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专题:现代文阅读·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

作者UID:10608695
日期: 2024-12-26
单元试卷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贫困生,我一生最高的荣誉  

杨康

     14年前,我在陕南一个偏僻的小镇读初中。新学期开学报到的最后一天,我循着路标,蹑手蹑脚地进一间办公室。办公桌旁坐着一个穿戴时髦的女人,空气中还散发出淡淡的香水味。刚进门的前几分钟我凝固了。

因为我的窘迫,我呆立在原地。倒是她先开了口:“你有什么事吗?”“我来报到。”我的嘴里再也不能多挤出一个字,“哦,姓名。”她也简略。“杨康。”我不敢抬头看她。她的声音先是停顿了几秒,然后说:“学杂费和书本费一共150元。”我依然站在那里不动。她又重复了一遍。我努力把头抬起来,憋红了脸说: “我没钱。”

    我说话的瞬间,我悄悄地看了她一眼。她年轻而美丽的脸上微微皱起了眉头,我羞愧极了,我雕塑般站在那里,头埋得很低。我只看到眼前,大大小小的脚来了又去,几乎每一双脚上都是新鞋子。耳边是大人和她的寒暄,是孩子的问好声,是她的表扬声….

     我不知道过了多久,我也不知道那个时候我的脑袋里都想些什么。我只听见她说:“杨康,你过来一下。”我挪动着有些麻木的腿脚,靠近她的办公桌。她给了我一张凳子,说:“你坐下吧。”紧接着说:没钱,那你的这些费用怎么办?"“先欠着。”我深深地记得,我的脸上是有泪水滑过的。过了片刻她才说:“哦,那先去教室吧。你的学号是2号。”待她给我拿了新书,我就匆匆离开,头一直没抬。

她是我的班主任。我从小生活在农村,连这个离家只有几十里的小镇我都没来过几次。第一次见到一些陌生的人和物,自然很紧张。其实内心真正紧张的原因,是因为我的贫困。由于家庭的多次变故,我的生活过得极其狼狈。而当时最大的障碍就是我交不起学杂费。尽管家里想尽一切办法,还是没凑够那一百多元的学杂费。

       虽然生活困窘,可我的内心十分安静。我记得上课时,我的目光就死死地盯住黑板,认真听老师讲课,阳光打在黑板上,老师工整的板书在阳光里格外苍劲有力,常常给我带来一阵激动。每晚下课后躺在集体宿舍,我的脑袋里都能像放电影一样回忆起老师所讲的知识。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我的总成绩在班级里是第一名。我把父亲从远方打工挣来的钱拿给班主任的时候,她只是轻轻地把我的手推了回来。她说:“你的费用,我已经向学校申请,给你减免了部分,剩下的我帮你交了,你的钱就留着自己用吧。"

       正是因为学校减免了我的学费,我几乎成了大家公认的贫困生。以后的每个学期我的部分费用都是学校减免的。刚开始我很难接受“贫困生”这个称谓,这三个字让我很自卑。后来班主任就把我喊到办公室去谈心。我和她由刚开始的陌生变到熟悉。她说贫困是可以摆脱的,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不断超越自己。

      她的话很简短,但是给我的触动很大。我开始改变最初对贫困生的看法,我知道越是贫困我就越要努力,而不是顾影自怜。当我调整好心态以后,“贫困生”这三个字不再是我的自卑,而是一种前进的动力。

       整个初中,我的成绩一直都是班级第一,有好几次还是年级第一。那段时光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那些日子里我内心安宁,每天沉醉在知识里,读自己喜欢读的书。日子虽然清贫,倒也美好温馨,淡淡的阳光,淡淡的梦。直到多年以后我都十分怀念那段时光,怀念那三个字:贫困生。它让我有着别样的人生,那三个字是我一生最高的荣誉,因为我从那个时候开始渐渐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自强不息。

