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2023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整本书阅读练习——《红楼梦》知识进阶训练(三)

作者UID:22250625
日期: 2024-12-26
三轮冲刺
语言表达
名著导读
综合题
语言文字运用Ⅰ

《红楼梦》作为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其经各种表演艺术反复改编,可说是二百年来文化发展史的一大奇观。其中,1958年由徐进改编,徐玉兰、王文娟演出的越剧《红楼梦》,已成为改编中的经典。

该剧本虽然也题名《红楼梦》,但对小说的内容作了______的删削,几乎删除了除宝、黛、钗爱情婚姻纠葛以外的所有内容,使保留下的线索十分清晰,矛盾也相对集中,这正符合李渔对戏曲结构要求“减头绪”的古训。围绕着这条基本线索,让核心人物直接进入正题,并聚拢起矛盾冲突,成为剧本展开的重要法则。例如开场戏“黛玉进府”,在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有丫鬟奔走相告“林姑娘来了”,看似突兀,其实通过接下来宝玉见黛玉后,唱出______的一曲“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从而使主要人物上场的突兀,与宝玉心理感受上的又惊又喜,巧妙衔接起来。在减少头绪以聚焦矛盾的同时,剧本也对情节发展次序作了大调整。一个重要改变是宝玉挨打情节被调整到黛玉吟唱葬花词之前。

越剧《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一是剧本提供了厚实的基础,二是几代越剧演员的不娜努力的结果。当年,徐玉兰、王文娟______的合作完成的越剧《红楼梦》,为演出树立了一个很高的标杆。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多年里,他们通过______,带出了一代又一代卓越的学生,让经典演出也形成了一个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谱系。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Ⅱ

文本一:

话说,宝玉因说:“咱们也该行个令才好。”袭人道:“斯文些的才好,别大呼小叫,惹人听见。二则我们不识字,可不要那些文的。”麝月笑道:“拿骰子咱们抢红罢。”宝玉道:“没趣,不好。咱们占花名儿好。”

晴雯拿了一个竹雕的签筒来,里面装着象牙花名签子,摇了一摇,放在当中。又取过骰子来,盛在盒内,摇了一摇,揭开一看,里面是五点,数至宝钗。宝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又注着:“在席共贺一杯,此为群芳之冠,随意命人,不拘诗词雅谑,道一则以侑酒。”众人看了,都笑说:“巧的很,你也原配牡丹花。”说着,大家共贺了一杯。

宝玉却只管拿着那签,口内颠来倒去念“任是无情也动人”,听了这曲子,眼看着芳官不语。湘云忙一手夺了,掷与宝钗。宝钗又掷了一个十六点,数到探春,探春笑道:“我还不知得个什么呢。”伸手掣了一根出来,自己一瞧,便掷在地下,红了脸,笑道:“这东西不好,不该行这令。这原是外头男人们行的令,许多混话在上头。”众人不解,袭人等忙拾了起来,众人看上面是一枝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众人笑道:“我说是什么呢。这签原是闺阁中取戏的,除了这两三根有这话的,并无杂话,这有何妨。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

说着,大家来敬。探春那里肯饮,却被史湘云,香菱, 李纨等三四个人强死强活灌了下去。探春只命蠲了这个,再行别的,众人断不肯依。湘云拿着他的手强琊了个十九点出来,便该李氏掣。

李氏摇了一摇,掣出一根来一看,笑道:“好极。你们瞧瞧,这劳什子竟有些意思。”众人瞧那签上,画着一枝老梅,是写着“霜晓寒咨”四字那一面旧诗是: 竹篱茅舍自甘心。汪云:“自饮一杯,下家掷骰。”李纨笑道:“真有趣,你们掷去罢。我只自吃一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说着,便吃酒,将骰过与黛玉。黛玉一榔,是个十八点,便该湘云掣。

湘云笑着,揎拳掳袖的伸手掣了一根出来。大家看时,一面画着一枝海棠,题着“香梦沉酣”四字,那面诗道是: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笑道:“夜深”两个字,改‘石凉”两个字。”众人便知他趣白日间湘云醉卧的事,都笑了。湘云笑指那自行船与黛玉看,又说“快坐上那船家去罢,别多话了。”众人都笑了。因看注云:“既云‘香梦沉酣’,掣此签者不便饮酒,只令上下二家各饮一杯。”“湘云拍手笑道:“阿弥陀佛,真真好签!”

