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5月月考试题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04-23
月考试卷
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高原湿地,意即高原上的湿地,是世界上独特的湿地类型,是在特定的高原环境条件下发育形成的,因而有别于平原湿地。按照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数据,中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涉及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四大高原。但高原湿地并不是指海拔高的(高山)湿地。高原是一个地理概念,中国四大高原除青藏高原外,内蒙古高原平均海拔仅1000—1200米,云贵高原平均海拔1000—1500米,黄土高原平均海拔1000—2000米。青藏高原湿地分布的海拔高度上限达5600米,而其他三大高原上的湿地,可分布低至海拔500米以下,虽也可分布达海拔3000米以上,但多分布1000—2000米这一海拔区间内。显然,分布在高原上的湿地不能以分布的海拔高或低,也不以其分布在平地还是山地来界定。我国的高原湿地主要是指分布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的湿地,其分布范围主要包括西藏、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四川、云南和贵州等省份。高原湿地在我国湿地总面积中占有很高的比例,是我国“三区四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高原湿地为流域30亿人提供着生存所必需的淡水资源。高原分布着中国50%以上的湖泊。特别是青藏高原,该地区是除极地冰盖以外全球第二大的冰川聚集地,是著名的黄河、长江、恒河、湄公河、印度河、萨尔温江和伊洛瓦底江等七条亚洲重要河流的发源地,发挥着亚洲水塔的重要作用。高原湿地为区域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着丰富的动、植物产品,矿物资源,植物药材等。尤其是牧业产品,是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地区人类生存和发展最核心的物质基础。

高原是生态脆弱带和气候变化敏感地区,高原湿地是高原地区区域生态环境中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是区域环境变化的缓冲区,维护着面积最广泛的高原沼泽和沼泽化草甸。其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沉淀积累形成泥炭储存于湿地之中。高原湿地尤其是高原沼泽湿地的泥炭储量非常丰富,仅若尔盖湿地就储存了约40亿吨。泥炭形成对减少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温室效应,调节气候,防止沙化,缓解区域环境退化起着重要作用。其特有的物质循环规律赋予了高原湿地“碳汇”的特征,在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固定和释放中起着重要的开关作用,如果高原湿地极大的碳储量遭到破坏的话,将把所积累的碳释放到大气中,增加温室气体,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此外,高原湿地在调节径流、均化洪水、控制侵蚀、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方面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作用。仅若尔盖湿地每年旱季补给黄河上游的水量就占黄河总水量40%,雨季补给黄河上游的水量占黄河总水量的30%。当降雨和冰川融水时,高原湿地就像海绵一样吸纳降水,均衡着河流丰、枯水年水量变化的幅度,影响流域水文过程及其流城生态系统演替进程。高原湿地植物生长过程中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其沉降固定,有效过滤和净化了水质,发挥“肾”的作用,是维持和改善高原地区和流域生态状况的基础,对流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球环境稳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作用。

高原地区雪山、森林、河流、湖泊、沼泽、草甸、峡谷、草原、黄土塬、梁、峁、溪等同生物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构成了高原湿地独特的自然景观。多种生物交汇,多种文化、习俗融合和多样景观汇集所呈现的多样性特征,赋予了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本身独有的价值。高原所具有的生态和人文环境仍然保持较好的原始自然状态,,构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原湿地人文与自然综合体,提供给人们的精神享受、娱乐、教育和审美文化服务功能价值极为突出。

高原湿地在生物多样性保育等支持生命过程的服务中,同样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功能作用。高原地区地域广袤,地形复杂,空间异质性较高,自然环境类型多样,相对闭合的地理环境条件和巨大的生存空间,为野生生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高原地区广泛分布的湿地是其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拥有的物种占到全国物种的一半以上,特有率全国第一。无论在景观、生态系统、物种还是基因水平上生物多样性都极为突出。如,青藏高原的西藏已记录有湿地高等植物590余种,占中国湿地植物总数的25.5%,在湿地栖息和分布的脊椎动物360余种,占中国湿地脊椎动物总数的15.6%。云贵高原是四大高原中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为富集的高原,仅云南就记录有湿地高等植物1619种,占中国湿地高等植物总数的69.9%,记录有湿地脊椎动物1048种,占中国湿地脊椎动物总数的45.3%,其中,中国71%的湿地鸟类、42%的淡水鱼类、25%的爬行类,43%的两栖类生活在这一区域的湿地中。相较一般湿地,高原湿地分布区域的海拔较高、温度较低,因此植被的生长较为缓慢;加之大多数高原地区空气稀薄,生态恢复和修复甚为困难。因此,高原湿地一旦遭到破坏,相较一般湿地,很难在短时期得到恢复。