课外阅读。

无言的父爱

梁晓声

①那个漆黑的、下着小雨的夜晚,将永远地保留在我记忆中。

②父亲是个刚强的山东汉子,从不抱怨生活,也不叹气。他的生活原则是——万事不求人。

③我十岁那年,父亲随东北建筑工程公司支援大西北去了。三年没探家,父亲是打算积攒一笔钱。他虽然身在异地,但仍然企图用他那条“万事不求人”的生活原则遥控家庭。

④“要节俭,要精打细算,千万不能东借西借……”

⑤父亲在求人写的每一封家信中,都不忘对母亲谆谆告诫一番。但父亲每月寄回的钱,根本不足以维持家中的开销。母亲彻底违背了父亲的原则。我们家“房顶开门,屋地打井”的“自力更生”的历史阶段,令人悲哀地结束了。我们连心理上的所谓“穷志气”都失掉了……

⑥父亲第一次探家,是在春节前夕。他攒了三百多元钱,还了母亲借的债,剩下一百多元。

⑦后来,在我记忆的底片上,父亲愈来愈成为一个模糊的虚影,三年显像一次。在我的情感世界中,父亲愈来愈成为一个我想要报答而无力报答的恩人。

⑧父亲第四次探家前,我到北大荒去了。之后的七年里,我再没见过父亲。我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父亲同时探家。在我下乡的第七年,连队推荐我上大学。那已是第二次推荐我上大学了。那一年我已经二十五岁了。

⑨我明白,录取通知书没交给我之前,我能否迈入大学校门,还是一个问号。连干部同意与否,都至关重要。我曾当众顶撞过连长和指导员,我知道他们对我耿耿于怀,因此我忧虑重重。几经失眠后,我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告知父亲我已被推荐上大学。但最后结果尚难以预料,请求父亲汇给我两百元钱。我还告知父亲,这是我最后一次上大学的机会。我相信我表达得很清楚,父亲明白我为何需要这么多钱。可信一被投进邮筒,我便追悔莫及。我猜测父亲要么干脆不给我回音,要么会写封信狠狠骂我一通。按照父亲做人的原则,他绝不能容忍他的儿子为此用钱去贿赂人心。没想到父亲很快就汇来了钱,两百元整,电汇。汇款单的附言栏内,歪歪扭扭地写着几个错别字:“不勾(够),久(就)来电。”

⑩当天,我就把钱取回来了。晚上,下着小雨。我将两百元钱分装在两个衣兜里,一边一百元。我双手都插在衣兜,紧紧捏着两沓钱,先来到指导员家,在门外徘徊许久, 没进去。后来到连长家我鼓了几次勇气,猛然推门进去了。我支支吾吾地对连长说了几句不着边际的话,立刻告辞,双手始终没从衣兜里掏出来,两沓钱竟被我捏湿了。

⑪我缓缓地在雨中走着。那时候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老梁师傅真不容易呀,一个人要养活你们这么一大家子!他节俭得很呢,一块臭豆腐吃三顿,连盘炒菜都舍不得买……”

⑫这是父亲的一位工友到我家对母亲说过的话,那时我还年幼,虽然长大后忘了许多事,这些话却始终铭记在心。我觉得衣兜里的两沓钱沉甸甸的,像两大块铅。我觉得我的心灵那么肮脏,人格那么卑下,动机那么可耻。我走出连队很远,躲进两堆木料之间的空隙,痛痛快快地大哭了一场我哭自己,也哭父亲。父亲为什么不写封信骂我一通啊?一个父亲的人格的最后一丝光彩,被儿抹去了,就如同一个泥偶毁于一摊脏水。而这摊脏水是由儿子泼在父亲身上的。这是多么令人悔恨、令人伤心的事啊!