恰好黛玉是上家,宝玉是下家。二人斟了两杯只得要饮。宝玉先饮了半杯,瞅人不见,递与芳官,芳官即便端起来,一仰脖喝了。黛玉只管和人说话,将酒全折在漱盂内了。

湘云便抓起骰子来一掷个九点,数去该麝月。麝月便掣了一根出来。大家看时,这面上一枝荼蘼花,题着"韶华胜极"四字,那边写着一句旧诗,道是:开到茶縻花事了。注云:“在席各饮三杯送春。”麝月问:“怎么讲?”宝玉愁眉忙将签藏了说:“咱们且喝酒。”说着大家吃了三口,以充三杯之数。

黛玉默默的想道:“不知还有什么好的被我掣着方好。”一面伸手取了一根,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注云:“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杯。”众人笑说:“这个好极。除了他,别人不配作芙蓉。”黛玉也自笑了。

(节选自《红楼梦》第六十三回,有删节)

文本二:

首先,《红楼梦》把女人当作与男人对应的一个性别群体来看待了,《红楼梦》 中的女人,尤其年轻女人,不再是男人生命中的某种工具,不再是让男人受挫受难的祸水,也不再是失意男人镜花水月般的自我补偿。其次, 《红楼梦》作者认为,女人,尤其是年轻女人,是较诸男人精彩一点的人,是展现着较多的人性美、人情美的人。不着意打造三从四德的楷模。第三,尤为可贵的是,红楼女性世界是一个鲜活女人的世界,原汁原味的女人世界。鲜 活的女性世界,首先是美的。红楼女性的形貌美、才智美、性情美以及不同年龄特有的风神美,都在绽放异彩。鲜活的女性世界,必定是不完善的。“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这些陋处,在形貌、才智、性情诸方面,都被自然、本真、原汁原味地透露出来。鲜活的女人,又往往有着某种模糊性,红楼女子更多有模糊朦胧色彩。鲜活的女人,还各有各的不幸。

(摘编自刘敬圻《<红楼梦>的女性观与男性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且说贾母这里命将毡毯铺于阶上,令丫头媳妇们团团围坐赏月。贾母因见月至中天,比先越发精彩可爱,因说:“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因命人将十番上女孩子传来。贾母道:“音乐多了,反失雅致,只用吹笛的远远的吹起来就够了”说毕,刚才去吹时,只见一媳妇走来向那夫人说话,贾母使命那夫人快去。

这里贾母带众人赏了一回桂花,正说着闲话,猛不防只听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真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听约两盏茶时,方才止住,大家称赞不已。

贾母笑道:“果然可听么?”众人笑道:”实在可听。”贾母道:”这还不大好,须得拣那曲谱越慢的吹来越好。”说着,便将自己吃的一个内造瓜仁油松穰月饼,送给谱笛之人,慢慢的吃了再细细的吹一套来。大家陪着贾母又饮,说些笑话。只听桂花阴里,呜呜咽咽,袅袅悠悠,又发出一缕笛音来,果真比先越发凄凉。夜静月明,且笛声悲怨,贾母年老带酒之人,听此声音,不免有触于心,禁不住堕下泪来。贾母又命暖酒,且住了笛。

四更,众姊妹熬不过,去睡了。

黛玉和湖云并未睡。黛玉见贾府中许多人赏月,贾母犹叹人少,不似当年热闹,又提宝钗姊妹家去母女弟兄自去赏月等语,不觉对景感怀,自去俯极垂泪。湘云宽慰他说:“你是个明白人,何必作此形像自苦。我和你一样,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何况你又多病,还不自己保养。可恨宝姐姐,早已说中秋要一处赏月,联句,到今日便弃了咱们,自己赏月去了。他们不作,咱们两个竞联起向来,明日羞他们一羞。”黛玉见他这般劝慰,不肯负他的豪兴,因笑道:“你看这里这等人声嘈杂,有何诗兴。”

湘云笑道:“这山上赏月虽好,终不及近水赏月更妙。这山坳里近水一个所在就是凹晶馆。这山之高处,就叫凸碧;山之低洼近水处,就叫作凹晶。这‘凸'‘凹’二字,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鲜,不落窠臼。可知这两处一上一下,一山一水,竟是特因玩月而设此处。林黛玉道:“实和你说罢,这两个字还是我拟的呢。如今就往凹晶馆去看看。”

