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12-25
期中考试
积累(21分)
中国古代的岁时节日,是伴随着二十四节气的草木芬芳然降临的。每一个或大或小或长或短的节日,无不彰显着古人的情怀,映射出他们对生活的基本态度。品鉴这些节日所蕴含的深厚意韵,我们便能从中管kuī__________古人的精神风貌,体会其韵味绵长、令人心驰神往的旨趣。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岁时节日,早已把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世界各地日渐盛行中国的节庆文化。华夏民族的古老智慧,在历久弥新中滋润着这个世界。

(一)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俗话说,“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它反映了自然时空的新旧交换。人们提起春节,总会说“过年了”。“年”属于“禾”部字,许慎的《说文解字》将“年”写作“季”,从禾千声,意为“谷孰也”。《谷梁传•桓公三年》记载,“五谷皆熟为有年也”。基于此,“年”有了“年成”之义,即“一年的收成”。所以,人们常把“过年”视为庆贺丰收的节日。春节伊始,万象更新,家家户户贴春联、吃饺子、放烟火……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这些妇孺皆知的传统年俗,让“年”的味道亘古不变。

(二)卯兔

    2023癸卯年,是十二生肖中的兔年,生肖兔排行第四,被称为“卯兔”。《说文解字》称:“卯,冒也。”东汉刘熙在其《释名》中对于“卯”字的释义也是“冒”。“载冒土而出也,盖阳气至是始出地。”卯时,也被称为兔时(早上五点至七点),正是自然哺育万物的时刻,因此,“卯”代表了勃勃的生机。在亘古的时候,兔被授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也被视为一种祥瑞之物。

(三)元宵

    元宵,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被称为元宵。元宵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180年的正月十五,汉文帝刘恒登基,他大赦天下,以后每到元月十五,皇帝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除了强调“阖家团聚”,元宵节更寓意“普天同庆”。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四)家国

    作为文化基因的纽带、家国情怀的载体,元宵节不仅仅是我们每个人的团圆节,更蕴藏着中国人深厚的家国情。家,是让游子闻曲而动的情,就如李白的“①________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家,是让人泪雨滂沱的思念,就如岑参的“②_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家,是替父从军的孝,就如《木兰诗》中“③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_________,_________”。国,是壮丽秀美的璀璨山河,是王维“④_________,_________”(《竹里馆》)中人与自然的幽静融合;是韩愈在《晚春》那百花争艳的美景“⑤_________,_________”中透露出的对生命、时光的珍视。

阅读(39分)
现代文阅读。

关于他,你了解的不足百分之一

    在很多人的眼里,他是弃医从文的热血青年,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文坛斗士,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巨匠,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如果让你来形容他,你大概会说严肃、不苟言笑等,事实上,你对他有很大的误解。

“设计师鲁迅”

    鲁迅不仅是文学上的泰斗,还是一名设计鬼才。“北京大学”的校徽,就是鲁迅设计的。设计整体简洁大方,透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被修改沿用至今。在这次尝试后,鲁迅在设计方面的才华被激发。他着手于书刊封面的设计,一共设计了60多种书刊封面,每一种都很好看,令人过目不忘。

“学霸鲁迅”

    鲁迅很早就关注了镭元素。1903年,居里夫人因为发现并提取了镭元素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鲁迅就发表文章来介绍这项科技成果。

    鲁迅曾以“索子”为笔名在《浙江潮》杂志发表《中国地质略论》,主要讲了中国的地质分布、地下矿藏。

    鲁迅在日本学医的期间,系统学习了西医方面的专业知识。之后又对传统的中医知识进行了学习。他在《南腔北调集•经验》中写道:古人所传授下来的经验,有些实在是极可宝贵的,因为它曾经费去许多牺牲,而留给后人很大的益处。

“爱吃甜食、有趣的鲁迅”

    鲁迅酷爱甜食,可要命的是他的牙被蛀得很厉害,一吃甜食就痛。有一次他在王府井看完牙医,就去稻香村买了很多饼干……

    他最喜欢吃萨其马。据说儿子周海婴向他要,他竟然对儿子说:“就剩一块了,你吃了爸爸就没了,你还是不要吃了。”

    鲁迅人称“周㨃㨃”,怼起人来嘴皮子利索的人都招架不住。如说人家不行:“我所佩服诸公的只有一点,是这种东西也居然会有发表的勇气。”

“儿童教育家鲁迅”

    鲁迅曾说:“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而他也真正做到了把孩子当一个独立的、有意识的个体去尊重。

    家里宴客,孩子周海婴吃鱼丸,说不新鲜。大家吃着没问题,便不当回事,大概觉得是孩子任性不吃饭的借口。鲁迅夹走了孩子碟里的鱼丸,尝了一下,发现果然是不新鲜的。他当席便说:“不加以查看便抹杀是不对的。”

    据说,郁达夫去鲁迅家做客,看到年幼的周海婴把父亲的书扔得满地都是,而鲁迅毫不在意,因此觉得他太溺爱孩子。鲁迅后来为此专门写了一首诗给郁达夫: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鲁迅一直在尽量创造机会让海婴自由地成长,希望海婴成为一个敢于担当的人。鲁迅去世后,家境曾一度困难,周海婴却不希望顶着“鲁迅之子”的头衔混日子,他用自己储蓄多年的压岁钱交纳了学费,报考南洋无线电夜校。1952年周海婴考进了北大物理系,成为了国内无线电方面的专家。

