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库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1.2《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习题

日期: 2025-04-14 同步测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 五代史伶官传序 》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全文立论的根据,也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B、 第三段连用问句,并寓结论于疑问中,之后引《尚书》作答,引出古训,点明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即本源在于“天命”。
C、 篇末引出历史教训,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使文章阐述的事理更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
D、 文章既用平实的语言客观地叙述事例,又引《尚书》论证,深入浅出地说明道理,首尾采用反问句,感叹中包含着肯定。
根据《 五代史伶官传序 》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庄宗极盛之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极衰之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相进行对比,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B、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前句以反问的形式肯定得天下难失天下易,后句则强调成败在于“人事”。
C、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对称的语句与文章开头的论断相呼应,揭示了“人事”的具体含义,强化了文章的观点。
D、 文章通过一个“夫”字,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这一结论既着眼于总结历史教训,又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
B、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来
C、 方其系燕父子以           组:绳索
D、 及凯旋而之               纳:收藏
下列属于《 五代史伶官传序 》作者认为庄宗的“盛”“衰”原因的一句是(   )
A、 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C、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D、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智勇多困于所溺

A、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 此三者,吾遗恨也
C、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D、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盛锦囊,负而前驱     而皆背晋归梁
B、 此三者,吾恨也       小学而大, 吾未见其明也
C、 此制作之意也         虽逾色不能复化
D、 其矢,盛以锦囊       奉盆缶秦王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与所以失之者         ②尔无忘乃父之志
B、 ①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②独伶人也哉
C、 ①契丹与吾约兄弟       ②天下笑
D、 ①自然理也             ②莫能与
与“尔其无忘父之志”一句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若事之不济,此天也
B、 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C、 家祭无忘告
D、 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中的“夜”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梁君臣之首
B、 吾得事之
C、 忧劳可以
D、 而智勇多于所溺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B、 此三者,吾遗也           恨:怨恨
C、 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
D、 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举:所有的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朋党论

欧阳修

臣闻朋党说,自古有之,惟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立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然而后世不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夫兴亡治乱之, 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有删改)

情景默写

语言表达

小作文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