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山西省太原市2023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4-12-27
高考模拟
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中期,面对城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德国部分城市结合社区中卫生、宗教与教育组织的力量进行济贫改革,英美则发起社区睦邻组织运动,目标在于通过社区组织整合社区资源来扶危济困。二战后,欧美各国大都制定了城市社区自治的法律法规。美国联邦政府自1960年以来相继制定了几部关于城市社区发展的法律和法规,如《住宅和社区发展法》《社区再投资法》和《国家和社区服务条例》等。社区组织行使社区管理职能,由社区居民代表选举产生,多层次的非营利组织遍布各个社区,他们为社区提供各种各样的专业性和差异性服务,每年约有9000多万人次的志愿者从事社区服务工作,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为美国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和智力保障。

——摘编自吴素雄、吴艳《欧美国家社区治理的结构、功能及合法性基础》等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在城市建立了一种以“单位”治理社会的体系,各个企事业单位从属于各级政府,城市成员从属于各个单位,国家与城市社会几乎是重合的。1986年初,民政部门首次将“社区”概念引入基层管理,开始倡导和推动社区服务工作,并于1995年制定《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标准》,随之在全国推行。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标志着社区建设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向。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发表,体现了我国社区建设由“社区管理”向“社区治理”的转变。

——摘编自邱梦华《城市社区治理(第二版)》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士”作为古代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演变具有深厚的时代烙印,如表是不同时期“士”涵义及身份地位的发展变化。

时期

涵义

上古时期

“吾国古代之士,皆武士也”;掌刑狱之官

商、西周、春秋时期

“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室,士有隶子弟”;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

春秋末年到战国时期

知识分子的统称,职业多途化,有武士、文士、吏士、技艺之士、商贾之士、方术之士、谋士等

秦汉时期

称为士大夫,可以指军队中的将士,也常常是在中央政权和州郡县供职的官吏的泛称;称为士人时,则一般特指具有较高封建文化素养、从事精神文化活动的知识分子

东汉时期

特重士名(即人格名望、风骨气节及学识才能)

魏晋时期

“士”固化为特殊的阶层

隋唐以后

士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士作为一特定阶层的观念仍然保留

宋代以后

又称衿士,是科举中有功名的人,即举人、贡生、秀才、监生,进士未出仕者亦为此中人;宋代政治地位提升,“士以天下为己任”,要求与皇帝“同治天下”,绝大多数都从“四民”中产生;明代后政治地位有所下降

——摘编自冯尔康《先秦至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简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一历史时期对“士”涵义的变化进行解读。(要求:明确写出变化,解读逻辑严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