这里选拔一个儿童合唱团,演唱奥林匹克会歌《奥林匹克颂》。最终,来自马兰和周边石猴、井沟、八一、大岸底等村庄的44名孩子,组成了“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这支队伍中年龄最小的,是一名五岁的幼儿园小朋友。
⑪经过三个多月刻苦训练,孩子们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演唱一鸣惊人。
⑫那一刻,坐在观众席上的邓小岚热泪盈眶,她看到了音乐的魅力,看到了孩子们的无限潜力。她说,如果满分是一百分,她要给这群“小精灵”打一百零五分!
⑬比“一百分”多出的五分,是她掩藏不住的对孩子们的爱,是她对马兰的爱。
⑭邓小岚住的小学校后边,就是梁林江、牛彦花的家。
⑮那时他们的儿子梁一也跟着邓老师学音乐。牛彦花多次跟邓老师说:“你就在我家吃住吧,学校里冷屋冷灶的。”
⑯可邓老师不爱麻烦人,她说:“我能行。”
⑰梁林江说“跟邓老师认识二十年了,很少见她穿件新衣服,她一年四季的衣服都是旧的。唯一的一次见她穿新衣,是带着孩子们参加《中国梦想秀》节目,她穿了一件红色带格的新衬衫”
⑱这样的邓老师,却把多年积蓄和退休工资,全花到了马兰村。梁林江记得,有一次他和村里人到北京办事,办完事给邓老师打电话,说想去家里看她。邓老师高兴地说,你们来吧。他们辗转找到邓老师的家,在石景山区一个老旧小区里,房子最多五六十平方米,是个小两室。房间小,客厅也不大,梁林江怎么也想不到,邓老师生活得这么简朴。
⑲然而对于马兰,邓小岚倾尽所有。从不为自己的事求人的她,四处求人赞助马兰村,更不用说那些宣传和奔波了——她的心里,时时都在谋划如何帮助马兰人民脱贫,让乡亲们在物质和精神上富裕起来。
⑳春天,她带着孩子们去种树,路边的紫槐树都是她亲手栽种的;她还拿铁锹和凿子,带学生们去凿台阶,要给马兰凿出一条上山观景路……邓小岚总是说,大家都在为马兰做事情,我必须得支持。
㉑没有人想到,冬奥会刚刚闭幕一个月,2022年3月19日,邓小岚突然病倒。两天后,她在北京天坛医院离世。
㉒胭脂河水潺潺流去,流不尽马兰人民的无限哀思。
㉓家人将邓小岚安葬在马兰,安葬在《晋察冀日报》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七位先烈身旁。
㉔这里是当年她的父亲邓拓亲自为烈士们所选的安息之所,他题写的《题马兰烈士墓》还镌刻在墓碑上。而今,邓小岚长伴烈士墓旁,讲述两代人在这片热土无私奉献的故事。
(选自《河北日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