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辽宁省大石桥市十五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六月月考试卷

日期: 2025-04-19 月考试卷 来源:出卷网

积累与运用(20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qiáo)              气(xiè)         然(qiāo)              正襟坐(wēi)
B、 刻(juān)              日(yì)           闻(fěi)              息敛声(bǐng)
C、 责(jié)               留(zhì)         熟(xián)              诚诚恐(huáng)
D、 旋(wò)             胆(què)        级(shí)            怒不可遏(hè)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梦想与奋斗      。年轻人最不该在能奋斗的时候选择      。与时代同向同行,以奋斗筑梦圆梦,用脚步     的青春,定会    出灿烂的光华。请记住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A、 一脉相承       享受       丈量       绽放
B、 相辅相成        悠闲       衡量       闪耀
C、 一脉相承        清闲       衡量       闪耀
D、 相辅相成       安逸       丈量       绽放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更好地传播汉字文化,学校组织了以书法展为表现形式的“让你爱上中国字”。
B、 中国人素有家国情怀,理解家与国的密切关系,传承爱国精神是中华儿女的必修课。
C、 要改变“亚健康”状态,就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切忌不要打“疲劳战”。
D、 家风建设是家事更是国事,家风不仅关系社会风气的形成,而且对个人成长影响至深。
下列语法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成长是一件最深情的事。②每当我做了一件糟糕的事情,我就对自己说:不要紧,吸取教训。③如果明天遇到了相同的情况,你一定要做得好一些。④真正知道成长意义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在生理角度上不再年轻的人。⑤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命运对于知晓学习的人的一种额外奖赏

A、 “成长”是名词,“糟糕”是形容词,“遇到”是动词。
B、 “吸取教训”是动宾短语。“额外奖赏”是偏正短语。
C、 第④句中,“真正知道成长意义的”作定语,“往往”作状语。
D、 “因为,你还会成长。”一句适合放在①句和②句之间。
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B、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代表作品有:《望岳》《春望》《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等等。
C、 《西游记》中的故事深受人们喜爱,其中大闹天宫、大闹五庄观、大闹五台山等故事,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D、 《红星照耀中国》通过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古诗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分,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下面对甲乙两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诗采用“兴”的表现手法,讲述了一个君子追求淑女的故事,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
B、 【乙】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C、 【甲】诗最后一句是求之不得后的幻想,幻想自己能用钟鼓来取悦淑女,可见《关雎》不是实写,而是虚拟。
D、 【乙】诗最后一句,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像分别了三年那么漫长。

现代文阅读(满分35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个题。

【材料一】

①中国古代农业的一大特点是多元交汇。中国古代农业因自然条件的差异逐步形成不同类型的农业文化,并通过不同地区农业文化的相互交流、促进,逐渐汇合为中华古代农业文化的洪流。其中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两个中心,同为中华古代农业文化的摇篮。

②中国农业文化分为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它们大体以长城为界,在地区上相互分立,在经济上却相互依存。农耕文化始终居于主导地位,游牧民族虽曾多次入主中原,但最终都被农耕文化融合。在农耕文化内部,又有北方的旱地农业和南方的水田农业两种主要类型。其形成以秦岭、淮河南北自然条件的差异为基础,其发展有赖于相互的交流和融合。中唐以前,华北旱地农业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中唐以后,南方水田农业后来居上,超过北方旱地农业。

③中国农业文化的优良传统是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本质上是人们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克服不利因素而创造的农艺。从某种意义上说,精耕细作是多元交汇农业体系的产物。各地区农业文化的交流,促进了精耕细作传统的形成与发展。其次,精耕细作传统又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尤其与封建地主制有关。在这种制度下,自耕农和佃农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他们只能采用多投劳力和改进农艺的方法,这也就是精耕细作传统形成的重要原因。

(选自《中国古代农业》,商务印书馆,有改动)

【材料二】

现代科学技术与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相结合,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总进程看,传统农业已落后于时代,它必然要被现代农业替代。1996年,中国农业部提出了超级稻育种计划。袁隆平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通过走形态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成功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不断刷新亩产记录。目前该计划的五期目标已全部完成,分别是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1100公斤。2020年11月,由袁院士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大关。《自然》 杂志发文,认为中国水稻生物学、遗传学和群体基因组学研究在世界水稻乃至作物科学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选自《长沙晚报》,有改动)

【材料三】

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的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从长远来看,保障国家粮食供给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我们需要有一批从事农业科技尤其是粮食种植方面的专家。这就需要我们从现在抓起,鼓励一批优秀的年轻人投入到农业科技的学习与研究中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抓在中国人手中”。

