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北皮毛贸易
材料
“丝绸之路”虽然在西北极其漫长,曾是东西贸易的主干通道,但西北并不是对外贸易产品的出产地,如丝绸、瓷器、茶等大宗出口产品几乎全部来自西北以外的地区,因此,西北在东西贸易中的地位是中转站,在中转中捎带一些出口产品。但自清代晚期以来,在古代多被弃之不用的毛类(主要是羊毛和驼毛)成为西北地区输出数量最多、 价值最大的商品。
包头当时是西北皮毛集散最重要的中心,是西北商品中转的枢纽,它的商品输出情况,基本上可以反映甘宁青及绥远输出的基本情况。从统计来看,在1922年至1932年包头的主要输出商品中,皮毛输出的总价值共为9871万两,约占总输出值的81%,皮毛成为西北地区最重要的收入来源,“皮毛一动百业兴”,皮毛对整个西北人民的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皮毛没有大规模开发为商品以前,西北商路主要以“大丝路”(从西安到兰州,经河西走廊到新疆)为西北物流之中心商路,如兰州、河西四郡等,历来为西北最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和城镇。但晚清以后,皮毛大规模的出口改变了整个西北商贸路线,核心是“黄河水运”,形成了沿黄河的商镇群带,即包头、磴口、石嘴山、宁夏(今银川)、吴忠、中卫、张家川、兰州、西宁、导河(古河州、今临夏)等。
自晚清皮毛输出得到大规模扩展以后,生活在广大西北的牧民财富得到极大的增长。定远营是阿拉善的中心市场,“沙漠中蒙民,常用骆驼载酥油、皮毛等来城交换米、面、茶叶等物”;而绥远的临河县“汉蒙交易以粮米、布、茶、糖及牲畜、绒毛、皮张为大宗,蒙旗需要粮米、糖、布、茶、酒,汉商换得只为皮张、绒毛”。在青海,甘肃甘南藏区游牧于黄河南岸的果洛番“每年运牛羊、酥油、羊毛、羔皮、牛皮等物,前往卡布恰、郭密、丹噶尔、塔尔寺等处贸易,回运青稞、布匹等物”。
以前蒙藏民族商品意识和货币观念淡薄,不善经商,甚至耻于经商,近代后期其商品价值观已有所提高,“一只针换一张羊皮,一盒火柴换一张狐皮的情形,在甘肃边区的藏民里已经没有了”。
——摘编自胡铁球《近代西北皮毛贸易与社会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西北皮毛贸易进行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