凹晶馆息了灯,湘云对黛玉说:“咱们就在这卷棚底下近水赏月如何?”二人遂在两个湘妃竹墩上坐下。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真令人神清气净。湘云笑道:“怎得这会子坐上船吃酒倒好。这要是我家里这样,我就立刻坐船了。”黛玉笑道:“‘事若求全何所乐’据我说,这也罢了,偏要坐船起来。”湘云笑道:“得陇望蜀,人之常情。贫穷之家自为富贵之家事事趁心,告诉他说竟不能遂心,他们不肯信的;必得亲历其境,他方知觉了。就如咱们两个,虽父母不在,却也忝在富贵之乡,只你我竟有许多不遂心的事。”黛玉笑道:“不但你我不能趁心,就连老太太亦不能事事遂心,何况你我旅居客寄之人哉!”湘云听说,恐怕黛玉又伤感起来,忙道:“休说这些闲话,咱们且联诗。”

正说间,只听笛声悠扬起来。黛玉笑道:“今日老太太高兴,这笛子吹的有趣,到是助咱们的兴趣了。”湘云方欲联时,黛玉指池中黑影与湘云看道:“你看那河里怎么像个人在黑影里去了,敢是个鬼罢?”湘云笑道:“可是又见鬼了。我是不怕鬼的,等我打他一下。”因弯腰拾了一块小石片向那池中打去,只听打得水响,一个大圆圈将月影荡散复聚者几次。只听那黑影里嘎然一声,却飞起一个大白鹤来,直往藕香榭去了。湘云笑道:“这个鹤有趣,倒助了我了。”因联道: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

林黛玉听了,又叫好,又跺足,说:“了不得,这鹅真是助他的了!叫我对什么才好?‘影’字只有‘魂’字可对,况且‘寒塘渡鹤’何等自然,何等现成,何等有景且又新鲜,我竟要搁笔了。”湘云笑道:“且放着明日再联。”黛玉只看天,不理他,半日,猛然笑道:“你不必说嘴,我也有了,你听听。”因对道:“冷月葬花魂。”湘云拍手赞道:“果然好极!非此不能对。好个‘葬花魂’!”因又叹道:“诗固新奇,只是太颓丧了些。你现病着,不该作此过于清奇诡调之语。”黛玉笑道:“不如此如何压倒你。下向竟还未得。”

一语未了,只见山石后转出一人来,却是妙玉。笑道:“方才我听见诗句虽好,只是过于颜败凄楚。此亦关人之气数而有,所以我出来止住。如今老太太都已早散了,你两个快同我来,到我那里去吃杯茶,只怕就天亮了。”

(节选自《红楼梦》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一日,黛玉早饭后,带着紫鹃到贾母这边来,一则请安,二则也为自己散散闷。忽听一个人呜呜咽咽在那里哭,黛玉问道:“你好好的为什么在这里伤心?”那丫头听了这话,又流泪道:“林姑娘,你评评这个理。她们说话,我又不知道,我就说错了一句话,我姐姐也不犯就打我呀!”黛玉笑了一笑,问:“你姐姐为什么打你?你说错了什么话了?”那丫头道:“为什么呢,就是为我们宝二爷娶宝姑娘的事情。”黛玉听了这一句,如同一个疾雷,心头乱跳。黛玉因问道:“宝二爷娶宝姑娘,她为什么打你呢?”傻大姐道:“我们老太太和太太、二奶奶商量了,因为我们老爷要起身,说就赶着往姨太太商量,把宝姑娘娶过来罢。头一宗,给宝二爷冲什么喜;第二宗,——”说到这里,又瞅着黛玉笑了一笑,才说道:“赶着办了,还要给林姑娘说婆婆家呢。”黛玉已经听呆了。黛玉此时心里竟是油儿、酱儿、糖儿、醋儿倒在一处的一般,甜、苦、酸、咸,竟说不上什么味儿来了。停了一会儿,颤巍巍的说道:“你别混说了。你再混说,叫人听见,又要打你了。你去罢。”说着,自己移身要回潇湘馆去。那身子竟有千百斤重的,两只脚却像踩着棉花一般,早已软了,只得一步一步慢慢的走将来。走了半天,还没到沁芳桥畔。原来脚下软了,走的慢,且又迷迷痴痴,信着脚从那边绕过来,更添了两箭地的路。这时刚到沁芳桥畔,却又不知不觉的顺着堤往回里走起来。

    紫鹃取了绢子来,却不见黛玉。正在那里看时,只见黛玉颜色雪白,身子恍恍荡荡的,眼睛也直直的,在那里东转西转,只得赶过来,轻轻的问道:“姑娘怎么又回去?是要往那里去?”黛玉也只模糊听见,随口应道:“我问问宝玉去。”