    儿子周海婴出生时,这位年近半百的文学家,开心得像个孩子。只要有亲友来,鲁迅必把孩子抱出来给人看,对于没法亲临现场的亲友,他还要写信“在线秀娃”:“海婴很好,脸已晒黑,身体也较去年强健,而且近来似较为听话,不甚无理取闹。当因年龄渐大之故,唯每晚必须听故事,讲狗熊如何生活,萝卜如何长大,等等。颇为废去不少工夫耳。”除了故事,鲁迅还会给儿子编一些“无脑”打油诗。

    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正是一位父亲对幼子最真切的爱,而这种爱也成为了能够支撑孩子一生的力量源泉。

(选自《中学生阅读》2022年9月刊,有删节)

现代文阅读。

母亲的树

曹明雄

    雪停了,母亲看天将晴,就嚷着要去集市卖树。

    “这么冷的天,很少有人上街吧。会有人买树苗吗?”刚一张嘴,冷气直侵喉咙,我用围巾捂着脸问母亲。

    “拉!少说话。”母亲弓着腰,低着头,用围巾将脸裹得严严实实的。

    我将绳子往肩上拢了拢,向前迈步,绳子一紧,车往前动了。我不敢马虎,又使劲拉,车子动得快了些。“匀速拉,莫急。”母亲边推车边说。

    路的一边本是成片的麦子,现在是白茫茫一片;另一边也是成片的麦子,仍是白茫茫一片。我、母亲和一辆堆满树苗的小板车像三个点在路上缓缓移动。

    风刮得脸生疼,车轮碾着冰辙前行。

    “妈,还有多远啊?什么时候才会到啊?”我感到有点热,解开了围巾,冷气直蹿脖颈,瞬间凉爽了许多。

    “拉,才走了一半呢。”母亲也解了围巾,“你发热了么,莫把衣服汗湿了,你热的话就将毛衣脱掉。”母亲停下车,脱去大袄。我掀开毛衣,又扯起秋衣,用冰冷的手放在冒汗的后背,抹了抹背上的汗,顿感凉爽。母亲要寻毛巾给我擦汗,我赶紧说:“不用不用,我脱去毛衣就行了。”

    我脱了毛衣,我们继续赶路。手热乎了,脚也走发热了,身上也热乎了,只有风刮在脸上,我感觉还有些冷。我向前望,集市越来越近,回头看,村庄越来越远。

    又走了一会儿,我脱去棉袄,穿上毛衣。“莫感冒了,将袄子穿上吧!”母亲训我。“我热,真的。”我边拉车,边用手将秋衣与背隔开,这样可以透些凉气进来。

    路上行人渐渐多了,与母亲打招呼的人也多了。“到街上去卖俏货呀”“哎呀,您儿子真懂事,这么小就懂得心疼人了”……听到这些话,我的心里美滋滋的,拉车也更卖力了。母亲也加快脚步:“慢点,慢点,今天多亏你呀!不然,我还真不知怎样将车拉到街上。”

    我们来到街上,周围一下热闹起来,太阳也不知啥时出来了。我先前觉得天太冷没人上街,现在才发现是自己眼光太狭隘了。

    母亲将车拉到卖树的摊点,将橘、桃、柿、杏、李、葡萄等苗一字排开,把水杉、白杨、樟树、桂树、柏树等树逐次摆好。母亲将每一株苗摆正,每一棵树立好,绝不让哪一株苗曲着,也不让哪一棵树歪着。“这些树,都是要奔赴各家各处的,都是要成材成林的,只有将它们放好,这样才会找到珍惜他们的主人。”母亲像爱护自己的孩子那样打理着树苗。

    母亲的生意最好。母亲热情,童叟无欺。“大爷,我把您这柿树定个杆啊,不需它长很高的,长高了摘果不便……”“大娘,这柑橘,我给您先剪剪枝啊,这些叶子也去掉一些,易成活”……母亲的话一句撵一句,摊位前的人一圈又一圈,地上剪枝、定杆堆成了小山……

    母亲让我先到小饭馆吃饭,她自己一忙却忘了吃,一个冬春季树苗卖下来,人能瘦一大圈。母亲说:“人一做事,就有了劲;有了劲,就有了盼头;有了盼头,人就更愿意做事了。我瘦点不要紧,你们两兄弟懂事、上进,我做啥事都有劲。”

    母亲的树卖了一季又一季,我们也从懵懂少年到人过中年。每当遇到困难时,我总会不自觉想起那些个冬季,迎着北风,由冷至热的拉车过程,也会想起母亲那些朴实的话,“什么事,一干就有劲了”,我也将这些话传给我的学生,带给我身边的人。

    母亲现已不卖树,走在街上,总有人拉着她的手,“老嫂子,你卖的树,长得好咧,挂的果甜咧”“老姐,你什么时候去我家尝尝你卖的树结的果啊”……母亲笑呵呵地回:“谢谢,谢谢!”

    我家院里,母亲也种了一些树。母亲将树收拾得干干净净,不让树叶积尘,不让树干生虫,适时剪去树的斜枝。母亲说:“这人哪,和这树一样,不要有什么歪心思,那些旁枝末端是结不出什么好果的。”

    我们常将母亲的话记在心上。我想,我们才是母亲最好的树。

综合(10分)
写作(5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