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3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12-24
中考模拟
    (5小题,16分)
(1小题,8分)
    (5小题,16分)
    (8小题,30分)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殷墟所出的十五万片甲骨文,有单字五千多个,其中为各家公认的字只有一千几百个。甲骨文能完整地记录语言,是具有一定体系和有较严密规律的文字。与后来的汉字相比,甲骨文还有其独有的特点,表现出一定的原始性:一是一字异形,字的结构不大固定,即一个字既可正写又可反书;偏旁可左右或上下移动;字的笔划或多或少。二是异字同形。三是合文,即把两个或三个字刻(写)在一起,在行款上只占一个字的位置。

以“鹿”字为例(图)。鹿因为常常是商王捕猎的主要对象,所以在甲骨卜辞中出现得非常频繁,但鹿字却没有统一的写法,除了有横书、直书的区别外,头向亦有左右差异,有时身躯仅以简单的曲笔表示,但也可见到完整躯干并饰以斑点的表现法,甚至偶可见到眼晴、脚趾的细部描绘。尽管字形多样,鹿字仍看得出是在描绘头顶有一对犄角的偶蹄动物侧面之形,四只脚也因视觉关系被省略为两只。

(摘编自刘一曼《甲骨文字的特点及主要内容》等)

材料二:

世界上所有的原始绘画文字,都已改为拼音的音将文字了,只有我国文字还保存着比较原始的状态。每一个图画变成了一个方块字,田字像农田,大字像大人,多少还保存一点原来的意思,所以称为意符文字。

其实我国文字,在古代已早就同时用音符了,最初的三种造字方法,自然完全是意符,为象形、指事、会意。可是这三种方法造出的字,只占了十分之一二。以后又想出造“形声”字的方法,声音占一半,图形占一半,把音符与意符合在一起,就大量制造新字,数量要占着十分之八九。

中国文字是注音字而不是拼音字——文字是语言的符号,不能离开语言而独立,中国语用一个“单音节”表示一个物名、一个意思,这和欧美各国的语言用复音节是大不相同的。复音节语,不能用一个字代表许多音,而我们能够。因为单音节的关系,同音字多,不但用耳来听,同时也需用眼来看。如“工”“公”“功”和“攻”,所以中国字是“目治”的“意符”,不完全是“耳治”的“音符”。

中国文字有统一的功能——因为中国文字是“目治”,是“意符”,靠着眼睛就可以辨认,所以它可以离开读音。无论古今方言声和韵如何转变,它的含义永远不变,因而能发挥“同文”的功能。我们中华文明能成为世界上最古老且从未断绝的文明,目治的意符文字是居功甚伟的。

(摘编自董作宾、董敏《甲骨文的故事》)

材料三:

形声字的大量产生大约在周秦时代。和象形字不同,形声字的文化信息不是存在在个体汉字的总体取象里,而是集中在它的义符里。形声字的义符反映了它所记录的词意义的类别,是一种比较概括的取象。《说文》小篆反映的是五经的词义,因此,也就反映了周秦时代的文化。在汉字构形上,小篆对形声字的义符进行了规整,义符系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信息。“草木竹禾”是《说文解字》中表示植物的四个大部首。它们所辖字的总数达1195字,约占《说文解字》总字数的12%,四大部首所从字的数量如下表:

正篆

445

421

144

87

重文

31

39

15

13

总计

476

460

159

100

植物类部首比例增多,这是因为中原地带在秦汉时代的生产已经进入农耕为主,人类生活与植物的关系更为密切,汉字的造字取象于植物的数目大量增多,而且利用形声字的表义偏旁来分类。四个部首的划分说明了很多问题:一方面说明古人对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已经分得很清。在草本植物中,自然野生植物从“艹”,人工种植草本植物从“禾”。两方面的动词也已经分立了,种禾叫“种”,种树叫“植”。竹,现代归禾本科,分布在亚热带地区。《说文》解释作“冬生草也”,可见也是把它看成草本植物。“竹”部首的确立说明,中国南部长江流域的文化已经与黄河中下游文化有所交融。

(摘编自王宁《汉字六论》)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燕食记(节选)

葛亮

五举总说,自己是个没什么主张的人。把他放在哪里,他便落在了哪里,长在哪里,生了根,发了芽;若是把他拔起来,再落到其他地方。疼是疼一时。慢慢地,也就再生出新根,发了芽,渐渐长出枝叶了。

最初,五举在茶楼做茶壶仔,便是跟在茶博士的屁股后头煲水、做些下栏活。茶博士赵师傅看五举做事沉静、有眼力,又看他身后无靠,便跟老板说情,将五举留在了茶楼住,从此,每日天发白,五举就起身洗地、烧水,抢着粗活干。后来,赵师傅抽空也口传心授,将那斟茶的看家本领倾囊相授,五举就慢慢做到了“企堂”①。五举做企堂尽心劳力,因缘际会,被同钦楼大按的头把交椅荣贻生师傅看上了。