⑬那一年,我如愿上了大学,连长和指导员并未从中作梗,还把我送到了长途汽车站。和他们告时,我情不自禁地对他们说了一句:“真对不起……”他们默默对望了一眼,不知我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⑭那个漆黑的、下着小雨的夜晚,将永远地保留在我记忆中……

阅读

晨曦里的莫高窟

李宝堂

①记得第一次到莫高窟,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甘肃师范大学学习的时候。从那以后,莫高窟成了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几十年间不分春夏秋冬,数十次到访。或参观洞窟,或临摹壁画,或现场写生,或学术交流,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收获。

②在莫高窟,我瞻仰过雄伟壮观的弥勒大佛,临摹过美丽善良的九色鹿、慈眉善目的菩萨和神采飞扬的飞天,描绘过姿态万千的“反弹琵琶”,欣赏过张议潮统军出行收复河西的雄强之气……正是在这“东方民族之文艺渊海”,我寻到了中国美术的古老渊源,确立了“心随敦煌”的艺术追求。

③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精心保护和整理,莫高窟成为全世界瞩目、光彩熠熠的古代美术“博物馆”。作为甘肃的本土画家,我们有责任用画笔表达对于敦煌艺术的崇敬与理解。

④我们阅读了有关史料与书籍,领略了敦煌艺术的伟大与神奇,深为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先生的艺术人生和“夜夜敦煌入梦来”“一画入眼中,万事离心头”“我心归处是敦煌”的炽热情怀所感动。经过反复探讨,我们确定创作一幅以莫高窟为主体形象的绝版套色木刻版画。为增强现场体验,在动笔之前,我又一次走进莫高窟,感受金秋时节莫高日出的壮美。

⑤大约清晨七点钟,我在朋友的陪同下来到莫高窟,登上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站在山顶,微风吹拂,山色朦胧。三危山巅有个牌坊叫南天门,由此俯瞰群山,逶迤连绵,莽莽苍苍,一派雄风。而鸣沙山和莫高窟则静静地沉浸在黎明的晨曦里。

⑥很快,天边泛起了红色,群山渐渐亮了起来。我知道太阳就要出来了,连忙来到正对莫高窟九层楼的宕泉河畔,在当年常书鸿先生写生过的地方,等待莫高日出的动人时刻。

⑦八点二十几分,太阳出来了,最先沐浴到阳光的是鸣沙山主峰。高峻厚重的山体,连绵起伏的沙丘,自然流畅的流沙线条,温暖厚重的赭红色彩和涌动着的大漠气息,在明亮的晨光里呈现出勃勃生机。这时,就像一块大幕缓缓拉开,阳光渐渐下移,刹那间照在了依崖而建的九层楼上。只见宏伟的九层楼渐次变得清晰,高耸的攒尖宝顶、错落的彩绘窟檐、挺拔的红色立柱和高深莫测的红门,在阳光下光彩熠熠,亮丽夺目。陡峭的崖壁和一个个洞窟也瞬间显现,凹凸有致,光影斑驳,如梦如幻。

⑧很快,阳光倾泻于莫高窟前繁茂蓊郁的树丛上,亮黄色的树叶在明媚的晨光里如金子般闪耀,飞鸟凭空翱翔,天地一片辉煌,呈现出史诗般壮丽的图景。

⑨看着眼前的美景,我激动地挥动画笔,记录下这醉人的绝美瞬间。

⑩回到兰州,带着激情,我和朋友投入了创作。我们商量后决定这样描绘:一位画家伫立在莫高窟前,画架已经支起,画布尚是空白,他在起笔之际深情凝望九层楼,激情涌动,一切尽待挥洒。

⑪画面上的人物形象不是很大,但姿态优美,非常醒目。和煦的阳光把九层楼、石窟、崖壁和秋树染得绚丽灿烂,人物与环境自然融合,形成优美的情调和意境。

⑫经过半年多紧张创作,作品终于完成了。展出后画界朋友评论,主题鲜明,形象生动,色彩强烈,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使人在美的享受中产生无限遐想。