    ……

    忽然听着黛玉说道:“宝玉,你为什么病了?”宝玉笑道:“我为林姑娘病了。”袭人、紫鹃两个吓得面目改色,连忙用言语来岔。两个却又不答言,仍旧傻笑起来。袭人见了这样,知道黛玉此时心中迷惑不减于宝玉,因悄和紫鹃说道:“姑娘才好了,我叫秋纹妹妹同着你搀回姑娘,歇歇去罢。”因回头向秋纹道:“你和紫鹃姐姐送林姑娘去罢,你可别混说话。”秋纹笑着,也不言语,便来同着紫鹃搀起黛玉。那黛玉也就起来,瞅着宝玉只管笑,只管点头儿。紫鹃又催道:“姑娘,回家去歇歇罢。”黛玉道:“可不是?我这就是回去的时候儿了。”说着,便回身笑着出来了,仍旧不用丫头们搀扶,自己却走得比往常飞快。紫鹃、秋纹后面赶忙跟着走。……只见黛玉身子往前一栽“哇”的一声,一口血直吐出来。

(节选自《红楼梦》第96回)

材料二:

    只见黛玉接到手里,也不瞧诗,扎挣着伸出那只手来,狠命的撕那绢子,却是只有打颤的份儿,那里撕得动。紫鹃早已知她是恨宝玉,却也不敢说破,只说:“姑娘何苦自己又生气!”黛玉点点头儿,掖在袖里,便叫雪雁点灯。雪雁答应,连忙点上灯来。

    黛玉瞧瞧,又闭了眼坐着,喘了一会子,又道:“笼上火盆。”紫鹃打量她冷。因说道:“姑娘躺下,多盖一件罢。那炭气只怕耽不住。”黛玉又摇头儿。雪雁只得笼上,搁在地下火盆架上。黛玉点头,意思叫挪到炕上来。雪雁只得端上来,出去拿那张火盆炕桌。那黛玉却又把身子欠起,紫鹃只得两只手来扶着她。黛玉这才将方才的绢子拿在手中,瞅着那火,点点头儿,往上一撂。紫鹃唬了一跳,欲要抢时,两只手却不敢动。雪雁又出去拿火盆桌子,此时那绢子已经烧着了。紫鹃劝道:“姑娘,这是怎么说呢?”黛玉只作不闻,回手又把那诗稿拿起来,瞧了瞧,又撂下了。紫鹃怕她也要烧,连忙将身倚住黛玉,腾出手来拿时,黛玉又早拾起,撂在火上。此时紫鹃却够不着,干急。雪雁正拿进桌子来,看见黛玉一撂,不知何物,赶忙抢时,那纸沾火就着,如何能够少待,早已烘烘的着了。雪雁也顾不得烧手,从火里抓起来,撂在地下乱踩,却已烧得所余无几了。那黛玉把眼一闭,往后一仰,几乎不曾把紫鹃压倒。

(节选自《红楼梦》第97回)

材料三:

    却说宝玉成家的那一日,黛玉白日已昏晕过去,却心头口中一丝微气不断,把个李纨和紫鹃哭的死去活来。到了晚间,黛玉却又缓过来了,微微睁开眼,似有要水要汤的光景。这里黛玉睁开眼一看,只有紫鹃和奶妈并几个小丫头在那里,便一手攥了紫鹃的手,使着劲说道:“我是不中用的人了!你服侍我几年,我原指望咱们两个总在一处,不想我……。说着,又喘了一会子,闭了眼歇着。紫鹃见她攥着不肯松手,自己也不敢挪动,看她的光景比早半天好些,只当还可以回转,听了这话,又寒了半截。半天,黛玉又说道:”妹妹,我这里并没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说到这里,又闭了眼不言语了。那手却渐渐紧了,喘成一处,只是出气大,入气小,已经促疾的很了。

    紫鹃忙了,连忙叫人请李纨,可巧探春来了。紫鹃见了,忙悄悄的说道:“三姑娘,瞧瞧林姑娘罢!”说着,泪如雨下。探春过来,摸了摸黛玉的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探春、紫鹃正哭着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李纨赶忙进来了。三个人才见了,不及说话。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紫鹃等急忙扶住,那汗愈出,身子便渐渐的冷了。探春、李纨叫人乱着拢头穿衣,只见黛玉两眼一翻,呜呼!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当时黛玉气绝,正是宝玉娶宝钗的这个时辰。紫鹃等都大哭起来。大家痛哭了一阵,只听得远远一阵音乐之声,侧耳一听,却又没有了。探春、李纨走出院外再听时,惟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