然而,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近半个世纪以来,青藏高原气温升高、降雨增加的暖湿趋势,加速了冰川融化,雪线后退,冻土层下移。此外,暖湿气候也导致雅鲁藏布江、印度河上游年径流量呈增加趋势,塔里木河等中亚河流的数十条支流径流量增长更为显著。气候变化导致亚洲水塔失衡带来的生态问题将是长久的,影响难以估量。与此不同的是,以降雨减少和气温升高为表征的暖干气候,则导致内蒙古高原湿地斑块数量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许多高原湖泊甚至干涸消失。

我国在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积极履行公约义务。30年来,中国以全球4%的湿地,满足了世界1/5人口对湿地的多种需求,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湿地保护道路。

(摘编自田昆等《中国高原湿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下乡

叶圣陶

吴淞江上,天色完全黑了。江面只有一条低篷的船,向南行驶。天气很冷,正是逆风,船唇响着汩汩的水声。

舱里小桌子上点着一支红烛。一个二十五六的人躺在被褥上面。近视眼悠闲地略微闭上,一支卷烟斜插在嘴角里,一缕青烟徐徐袅起。他的两颊有点瘦削,冻得发红,端正的鼻子,不浓不淡的眉毛,一副椭圆金丝边眼镜,颇有绅士风度。在板床前面,一条胳臂靠着小桌子坐的,是一个更为年轻的青年。他清湛的眼睛凝视着烛焰,正在想自己的前途。

这坐着的青年忽然感到一阵烦躁,移过眼光望着那躺着的同伴问道:“快到了吧?”虽然烦躁,神态依然非常温和,率真;浓浓的两道眉毛稍稍蹙紧,这是他惯于多想的表征。

“你心焦了,焕之,”那躺着的用两个指头夹着嘴里的卷烟,眼睛慢慢张开来。

“真不巧,你第一趟走这条路就是逆风。要是顺风的话,现在……”说到这里,略微仰起身子,旋转头来,闭着一只眼,一只眼从舱板缝里往外张。“唔,陶村过了,还有六里路;至多点半钟可以到了。”身子重又躺平。

“再要点半钟,”焕之望同伴的左腕,“现在六点半了吧?到学校要八点了”

那躺着的举起左腕来端相,说道:“现在六点半过七分。”

“到学校的时候,恐怕蒋先生已经回去了。”

“不会的。他一定在学校等你。今天我去接你,也是他催得紧的缘故。”

焕之有点激动,讷讷地说:“树伯,我只怕将来会使他失望。不过我愿意尽心竭力服务,为他的好意,也为自己的兴趣。”

“你们两个有点相像。”树伯斜睨着焕之说。

“什么?你说的是……”

“都喜欢理想,这一点颇相像。”

“教育事业是培养人的,这非有理想不可。”焕之清朗地说着。他平时遇见些太不喜欢理想的人,听到他的自以为不很理想的议论,就说他“天马行空”,“远于事实”。现在树伯提起理想,虽没有鄙夷的意思,他不禁也说了以上的辩解的话。

“老蒋大约也是这意思。”树伯闭了闭眼,继续说:“所以他做好一篇教育的文章,谈理想。”“你记得文章怎样说么?”焕之的眼里透出热望的光。“他开头辨别什么是性,什么是习,又讲儿童教育,又讲美育体育,——啊!记不清楚,二十多张稿纸呢。等会儿一登岸,他一定立刻拿出他那份一刻不离身的稿纸来。”“有这样热心的人!”焕之感服地说。便悬拟蒋先生的容貌,举止,性格,癖好;似乎把捉到一些儿,但立即觉得完全茫然。然而无论如何,点半钟之后,就要会见这悬拟的人的实体;这样想时,不免欣慰而且兴奋。