⑬而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完成了一幅画作,更是把莫高窟的秋天、把敦煌之美,永远镌刻在了心中。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5月24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艾叶香中寻玉佩

郑凤岭

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鸣鸣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读下面文学作品,完成问题。

驮水的日子

温亚军

①连队所在的山离盖孜河有8公里,全连吃用水都要由驴去河边驮。新买来的驴和负责驮水的下士上了,在接了无数鞭子后才勉强驮回两半桶水。连长决定让上等兵去接驮水工作。

②第一天早上,上等兵牵出驴,往驴背上搁装水挑子。驴极不情愿,一把摔了挑子。上等兵不急,也不打驴,驴摔了挑子他再搁上去,一次又一次,耐心地和驴较量。他和驴都折腾出满身汗,可硬叫驴没有再往下挑子的脾气了。

③8公里在新疆不算什么,可上等兵赶着驴,走了近两个小时。路上,驴故意磨蹭,上等兵不急不恼,任它使性子。到河边,上等兵往挑子上的桶里装满水后,驴又闹腾开了,几次把挑子摔下来,弄了上等兵一身水。上等兵不生气,驴摔下来他再放上去。直到下午,上等兵才牵着驴驮两半桶水回到山上。倒水后,上等兵又牵着驴去驮水。折腾到天快亮,驮了四趟,才让驴下。

④第二天,刚吹起床哨,上等兵就把驴牵出去驮水。这天虽然也驮到半夜,可桶里的水基本是满的。一连几天,如果不驮够四趟,就不让驴休息,但他没有抽过驴一鞭子。

⑤慢慢地,驴没了那份暴烈。上等兵感觉到驴接纳了他,便对驴更加亲切友好。驴读懂了那份亲近,朝空寂的山中吼叫几声,又在吼叫的回声里敲出鼓点一样的蹄音欢快地走着。上等兵知心地拍了拍驴背,把缰绳往它脖子上一盘,不再牵它,只跟在一边。连长喜欢叫兵们这个家伙那个家伙的,驴全身黑色,他就给驴起名“黑家伙”。驴不是兵,但也是连队的一员,是他的战友。

⑥渐渐地,“黑家伙”熟悉了水要驮回哪里,它总主动走到那里。一天,上等兵在路上耽搁了,“黑家伙”没接到停下的命令,径自走出好远。待上等兵追到山上,“黑家伙”已经把两桶水分别驮到一班和二班门口,正站着等他喂草料呢。上等兵冲到“黑家伙”跟前,“黑家伙”以为自己做错了事,扑闪着大眼睛,等着一个不高兴的表情。上等兵没有骂它,却伸手抚它背,表扬它,“黑家伙”兴奋地冲天叫了几声。

⑦那次后,上等兵决定让“黑家伙”独自驮水回连。在河边装上水,他叫“黑家伙”自己回去,“黑家伙”就自己上山了。“黑家伙”第一次独自上路,上等兵不放心,悄悄跟在后面,他发现“黑家伙”稳健的身影,竟是群山中惟一的动点。这动点,一下子使四周沉寂的山峰山谷多了些让人感动的东西。过一个多小时,“黑家伙”驮着空挑子回到河边。上等兵高兴极了,扑上去亲了它一口,把在河边割的青草奖赏给它。“黑家伙”吃着,不停地甩着尾巴,表示高兴。

⑧上等兵买回一个铃铛拴到“黑家伙”脖子上。铃铛声清脆悦耳,陪伴着“黑家伙”行走在寂静的山道上。“黑家伙”喜欢这铃铛声,离上等兵越来越近,步子也越来越快,铃铛声也越加响亮,远远地传到盖孜河边。

⑨为打发时间,上等兵带上课本在河边复习,他一直做着考军校的梦。累了,就在草地上散步。他想到考上军校会和“黑家伙”分开,心里一阵难受,就拼命给“黑家伙”割青草,想把“黑家伙”一个冬天甚至几个冬天要吃的草都预备好。

