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物理试卷库

人教版广东省深圳市初中物理八升九暑期衔接专题6:分子热运动

日期: 2025-04-10 复习试卷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 秋季北方频发“沙尘暴”
B、 春天柳絮漫天飞舞
C、 隆冬时分,大雪纷飞
D、 金秋时节,桂花香气袭人
1升水和1升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升,这表明(   )
A、 分子间有空隙
B、 分子间有作用力
C、 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
D、 分子是很微小的
唐诗《山亭夏日》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 绿树阴浓夏日长
B、 楼台倒影入池塘
C、 水晶帘动微风起
D、 满架蔷薇一院香
将杯中的水倒出,发现怎样倒也倒不干净,杯壁上沾有水珠,这是由于(    )
A、 水对杯子有附着力
B、 杯子和水之间有摩擦力
C、 水具有流动性
D、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晶体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状态之间变化。它在丙状态时最容易被压缩;在乙状态时具有流动性。则(   )
A、 甲状态时,没有固定的形状
B、 乙状态是固态
C、 丙状态变为乙状态的过程是汽化
D、 甲状态变为丙状态的过程要吸热
把两块纯铅压紧,放一段时间后它们就会合成一块,而把两块光滑的玻璃紧贴在一起,无论放多长时间都不能合成一块,其原因是(    )
A、 玻璃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B、 两块玻璃各自内部的分子引力太大
C、 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太小
D、 玻璃太硬,斥力大于引力
自2022年5月以来,全球范围不断有猴痘病例报告。如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猴痘病毒,该病毒直径在200nm左右,可通过飞沫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病毒不是分子,因为它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B、 病毒随飞沫传播过程是杂乱无章的分子运动
C、 病毒由分子构成,且这些分子之间有引力也有斥力
D、 佩戴口罩可预防病毒感染,因为制造口罩的材料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如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A、 水分子本身变大
B、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 水分子的数目增多
D、 水分子受热都跑到容器的一端
如图所示,有关下面四幅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抽掉玻璃板,瓶内气体最后颜色变得均匀,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B、 图乙中,静放几天,水与硫酸铜溶液的界面变得模糊不清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 图丙中,两个铅柱削干净后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D、 图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是因为向下的大气压力导致的

填空题

实验探究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布朗运动

1826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悬浮的花粉.发现这些花粉颗粒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运动后来被称为布朗运动.颗粒越小,这种运动越显著.不只是花粉,对液体中其他各种不同的悬浮微粒都可以观察到布朗运动.例如取一滴稀释了的墨汁放在1 000倍左右的普通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就可以看到布朗运动.图甲给出了每隔0.5 min所记录下来的3个布朗颗粒的位置.然后用直线依次连接这些位置,就得到布朗运动的轨迹示意图.

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悬浮在水中的花粉颗粒体积很小,来自各个方向的水分子与小颗粒发生碰撞.当撞击不平衡时,小颗粒就会沿着冲力大的方向运动;在另一瞬间,若来自另一个方向的撞击作用较强,小颗粒又会向另一方向运动.这样不断地撞击,使得小颗粒发生了无规则运动.图乙描绘了一个小颗粒受到它周围液体分子撞击时的情景.可以想像,颗粒较小时,某一瞬间与它撞击的分子数就较少,撞击的不平衡性就较大,无规则运动就越显著;而颗粒较大时,不但颗粒自身的惯性大,而且在任一瞬间撞击它的分子数很多,它在各个方向受到的撞击基本上相互平衡,因此颗粒能保持原有的状态.可见,布朗运动本身并不是分子的运动,而是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但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虽然布朗运动并非是分子的直接运动,但它却证实了我们不能直接看到的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存在.

简答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