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2023年中考语文:创新能力题考查(七)

作者UID:22250625
日期: 2024-12-23
复习试卷
单选题
填空题
语言表达
名著导读
问答题
阅读

城市牛哞

刘亮程

①我是在路过街心花园时,一眼看见花园中冒着热气的一堆牛粪的。在城市能见到这种东西我有点不敢相信,城市人怎么也对牛粪感起兴趣?我翻进花园,抓起一把闻了闻,是正宗的乡下牛粪,一股熟悉的遥远乡村的气息扑鼻而来,沁透心肺。那些在乡下默默无闻的牛,苦了一辈子最后被宰掉的牛,它们知不知道自己的牛粪被运到城市,作为上好肥料养育着城里的花草树木?它们知道牛圈之外有一个叫乌鲁木齐的城市吗?

②一次我在街上看到从乡下运来的一卡车牛,它们并排横站在车厢里,像一群没买到坐票的乘客,东张西望,目光天真而好奇。我低着头,不敢看它们。我知道它们是被运来干啥的,在卡车缓缓开过的一瞬,我听到熟悉的一声牛哞,紧接着一车牛的眼睛齐刷刷盯住了我:它们认出我来了——这不是经常扛一把铁锨在田间地间转悠的那个农民吗?他不好好种地跑到城里干啥来了?瞧他挟一只黑包在人群中奔波的样子,跟在乡下时挟一条麻袋去偷玉米是一种架势。我似乎听到牛议论我,我羞愧得抬不起头。

③这些牛不是乘车来逛街的。街上没有牛需要的东西,也没有牛要干的活,城市的所有工作被一种叫市民的承揽了,他们不需要牲畜。牛只是作为肉和皮子被运到城市。他们为了牛肉的新鲜才把活牛运到城里。一头牛从宰杀到骨肉被分食,这段时间体现了一个城市的胃口和消化速度。早晨还活跑乱跳的一头牛,中午已摆上了市民的餐桌,进入肠胃转化成热量。

④而牛知不知道它们的下场呢?它们会不会正天真地想,是人在爱护它们抬举它们呢?它们耕了一辈子地,它们拉了一辈子车,它们驮了一辈子东西。人把它们当老工人或劳动模范一样尊敬和爱戴,从千万头牛中选出些代表,免费乘车到城里旅游一趟,让它们因这仅有一次荣耀而忘记一辈子的困苦和屈辱,对煎熬了自己一生的社会和生活再没有意见,无怨无悔。牛会不会在屠刀搭在脖子上时还做着这样的美梦呢?

⑤我是从装满牛的车厢跳出来的那—个。

⑥是冲断缰绳跑掉的那一个。

⑦是挣脱屠刀昂着鲜红的血脖子远走他乡的那一个。

⑧我最终逃到城市,躲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让他们再认不出来。我尽量装得跟人似的,跟一个城里人似的说话、做事和走路。但我知道我和他们是两种动物。我沉默无语,偶尔在城市的喧嚣中发出一两声沉沉牛哞,惊动周围的人。他们惊异地注视着我,说我发出了天才的声音。我默默接受着这种赞誉,只有我知道这种声音曾经遍布大地,太普通、太平凡了。只是发出这种声音的喉管被人们一个个割断了,多少伟大生命被人们当食物吞噬。人们用太多太珍贵的东西喂了肚子。浑厚无比的牛哞在他们的肠胃里翻个滚,变作一个嗝或一个屁被排掉——工业城市对所有珍贵事物的处理方式无不类似于此。

⑨那一天,拥拥挤挤的城里人来来往往,没人注意到坐在街心花园的一堆牛粪上一根接一根抽烟的我。他们顶多把我当成给花园施肥的工人或花匠,我已经把自己伪装得不像农民。几个月前我扔掉铁锨和锄头跑到城市,在一家文化单位打工。我遇到许多才华横溢的文人,他们家里摆着成架成架的书,读过古今中外的所有名著。被书籍养育的他们,个个满腹经纶。我感到惭愧,感到十分窘迫。我的家除了成堆的包谷棒子,便是房前屋后的一堆堆牛类,我惟一的养分便是这些牛粪。小时候在牛粪堆上玩耍,长大后又担着牛粪施肥。长年累月地熏陶我的正是弥漫在空气中的牛粪味儿。我不敢告诉他们,我就是在这种熏陶中长大,并混到文人作家的行列中。

⑩这个城市正一天天长高,但我感到它是脆弱的、苍白的,我会在适当的时候给城市上点牛粪,我是个农民,只能用农民的方式做我能做到的,尽管无济于事。我也会在适当时候邀请我的朋友们到一堆牛粪前坐坐,他们饱食了现代激素,而人类最本原的底肥是万不可少的。没这种底肥的人如同无本之木,是结不出硕大果实的。

请分别谈谈《溜索》《城市牛哞》两文中“牛”这一形象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综合题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回家过年

刘洪文

①过了腊月二十三,家里便有了年味儿。

②在厨房蒸馒头的母亲,揭开锅盖高兴地说到:  “馒头笑了。”我没看出来,就问她怎么笑的。母 亲说: “就是馒头开口了,过年了,讨个吉利,所以要说笑了才行。”

③我前窜后跳的,看什么都好玩。邻居家孩子的纸灯笼做好了,是用高粱秸扎成的,外面糊了红纸, 还贴了一个倒着的“福”字。我羡慕极了,央求父亲给我也做一个,留到年三十晚上出去捡鞭炮。父亲 手太笨,只能用老套路,拿一个空罐头瓶,里面用蜡油粘上一截蜡烛,再在瓶口绑一根电线, 一个灯笼  就做成了。