风似乎更大了,船头汩汩的水声带着呜咽的调子;船身摇荡也更为厉害。

树伯把两腿蜷起点,耸耸肩说:“事情往往不能预料。早先你当了小学教员,不是写信给我,说这是人间唯一乏味事么?”“唔,是的。”焕之安顿了心头的欣慰与兴奋,郑重地答应。

“到现在,不过一二年,你却说教育最有意义了。”

焕之现出得意的笑容,“我遇到一个同事,他那种只知为儿童服务,只知往儿童的世界里钻的精神,啊!我说不来,惟有佩服,惟有羡慕。”

“你厌恶教育的心思便改变过来了?”“当然。观念一变,什么都变了。前天离开那些孩子,想到以后不再同他们作伴了,心里着实有点难受。”焕之说到这里,眼皮阖拢来,追寻那保存在记忆里的甘味。

“那是一样的,”树伯微笑说。“那边当教员,这边也当教员;那边有学生,这边也有学生;说不定这边的学生更可爱呢。”

“我也这样想。”焕之把身子坐直,全神贯注地望着前方,似乎已望见了正去就事的校里的学生。“像蒋先生那样,也是不可多得的。”“他没事做,”树伯说得很淡然,“倒不如当个校长,出点主意,拿小孩弄着玩。”

焕之看了树伯一眼,对“弄着玩”三个字颇觉不满,想树伯家居四五年,竟玩世不恭了。当年与树伯同学时,有所见就直说,这习惯依然存在,便说:“怎么说玩?教育事业是玩么?”

“哈哈,这样认真!”树伯狡笑着说。“字眼不同罢了。你们说研究,说服务,我说玩,还不是一个样?”树伯说到末了时,焕之觉得他突然是中年人了,老练,精明,世俗。

“老蒋他还有一点儿私心……”树伯又低声说。“什么?”焕之惊异地问。

“他有两个儿子,别人办的学校不中他的意;自己当了校长,一切都可以如意安排。”“这算不得私心,”焕之松了一口气说。“私了自己,也私了别人,就不是私心而是公益了。”

“我也不是说老蒋坏,”树伯辩解说。“我不过告诉你事实。——蜡烛又快完了,再换一支吧。”换上的红烛点到三分之二时,船唇的水声不再汩汩地呜咽,而像小溪流一样活活地潺潺地发响了。

树伯半睡半醒地迷糊了一阵,忽然感觉水声与前不同,坐起来问船家:“进了港么?”“进了一会了,学堂里楼上的灯光也望得见了。”

“我去望望!”接之兴奋地把板门推开,两步就站在稻头。一阵猛风像一只巨大无比的手掌,把他的头面身体重重地压抑,呼吸都窒塞了。

接着,他唤到了清新芳春的乡野空气,非常舒爽。大声散在远处,彼此相应。前面二三十大远的地方,高起一座楼,亮着可爱的灯光。一会儿,那光似手扩大开来,无边的黑暗消失了,他全身浴在光里……

(节选自《倪焕之》)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节选自《孟子·离娄章句上》)

材料二:

贞观元年,太宗曰:“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也。”黄门侍郎王珪对曰:“天下凋丧日久,陛下承其余弊,弘道移风,万代之福。但非贤不理,惟在得人。”太宗曰:“朕思贤之情,岂舍梦寐!”给事中杜正伦进曰:“世必有才随时听用岂待梦傅说逢吕尚, 然后为治乎?”太宗深纳其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联谓乱离之后,风俗难移,比观百姓渐知廉耻,官民奉法,盗贼日稀,故知人无常俗,但政有治乱耳。是以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成信,因人之心,去其苛刻,不作异端,自然安静,公等宜共行斯事也。

贞观四年,房玄龄奏言:“今阅武库甲仗,隋日远矣。”太宗曰:“饬兵备寇虽是要事,然朕唯欲卿等存心理道,务尽忠贞, 使百姓安乐,便是朕之甲仗。隋炀帝岂为甲仗不足,以至灭亡?正由仁义不修,而群下怨叛也。宜识此心。”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犹如饮食资身,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王珪顿首曰:“陛下能知此言,天下幸甚!”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仁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写作(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