五举跟着荣师傅回到同钦楼,却被带到“小按”聂师傅处做学徒。那年代,点心部分“大按”和“小按”两类。大按主要做月饼、龙凤饼、核桃酥、炸芋虾等唐饼,每到年节,便是展身手的好时候。大按是一间茶楼的门面,大按的主管,便叫作“大按板”。而小按则做虾饺、叉烧包等日常的包点。五举听到自己的去处,心里一丝凉。

在同钦楼,五举照例是每天一大早三点出现在后厨,拖地、刷蒸笼。刷好了聂师傅的,也刷别的师傅的。都刷得干干净净、亮亮堂堂的,日日如此。久了,聂师傅思量这孩子实诚得未免戆居②。别的学徒,“双偷”成性。第一是干活偷懒;第二呢,是瞅空跟师父偷师。可这孩子,低头忙着自己手上的活,师父不叫,竞然都不斜眼看师父一眼。有时,聂师傅故意在他跟前,将包虾饺的速度放慢,五举依然故我。聂师傅心里忽而莫名失落。有一日便说,细路③,你不想跟我学?

五举站起来,恭敬道,想。

聂师傅便说,想?咱这行偷师是俗例,你不知道?五举说,我知道。

聂师傅说,那你不偷,难道想刷一辈子蒸笼?

五举便说,师父若看得上五举,便会教我本事。我若是偷来的,自己用着也不踏实。

聂师傅听了,大为罕异。他想想,说,你且看着。

说完,他当着五举的面,包了六只虾饺,动作飞快利落。

他将虾饺都摆到了五举面前,说,有个不对路的,挑出来。

五举略打量了一下,挑出了一只。

聂师傅问,这只怎个不对路。

五举说,另外五只,师父都包了十二道褶。唯独这只,师父只包了十道,偷工了。聂师傅当下便知,这孩子非但不戆居,聪敏远胜于常人。他心下一阵感动,说,好孩子,记住了。咱们这虾饺,必须包上十二道褶,才算成了。这是师父给你上的第一课。

五举,是同钦楼历史上最快升到“大细路”的学徒。只用了两个月的工夫。

两年后,五举已经升至小按的“中工”。早午茶各种点心,早已不在话下。

这天,荣师傅与聂师傅将五举叫到小房间里。

荣师傅说,五举,我和聂师傅说好了。让你回大按。你愿意回吗?

五举低下眼睛,说,不回。荣师傅把我带来同钦楼,是伯乐的恩情。可是师父栽培了我,教我学手艺。我走了,师父两年的心血就白费了。

两位师傅都愣一愣。继而,荣师傅哈哈大笑,说,聂师傅,你输咗。

五举茫然看着他们。

荣师傅忙道,我和你聂师父,有个君子协定,两年。两年后,你的基本功夯打扎实了,他就要交还给我。可这个老家伙,竟然反悔想要留下你。我们呢,就打了一个赌。若你急于求成,想要回来,他便赢了。我就得再等个一年半载。

聂师傅摆摆手,说,罢了罢了,愿赌服输。你这徒弟,我可算给你教出来了,又试出来了。

五举回到大按,荣师傅自是不肯懈怠,五举也不辜负荣师傅。可是荣师傅教训五举用的法子,多少让人看不透。这唐饼,以“唐”为名,可算是点心里集大成的。最常见的唐饼无非两类,一是酥皮,二是饼皮。前者口感松化酥脆,后者实净而面味浓重。酥皮最考功夫,考验的是手感与耐心。

荣师傅便以此训练五举。一块面,揉、擀、折,成了形状了,狠狠地用擀面杖一压,酥皮便成了死面,回到起点。然后重新又是一轮揉、擀、折,再揉、擀、折,不停歇地,让他做上一天。这揉的是面,却也是心志。五举在这夜以继日的锻炼中,人沉稳了,也渐渐挫去了少年人的轻浮气。总而言之,练的是一个“慢”。

再一层,又是要个“快”字。用的法子,是炸芋虾。所谓“芋虾”,叫虾却非虾,是新年时贺年的斋品,讨个丰收吉利,“食完笑虾虾,银纸任你花”。炸芋虾,功夫其实在个“炸”字,要的是眼明手快,动作慢了,油温降下来,无法炸脆;火若太大了,芋虾瞬间变硬变燶④。后来市面上的芋虾,多绕成绣球状,便知是偷懒所致。芋虾的上品,全是心机和时间的结晶。一个大大的芋头,起码花一个小时才能炸毕,极考脚骨力,且酷热难当。平常人,炸完一个便要喝凉茶下火。五举每天炸十个芋头,中间不停歇,整一个月下来,每日焗汗出油,五举小腿上青筋暴出,人更是瘦得销骨脱形……但是,站着站着,就在大按站住了。

(有删改)

【注释】①企堂:粤语,指伙计、服务员。②戆居:粤语,形容人呆钝、愚拙。③细路:粤语,指未成年的孩子。④燶:粤语,指焦、糊。

(1小题,5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