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小学语文试卷库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五四制)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

作者UID:22463515
日期: 2024-11-12
期中考试
填空题
句子默写
选择题
基础知识综合。
综合性学习
名著阅读
诗歌鉴赏
翻译
课外阅读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与天下共明月

卓然

①月到中秋,人们总会想起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苏轼独坐雪堂饮酒赏月,吃着自己制作的小月饼,提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给后人展开了一个怅恨无限却又万象晴明的空间。

②在我的家乡小镇上,很少有人能吟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妙旨幽深的诗句,但人们知道怎样以自己的方式与天下共明月,那是小镇人浓浓的文化情结,是属于小镇人的精神财富。

③走进八月,要开始打月饼了。把软高粱穗子削掉,把甜甜的高粱秸铡成小段儿,用大锅煮,把煮过高粱秸的水在大火上热。热成黏黏的、甜腻腻的糊状,那是“饧”,“饧”是自己熬的,核桃、红枣是从自己树上打下来的,芝麻、瓜子是自己地里种的,打月饼所有的原料几乎都是自己生产的,这就叫自食其力吧。

④小镇上打月饼的总领是五爷。五爷邀请小镇的师傅们来他院子里,把秸饼、红枣、核桃、花生等原料捣碎,连同青红丝、饧、冰糖,掺和到蒸熟的白面里,用麻油搓成酥酥的月饼馅儿。

⑤在做月饼的同时,也要做好月饼皮儿。把面、饧与麻油掺和到一起,在大案子上揉搓掉打。特别重要的一个动作是“提”。把面提起来,猛猛地掉下去;再提起来,再猛地掉下去。如此反复,直到把“饧和面”提溜到如胶如漆,如瓷如玉。那个“提”的功夫是做月饼的重要程序,名叫“提糖”。所以在我们小镇上,月饼就另有了一个很乡愁名字:提糖。

⑥“提糖”馅做好后,抟成青核桃大小的馅团,用做好的月饼皮包起来,放到梨木雕花的模子里,拿木用力往模子里打,只有用力打出来的提糖才会没有瑕疵,才会有清晰的花纹和文字。这就叫“打提糖”。

⑦提糖是用力打到模子里去了,怎么脱出来呢?把梨木雕花模子的四个平角放在大案子上依序轮番磕。砰!砰!砰!……远远听着,犹如长安捣衣声。一直磕到如婴孩一般柔软娇嫩的月饼脱模而出。周遭是清晰的瓦楞,中间端端的四个字:中秋月饼。两旁两朵牡丹,寓意花好月圆,荣华富贵。

⑧烤提糖在院子中间的廊厦底下,烧的是梨木、柿木、杜梨木、枣木、桃木和杏木,只有果木烤出来的提糖才是正经味儿。鳌子在下边烤,盖子在上边熏。一烤一熏,上下夹攻,熏烤出来的提糖不变色,不变形,模样端雅,品相娴静,莹如蜜蜡,玉色含章。

⑨小镇上有两种月饼,一种是五爷院子里打的,上边尽管有“中秋月饼”四个字,但我们却习惯叫“提糖”;另一种是各家母亲蒸的,没有别名,单叫“月饼”。

⑩母亲蒸的月饼一个五层,每层原料各异,味道不同。月饼并不一样大,最大的如初升明月,一个比一个小,最小的像寿桃,蒸熟之后的月饼一套五个,摆起来像一座小小的白塔。母亲蒸的月饼,既可以品尝,也可以欣赏,还可以当饭吃。如果把提糖比作一章赋,母亲蒸的月饼就是一首诗。母亲蒸的月饼,不但有提糖应有的味道,还有新麦香和伏面香,与伏面的白,以及母亲的巧和母亲的自出心裁。要讲风味,母亲蒸的月饼才是我的家乡地地道道的中秋风味。

⑪中秋节送“提糖”是敬意,只有小辈送给长辈。给岳丈,给祖父和外公,给婶婶、姨姨和姑姑。在我们小镇,有那么一个人,人们在过节的时候都会记得他,记得给他送一个“提糖”,或者送一角“月饼”。那个人就是我们的老师,一介寒微的教书先生。我们小镇上很少有人奢望先生把孩子推出龙门,只要孩子能识几个字,能看住“门户”,就全凭了人家教书先生,尊师重教,是风尚,也是传统。

⑫尽管这些都是八月十五时候送的,却不能叫“送十五”,只有母亲蒸的月饼送给女儿才叫“送十五”。把母亲蒸的“月饼”从大到小摞到篮子里,还会放些核桃、柿子、枣儿、嫩玉茭、毛豆。女儿家里虽然也有这些东西,但是父母却总想着把一整个秋天都送给女儿,送给女婿,送给外孙。

⑬除了给女儿送十五,母亲会把月饼切成一角儿一角儿,送给左右邻家。其实我们并不叫送,用一个“送”字,没有意思,不近人情。我们叫“花”,给左邻右舍“花月饼”,文雅,悦耳。别说乡村少文化,几千年的乡愁,几千年的文明,都沉沉地裹在一个灿若锦绣的“花”字里。母亲去给邻家花月饼,会对邻家婶婶说:“尝尝俺家的月饼吧,蒸得不好,让你笑话。”邻家婶婶会接住月饼夸二句:“哎哟!看你的手多么巧呀!”一角月饼一句话,小镇的小巷里就像刮起来一阵春风,小镇的天空也像飘浮起了一片带春雨的轻云。