④关于年的记忆,我总是停留在小时候。而今,我已经有三年没回家过年了,不为别的,只想给自 己争一 口气。父亲的咆哮声依旧在我的耳边回响。

⑤“你要是有点能耐,就干出个人样来给我看,别整天窝在家里,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还谈什么理 想 ? ”

⑥我也急了: “好歹我也是个大学生,我就不信了,我要是不混出个人样来,就不再回来见你!” 毕业那年,我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整天在家和一帮狐朋狗友混在一起。父亲实在看不下去,和我大  吵了一架。

⑦我一赌气离开家,想来已三年有余。

⑧三年里,我孤身一人,漂泊异乡,尝尽冷暖,对家倍感思念,可我放不下可怜的尊严。

⑨我当过保安,做过泥瓦匠,卖过保险,做过推销 …… 可我离那个誓言里的“人样”,依旧遥远。 三年来,我除了买两部手机, 一部寄给家里, 一部自己用,以方便和家里联系外,几乎一无所有。

⑩而那部手机除了发发短信,几乎很少打电话。我必须节省钱交房租,买赖以生存的食物。

⑪我也许真的就如父亲所说,是个没用的东西!看看身边的同学有的当老板,有的考进好单位,人 家的父母春风满面,而我的父母只有长吁短叹。

⑫今年我决定回去, 尽管我依旧没个“人样”。大年二十六,我发短信给家里,说了要回家过年。

⑬次日早起,我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和老板告了假,拖着长长的拉杆箱朝车站方向走去。路面结了 厚厚的冰,让我想起小时候在村边可以溜冰的水塘。

⑭长途客车终于来了,我跺了跺冻僵的脚,上了车。

⑮车里面很暖,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回家的幸福,让我感觉到这次回家还是值得的,尽管我依旧一 无所有,尽管我还是孤身一人。

⑯几个小时的车程,很快过去了,正当我昏昏欲睡时,乘务员喊:“小榆树车站到了。”

⑰我忙提了行李下车。没想到父母早等在马路边。他们看到我赶紧迎过来接我手里的东西,惊喜之 情溢于言表。

⑱父亲的背明显驼了很多,鬓边也多了白发。他不再和我伛气,而是不住地向我问这问那。

⑲所谓车站,不过是钉在树上的破旧木板,用墨汁写着站名而已,光秃秃的没个避风的地方。我问 母亲冷不冷,她兴奋地摇头: “你回来了,就不觉得冷了! ”

⑳回家路上,不时有人打招呼:“儿子回来了,高兴了吧?”母亲不住地应着:“高兴,高兴!”

㉑到家后,父母忙着生火做饭。我闲着没事,翻看父亲的手机,奇怪的是,我昨晚上发的短信居然 未读,再往前翻,所有短信都未读。我忙问父亲这是咋回事儿?

㉒“他根本就不会用!就能接打个电话!”母亲抢着说。

㉓“那往年呢?”我焦急地问。

㉔“还不都一样。”母亲唠叨着。

㉕我的泪水流了下来 ……

(选自长江文艺出版社《2021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你班准备将上面的小说拍成微电影,参加学校艺术节展评。你作为导演,需要完成下列任务。

现代文阅读

①近年来,很多年轻人都自称“佛系青年”。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大好的青春时光,真的要这样平庸度过吗?作为跟随时代脚步的青年,我们应展现怎样的精神气质呢?《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②“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备经磨难而更强。对新时代青年来说,自强不息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也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③涵养自强不息的青春气质需要我们志存高远。“志”是人生的目标志向,对人有引领作用。树立远大的志向,我们的生命之舟就有了航行的目标。司马迁年轻时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他在着手写这部书的时候,因“李陵事件”触怒了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受刑之后,司马迁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的理想尚未完成,于是忍辱奋起,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可见,唯有高远的志向才能引领人们不断突破自我,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④涵养自强不息的青春气质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坚持下去最终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书圣王羲之出神入化的行书背后,是他天长日久的练笔;邓亚萍18个世界冠军奖牌的背后,是她日复一日的练习。每一份坚持,都是一个自强不息的脚印。青年是最有朝气、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群体,应当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每一个机遇里收获成长,从每一次挑战中磨砺品质,从而涵养自强不息的气质。

⑤涵养自强不息的青春气质需要我们迎难而上。戴维说:“逆境,是倾覆弱者生活之舟的波涛,又是锤炼强者钢铁意志的熔炉。”可见,逆境既可“毁人”,亦可“成人”,关键在于你的态度。最美扶贫干部黄文秀,硕士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基层干部。党中央决策部署脱贫攻坚,黄文秀迎难而上,主动报名到偏远贫瘠的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克服各种困难,遍访全村贫困户,征求意见,宣传政策,做了大量调研工作,最终带领群众摸索到了适合本村发展的种植产业。她用战士一般的激情和斗志,开拓出了百坭村的脱贫道路。面对困难,不逃避,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方可锻造自强不息的精神。

⑥生逢盛世,新时代青年要。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下面两则材料,哪一则可以作为第⑤段的论据?请结合两则材料进行说明。

材料一

十多年前,以挖掘机为代表的中国高端地下工程装备被国外垄断,长期依赖进口。龙斌带领平均年龄只有30岁左右的技术团队,啃下核心技术“硬骨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直径全断面岩石隧道挖掘机,填补了我国相关领域的空白。

材料二

五四奖章获得者初雯雯,从小便和父亲一起在新疆的山林之间进行科考调查,内心播下了保护野生动物的种子。大学毕业后的初雯雯,选择回到家乡阿勒泰,去实现自己保护野生动物的梦想。她发起多个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项目,在阿尔泰山创建野生动物救助中心,用热爱成就了生命的意义,实现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的同频共振。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