⑩一年后,上等兵考取了军校。走那天,上等兵叫“黑家伙”驮着自己行李下山,再最后一次给“黑家伙”背上的挑子里装上水,看着它往山上走去。等他恋恋不舍地背着行李要走时,突然熟悉的铃声由远及近急促而来。他转身向山路望去,“黑家伙”正以他平时不曾见的速度飞奔而来,纷乱的铃铛声大片大片地摔落在地。他不由一颤,眼睛模糊了,他发现,奔跑着的“黑家伙”是这凝固的群山中惟一的动点。

(有删改)

阅读《光头》,回答问题。

光头

罗勇老鹰

①一家人都依赖他。

②老母亲依赖他。老母亲做腿部手术后,没有力气站立行走。老母亲想上街,他便背着老母亲四处闲逛。他想给老母亲买个轮椅,老母亲不要,说轮椅冷。他想:自己小时候一直被母亲宠着,现在也该宠一回她老人家了。这样一想,他暖暖一笑,就由着老母亲的性子了。

③妻子依赖他.煮饭、买菜、洗衣服、拖地等家务活,他全包了。他还给妻子洗澡、洗头、按摩。他黑黑瘦瘦,而妻子却被养的白白胖胖,身材越来越臃肿。他不嫌弃,还暖暖一笑:这是应该的,妻子本来就是娶来疼的嘛。

④女儿依赖他。女儿有什么知心话,遇到什么烦心事,都愿意给他讲。他给女儿辅导功课,教女儿写作文,成了女儿的良师益友.他有时候也皱眉:女儿有十万个为什么等着他解答,而自己不愿意开动脑筋,这似乎不好。但他有暖暖-笑:都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就给女儿做主,让女儿少操一份心吧!

⑤真的,作为家庭唯一的男人,他是一家人的依靠。

⑥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生活着,事情发生变故是因为一次家庭体检。

⑦那一阵子,老母亲感到腿疼,妻子感到气喘,他感到头晕,女儿面临高考情绪焦躁,每个人都有看医生的理由。他说,为了全家人都身体健康,咱们开展一次家庭体检吧!

⑧他背着老母亲,妻子牵着女儿,说说笑笑来到医院.

⑨一周后,他到医院难体检报告单。医生找他谈话,他拿报告单的手微微发抖....

⑩他脸色煞白地回到家,紧急召开体检通报会。

⑪他对老母亲说,医生已下最后通牒,您老人家还不锻炼自己走路的话,不但会导致腿部肌肉萎缩,还可能导致瘫痪或者更坏的情况,我不能再背您了……

⑫他对妻子说,医生已下最后通牒,你的身体太胖太虚了,你的心脏已经负担不起自己的身体,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你必须马上减肥和锻炼身体,以后的家务活得由你自己做了……

⑬一家人吃惊地盯着他。

⑭他狠狠心,咬咬牙继续说,我现在才明白,过分的宠爱是有害的!为了你们能安心治病,我决定外出三个月!

⑮这决定太意外了,一家人面面相觑,女儿惊叫起来:爸爸,我马上要高考了,到时候我报什么学校呀?

⑯你这么大了,自己做决定吧!他板着面孔说. .以前女儿问他问题,他总是微笑着回答。

⑰女儿无声地哭了。

⑱第二天,他果真消失了。一家人拼命地打他手机,怎么也打不通。

⑲三个月后,老母亲已经能拄着拐杖,自个儿慢慢走路;妻子的手比以前粗糙了许多,人瘦了一大圈:女儿高考很理想,独立选择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一家人欢欣鼓舞,忙给他打电话,电话通了,他的声音很柔软。他说,现在,你们可以到肿瘤医院来看我了!

⑳一家入急忙地来到医院。他取下帽子,露出光头.阳光透过窗台照射到他脸上,发出迷离的光。他像以前那样暖暖一笑:手术很成功,化疗很顺利……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