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202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12-25
中考模拟
积累·运用(18分)
阅读·鉴赏(72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①黄昏时分 ,过了清江河渡口,汽车沿江边疾驰一阵,便到了古城昭化。进入北门,天色已晚,街上行人稀少,有些铺面已关闭,古老的石板路、古老的馆驿和城门,晚霞之中笼罩着一层久远而神秘的气氛。这是我第一次进昭化古城的情景,至今记忆清晰。

②32年后的今春,我再次来到昭化。恰值正午,城内城外游人如潮,市面十分繁华,早已是蜀道旅游风景线.上一个十分诱人的地方。根据当年广元市建委的设想,按照古时面貌把古城复原,建成一座真正的“汉唐古城”,已经变为现实,成了蜀道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如今,中外游客可以沿古驿道或驱车或乘舟而来,寻找古人踪迹,住古时客栈,查考蜀道人文环境,发思古幽情。这座曾经被历史遗忘的古城,已重新打扮起来,迸发出夺目的光彩。

③昭化城内古街道格局和房屋建筑,虽然多是重建,但基本保持了明清风格。现代的水泥路部分代替了青石路面,却仍呈弧形,两边低可排水,仍与古时相似。街上铺面整齐,房屋大多为木质结构,临街的茶楼酒肆如旧,      ,廊前雕花栏杆很精致。东门外的接官厅及货栈,院落     , 古时驿馆楼阁交叠,绕过屏风,又见一重天井。文庙内当年莘莘学子科举应试的考棚尚存,     。置身古城,使人 想见过去蜀道重镇商贾来往,十字街头     , 经济文化呈现     的景象。

文学类文本阅读,回答问题。

灯如红豆

侯志明

①纪昀有言:“灯如红豆最相思。”

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向阳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那夜光是由无数盏灯组成的。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

③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煤油灯。

④那是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一进腊月,母亲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她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不知道怎么开口。母亲也一直没有抬头,只是紧盯手上的活儿。我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 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赶制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年年如此。

⑤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灯从没有熄灭。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亲。母亲面对生活的态度,照亮了我们艰难的生活。

⑥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计工分,天天整理账,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冬天天冷,他一会儿哈手,一会儿跺脚,眉头紧锁,仿佛遇到了什么大事,看着父亲着急不安的样子,我便从窝里伸出头问:“爹,咋了?”“没咋。”他没有看我。“没咋,那咋不睡?”我又问。这时他转过脸,看着我说:“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⑦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遇到疑难,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

⑧后来,我上了高中。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很多同学都备了一盏小油灯。多少次,当冬天的寒冷冻得我手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教室去做别的事了。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那一刻,我似乎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⑨几十年来,陪伴我长大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照耀我前行的路却是那样的明亮宽展,给我以启迪又是那样的深刻受用。

⑩“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的纪昀,忽然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

(有删改)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物候的时序变化等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摘编自《中国古人问天的智慧:读懂“二十四节气”》)

材料二:公元前1200年的殷朝时期的甲骨文记载了“四方风”——四个方向的风,它反映了春分与秋分、夏至与冬至以及四季的变化。这表明,在该时期,“二分二至”的节气体系已经形成。西汉武帝时期的《淮南子》第一次完整地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并说明了确定方法。自1645年清朝《时宪历》开始,“二十四节气”采用定气法计算。“二十四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度所到达的位置。现代“二十四节气”沿用定气法,具体节气时间由专家测算。以紫金山天文台颁发的《天文年历》为准。

(摘编自《“二十四节气”历史溯源》)

材料三:“二十四节气”客观反映了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状况,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紧密相连。几千年来,“二十四节气”在指导我国农业生产和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大实践作用。今天,现代养生更看重节气,如“三月八,吃椿芽儿”,又如依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等。专家认为,“二十四节气”和相关活动有着凝聚族群、和谐天人关系的重要意义,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中国对于整个人类的文化贡献,对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二十四节气”的作用》)

应用·写作(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