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2023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创新题型进阶试炼(五)

作者UID:22250625
日期: 2024-11-14
三轮冲刺
单选题
填空题
语言表达
名著导读
问答题
综合题
诗歌鉴赏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回家过年

刘洪文

①过了腊月二十三,家里便有了年味儿。

②在厨房蒸馒头的母亲,揭开锅盖高兴地说到:  “馒头笑了。”我没看出来,就问她怎么笑的。母 亲说: “就是馒头开口了,过年了,讨个吉利,所以要说笑了才行。”

③我前窜后跳的,看什么都好玩。邻居家孩子的纸灯笼做好了,是用高粱秸扎成的,外面糊了红纸, 还贴了一个倒着的“福”字。我羡慕极了,央求父亲给我也做一个,留到年三十晚上出去捡鞭炮。父亲 手太笨,只能用老套路,拿一个空罐头瓶,里面用蜡油粘上一截蜡烛,再在瓶口绑一根电线, 一个灯笼  就做成了。

④关于年的记忆,我总是停留在小时候。而今,我已经有三年没回家过年了,不为别的,只想给自 己争一 口气。父亲的咆哮声依旧在我的耳边回响。

⑤“你要是有点能耐,就干出个人样来给我看,别整天窝在家里,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还谈什么理 想 ? ”

⑥我也急了: “好歹我也是个大学生,我就不信了,我要是不混出个人样来,就不再回来见你!” 毕业那年,我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整天在家和一帮狐朋狗友混在一起。父亲实在看不下去,和我大  吵了一架。

⑦我一赌气离开家,想来已三年有余。

⑧三年里,我孤身一人,漂泊异乡,尝尽冷暖,对家倍感思念,可我放不下可怜的尊严。

⑨我当过保安,做过泥瓦匠,卖过保险,做过推销 …… 可我离那个誓言里的“人样”,依旧遥远。 三年来,我除了买两部手机, 一部寄给家里, 一部自己用,以方便和家里联系外,几乎一无所有。

⑩而那部手机除了发发短信,几乎很少打电话。我必须节省钱交房租,买赖以生存的食物。

⑪我也许真的就如父亲所说,是个没用的东西!看看身边的同学有的当老板,有的考进好单位,人 家的父母春风满面,而我的父母只有长吁短叹。

⑫今年我决定回去, 尽管我依旧没个“人样”。大年二十六,我发短信给家里,说了要回家过年。

⑬次日早起,我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和老板告了假,拖着长长的拉杆箱朝车站方向走去。路面结了 厚厚的冰,让我想起小时候在村边可以溜冰的水塘。

⑭长途客车终于来了,我跺了跺冻僵的脚,上了车。

⑮车里面很暖,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回家的幸福,让我感觉到这次回家还是值得的,尽管我依旧一 无所有,尽管我还是孤身一人。

⑯几个小时的车程,很快过去了,正当我昏昏欲睡时,乘务员喊:“小榆树车站到了。”

⑰我忙提了行李下车。没想到父母早等在马路边。他们看到我赶紧迎过来接我手里的东西,惊喜之 情溢于言表。

⑱父亲的背明显驼了很多,鬓边也多了白发。他不再和我伛气,而是不住地向我问这问那。

⑲所谓车站,不过是钉在树上的破旧木板,用墨汁写着站名而已,光秃秃的没个避风的地方。我问 母亲冷不冷,她兴奋地摇头: “你回来了,就不觉得冷了! ”

⑳回家路上,不时有人打招呼:“儿子回来了,高兴了吧?”母亲不住地应着:“高兴,高兴!”

㉑到家后,父母忙着生火做饭。我闲着没事,翻看父亲的手机,奇怪的是,我昨晚上发的短信居然 未读,再往前翻,所有短信都未读。我忙问父亲这是咋回事儿?