(节选自《红楼梦》第98回)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红楼梦》是一部鸿篇巨制,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在近几年的整本书阅读研究中,比较受青睐的有以下几种教学模式:一是跨媒介阅读,旨在通过引入《红楼梦》相关影视作品、戏剧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比较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一是跨媒介学习视域下的创意读写,比如绘制“红楼朋友圈”“群芳谱”,评选“最美丫鬟”等,旨在引导学生在创造性写作或跨学科融合创作中完成对人物个性和人物关系的把握;一是把教材中规定的六大任务进行分解设计,主要集中在前五回分析,人物形象与人物命运、诗词解读,青春红楼等。

这些教学策略以活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跨媒介阅读与创意读写等活动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的整合能力,却集中在人物品评;从人物入手研读《红楼梦》固然有助于理解主题,但主要人物的主要故事抽取出来之后,无数描写琐碎生活的小情节要如何安放?要如何解读这些大情节、小情节才能贴合主题,助力整体阅读观的发展呢?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当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研究在“情节”方面着力不足。在西方叙事学中,从古典情节观到传统情节观,再到经典情节观,都强调情节需要“安排与组织”。情节的安排与组织不可避免承载着创作者意图,或指向人物形象,或指向主题演绎,中国古典小说亦如此。

《红楼梦》情节交错,人物众多,突破了古代小说的线性结构,编织出艺术水平极高的网状结构,加之作为世情小说,情节上少了些惊心动魄,多了些琐碎日常。这种因缺少波澜、多线并行的情节往往被追求阅读速度的学生“嫌弃”,阅读的搁浅甚至放弃是常态。“情节”是小说的要素之一,也是读者初读文本时最感兴趣和最需关注之处,是进入研讨、鉴赏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指导中应该先突破《红楼梦》的叙事艺术,帮助学生有效把握故事情节。关注情节艺术更有助于学生培养长篇小说的阅读策略,发展整体阅读观,更契合整本书阅读的内核。

(苏远勤《叙事艺术:<红楼梦〉整本书有效阅读的支点》,有删改)

材料二

选项

小计(人)

比例

完全未读

11

3.55%

读了一部分

98

31.61%

粗略读完,了解大致情节

145

46.77%

认真读完一遍,情节较熟

40

12.9%

读了不止一遍,情节很熟

16

5.16%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310

 

某中学高一年级对《红楼梦》阅读情况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

材料三

“整本书”的“整”,突出的是阅读的完整性和整体性,是针对应试教育背景下长期的片段阅读、片面阅读导致的支离破碎的“语文”体验,所提出的一种纠偏正误的补救办法。这对于弘扬我们的母语文化、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价值十分明显。“语文”原本是一门很美的学科,但不当的应试教学,把完整的美篇碎片成字、词、句,文字的意境、美感就在这样的分解中丧失殆尽。更可怕的是“微时代”带来的微文、微信息,每天都在冲击、充斥我们的视界,我们的阅读能力在方寸视屏中渐趋退化。各种碎片化、浅表化的快餐式阅读,带来的是暂时的愉悦与虚假的成就感,无助于养成完整阅读、纵深思考的良好习惯。

“整本书阅读”就是要读原著。感受那些文字,读懂整个的故事情节,认识故事中鲜活生动的人物,想象他们的举止言谈,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进而认识当时的社会人生,思考名著的主题,对名著的语言文字做多元化的审美鉴赏。

如何进行《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

首先要确定阅读的内容和重点,还需要设臵阅读任务。任务的构成应该包括:正确地选择版本,通读前言和回目;重点阅读小说的前五回,勾画主要人物关系图表;以两条情节主线为核心,通读相关情节并归类,认识小说的主题;深度阅读关键情节,理解它们在全书中的不同作用;体会主要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和命运遭际,试做点评;品赏小说的语言,撰写评析短文,或练习仿写。

当然,仅有“阅读”和小写作也还是不够的。新课标该项学习任务的全名可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研讨是增加中学生主体参与和体验难度的重要渠道。什么样的研讨才是有效的?一种好的研讨需要教师课前设计,指导学生课外自主阅读思考,要求学生小组开展互助式学习、讨论,推举小组代表课堂汇报交流;教师应善于从交流中发现闪光之处,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对那些奇思怪想需要纠偏指误,不能因为学生观点新异,就一概视为“创新思维”予以认同,那显然是更为有害的误导。

(俞晓红《<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理念与实践》,有删减)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