⑭一家“月饼”几家尝,几家“月饼”一家尝。咬上一口月饼,把中秋的欣悦和明月播洒在人世间的光华,一起咽到肚子里。一角月饼,殷殷多情,浓到千年万古化不开。

【注释】①饧táng:麦芽糖。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爆  花

梁刚

①儿子成了众人眼中的学渣, 这是王莉没料到的。都说儿子遗传妈,但王莉是个学霸,985大学的硕士生。即便基因遗传不那么精准,也不该走得太远。

②但儿子偏偏就偷工减料了,就少了好学、勤奋的染色体。从小学到中学,儿子一直与王莉对峙,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全班“第一”,只是王莉在这头,儿子在另一头。这种极端,仿佛太极的阴阳,让王莉喟然长叹。

③王莉常对同事说:说他笨吧,他三岁就能背几十首唐诗。学前就识五百来个汉字。但读书后,他突然就一泻千里,啥都不会了。小时候沉迷在自己设想的“恐龙战队”里,大了就偷偷玩“死亡游戏"。

④眼看就要中考了,王莉非常认真地对儿子说:“你读书不是为了我,是为你自己,读书好了,你的人生就能多一次选择,这是给自己机会。”儿子抬头看一眼王莉,说:“看你认真的份上,我也认真地对你说,我不需要这种选择。我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王莉顿时紧张起来,问:“你想怎么选?”儿子从妈手里拿过手机,非常熟练地在屏幕上划拉了几下,选出一段“抖音”视屏,说:“看看这段。”王莉接过看了一下,“抖音”录制了一名地铁流浪汉,自称也是一名大学生,上过班,但他厌倦了职场,便选择四处流浪。按他的话,只要不偷不抢,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是平等的,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虚度”,恰是生命的最高表现形式。王莉看了尚在发呆,儿子却理直气壮地说:“你不用担心我,我也可以像他一样,做个自由的乞丐,浪漫而刺激。”王莉顿时警觉起来,说:“这完全是哗众取宠的操作。对,‘虚度’也许是人性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如果每个人都在‘虚度’中生活,那这个民族离灭种就不远了。”儿子扭过头,鼻子哼了一声说:“我不管什么民族,我是个小人物,我只为自己活着。”

⑤那一次谈话的结果,自然是不欢而散。

⑥之后的一天,王莉买来四盆“三角梅”。儿子见了就说:“我来帮你搬,”“好。”王莉应道,她抬眼看着儿子蹿高的背影,想松口气,儿子干活很勤快,以后做点体力活也能养活自己。但她还是希望儿子有更好的成长空间啊。王莉问:“养花喜欢吗,儿子?”儿子放下花盆说:“喜欢。”王莉说:“那这四盆花,我们各养两盆。明年春季,看谁的花开得好。”“好。”儿子爽快答应了。他喜欢做除了学习之外的任何事情。

⑦然后,他们就各自打理自己的花了。

⑧儿子查了电脑,知道三角梅喜欢水和阳光,不耐寒,其他并没什么特别,但第二年春季,王莉打理的两盆三角梅,爆花了。而儿子养的三角梅却郁郁葱葱,长满了叶子,花却少得可怜。儿子奇怪了,就问:“同在一个院里养花,为什么我长叶子,你爆花?”王莉笑说:“为什么?想知道答案吗?”“当然想,”儿子说:“肥料我没少加,光照也充足,又没干到它,但它就是懒花。”

⑨王莉说:“三角梅喜欢水和阳光。但水分充足了,它就会‘懒’在成长期,形成懒花,在这个舒适区里,它拼命长叶子,把自己茂盛得一塌糊涂。逍遥够了,才稀稀拉拉开几朵花。在舒适区虚度时光,不仅是人的本性,也是三角梅的,但我给它控水,让它干到叶子凋零,生存面临危机,它便迅速进入生殖期,以大量开花的方式来谋求再生,这时如果施肥得当,加水适中,再加上阳光充足,便会爆花。另外,还要给它修枝,除了木本部分,其他统统剪掉。”儿子听得很仔细,问得也仔细:“什么是木本部分?”“就是主干部分,已经老了的那部分,就像你学习的主课,其他的电脑游戏什么的统统要修剪掉……”“妈,”儿子打断道,“讲养花就围绕主题,别旁敲侧击行吗?”

⑩王莉说:“这两者的之间的道理是一样的。爆花,美丽的是自己。儿子,给自己一次美丽的机会吧,人这一辈子不长,美丽更不多。”

⑪“好吧,我想想。”儿子道。

⑫那一年的夏季,儿子特意用一条微信告诉王莉:妈,我爆花了,我没想到自己也能考上重点高中。王莉看了嗓子突然一堵,眼泪顿时“暴”了

(选自《羊城晚报》)

作文。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