㉒“他根本就不会用!就能接打个电话!”母亲抢着说。

㉓“那往年呢?”我焦急地问。

㉔“还不都一样。”母亲唠叨着。

㉕我的泪水流了下来 ……

(选自长江文艺出版社《2021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你班准备将上面的小说拍成微电影,参加学校艺术节展评。你作为导演,需要完成下列任务。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电影《悬崖之上》观众年龄群体统计

20岁以下      20-29岁       30-34岁     35-39岁       40岁及以上

(数据来自“淘票票”)

【材料二】

人民网北京4月16日电  4月16日,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领衔出品、人民网联合出品的电影《悬崖之上》发布“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特辑。

根据全勇先原创故事改编的电影《悬崖之上》,将目光聚焦于人的情感,刻画了被逼入绝境依然坚守信仰的无名英雄群像。他们是无所畏惧的志士,也是心怀爱与牵挂的普通人。“他们的名字我们无从知晓,但正是他们的隐忍、牺牲和奉献,为我们换来了山河无恙。”于和伟、张译等演员在特辑中分享了自己对电影的解读,对曾在隐蔽战线做出牺牲的无名英烈表达了崇高敬意和追思之情。

(选自2021年4月16日人民网,有删改)

【材料三】

《悬崖之上》:勿忘那群“与魔鬼打交道的人”

田卜拉

①今年“五一”假期的电影院分外热闹,除了影片扎堆上映,“五一档”的票房、观影人数也打破往年纪录。其中,谍战片《悬崖之上》除了票房表现不俗外,更让无数观众为之落泪。

②聚焦于隐蔽战线上的英雄事迹,《悬崖之上》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为保护“日本开展反人类实验”人证,四位在苏联接受特训的中共谍报人员回国完成“乌特拉”行动的故事。不同于一般谍战片靠悬念推动故事的做法,《悬崖之上》在上半场就向观众亮明了角色的身份。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电影的叙事是反套路的。这一点首先激起了广大观众,尤其是观影群体主力青年观众的好奇心。

③编剧全勇先说,我写谍战戏最关注的是人物,人物是最有魅力的。导演张艺谋表示,网络时代没有不被“剧透”的剧,用情感、用情节、用过程、用细节的铺排吸引观众是最大的难题。二人的回答殊途同归。影片摘下了英雄不死、十项全能的“主角光环”,塑造了有柔有弱、有疼有怕的英雄形象。面对更加理性也更加挑剔的观众,制作方清楚地知道,只有塑造真实的、立体的、有血有肉的人物才能激发共鸣,才能拨动更多年轻人的心弦。

④影片毫不吝啬地描摹了“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的家国大义,但也精心还原了英雄的情感世界。在执行任务之外,一场革命夫妇寻找失散孩子的戏,成功地唤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赚足了他们的眼泪。“活着的,去找孩子”的生死离别,“还有件小事,马迭尔酒店门口那群小叫花子里有我和王郁的孩子”的轻描淡写,父子相见不相识的辛酸无奈,隐忍地表达着革命者的内心牵挂。任务在先,家事在后,思念留心间。然而,影片中的儿女情长没有“鹊巢鸠占”,却成为革命理想的生动注脚、英雄形象的立体呈现主流价值的深刻剖析。正如一位影评人所说:付情感以信仰之崇高,付信仰以情感之美好,这种结合是对主旋律的深度诠释。

⑤“你们的姓名无人知晓,你们的功勋永世长存!”《悬崖之上》用群像戏的形式告诉人们,历史正是在千千万万个无名英雄的前仆后继中不断前行。对于后人而言,唯有铭记于心,方不辜负英雄热血;唯有接力前行,才能告慰英雄的在天之灵。

⑥“乌特拉”在俄语里的意思是黎明。影片结尾,幸存的年轻战士小兰问地下工作者周乙:“我们能看到黎明吗?”周乙回答:“能。你要活着,看到黎明!”身处和平年代的年轻人应该感念鲜血换来的幸福,更应护佑来之不易的光明。设身处地感受英雄的平凡与伟大、信仰与其情,历史就能在直击人心中激发思考、在感同身受中厚培信仰。

(选自2021年5月1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