(选自《穿越时空的价值印记》,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各题

情满石子路

路雯媚

①奶奶牵着我,我抱着一只兔子,在那条石子路上慢慢地走着。

夕阳西下,天边大朵大朵的云霞如赤红的胭脂,霞光洒在那条石子路上,很美,奶奶牵着我的手,缓缓地走着。看着远处的石子路上泛起赤红色的涟漪,一圈一圈地荡漾开来。傍晚的风拂过我柔软的头发,吹在我的脸颊上,痒痒的。我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

③而安静地窝在我怀里的那只兔子似乎是被我突如其来的哈欠吓到了,变得不安起来。它使劲儿地蹬着它那有力的后腿,试图挣开我。我自然不会舍得这只被我养了大半年的兔子就这样离我而去,便紧紧地抱住它,可它却抓伤了我,仓皇而逃。

④奶奶看到我受伤的手臂,大声地责骂了几句那只抓伤我的兔子,又心疼地责怪了我几句,便急忙拽着我,走向村口那方井台。奶奶飞快地摇着辘轳,打了半桶清水,取来井台边的水瓢,舀了小半瓢水,缓缓地倒在我手臂的伤口上。井水拔凉拔凉的,倒在伤口上倒也能缓解疼痛。我皱着眉头,牙齿紧紧地咬着下唇,却仍旧没有哭。

⑤我呆呆地坐在路边,看天边的云霞消散,看西方的红日坠落。我一只手托着腮,另一只手随意地从地上捡起几枚石子,然后用力地向远处抛去。

⑥天地很静,石子被抛出去落地时发出的“叮当”声清晰可辨。而奶奶就坐在我的不远处,静静地看着我失魂落魄的样子,皱起眉头,思量了好半天。最后,她好似下了决心般地摇了摇

头,又叹了口气。她温柔地对我说:“回家吧,奶奶明天去集上给你买一只更漂亮的小白兔,好不好?”我摇了摇头。“两只?”我还是摇了摇头,似乎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悲伤,“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我的眼泪滴在石子路上,打湿了一大片石子。

⑦那天,我挽着奶奶的手臂缓缓地从那条石子路上走过。夕阳无限好,照在石子路上别有一番风味。我抬头望向奶奶,落日的余晖倾泻在奶奶身上,却并不觉得多么温暖,只是她那苍白的脸上稍稍显得多了几分红润。我心底不禁生出一抹悲伤:我未长大,她却老了。奶奶似乎注意到了我的目光,扭头望向我,眼里满是温柔。突然,她在我面前蹲了下来,嗓音有些沙哑地对我说:“上来,奶奶背你回家。”知道奶奶身体不好,我便本能地摇了摇头,奶奶却倔强得像个孩子,执意要背我这个比她矮不了几厘米的小丫头。我仍是不肯,奶奶叹了口气,喃喃道:“再让奶奶背你一次,好吗?就像你小时候一样。”

⑧听了奶奶的话,不知为何,我心头又是一阵阵的抽搐,眼圈也微微泛红。这种奇怪的痛,痛得我无法开口。我只好轻轻地趴在奶奶的背上,她的两只手紧紧地拢着我的腿,挣扎着想要站起来,一连试了三次却都失败了。奶奶歉疚地一笑,自言自语地嘟囔着:“看来我是看不到阿媚上大学了。”我赶紧从奶奶的背上下来,辩解道:“不关奶奶的事,是我太重了。”说完,眼角的泪却不知不觉滑了下来。我扭过头,恰好看到了一块半米来高的大石头。我踩着石头轻轻地趴到奶奶的背上,双手搂紧奶奶的脖子。夕阳下,一老一小,在石子路上留下了一个长长的影子……

⑨或许是过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吧,我背着画板,慢慢地走在那条路上。阳光很好,显得我孤独的影子分外清晰。我随意地抓起路边草丛中的两枚石子,在手中把玩着。这一路走来,我丢了兔子,失去了奶奶,就连这条石子路也被水泥路取代。不过幸好,回忆仍在。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各题

雷电如何给植物“加餐”

黄登

①你有没有注意到,雷雨过后,植物会生长得更快,而且看上去会更新鲜、更明亮、更翠绿!这是什么原因呢?

②有人认为是因为植物获得了更充沛的雨水,有人觉得是因为雨后的温度更适合植物生长,还有人说这得益于空气湿度的增加。

③这些因素都能促进植物快速生长,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那就是雷电的作用。

④我们知道,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来“生产自己的粮食”。但实际上,这个生产过程会受一些营养元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植物来说,最重要的3种营养元素,按重要性来排的顺序是:氮、磷、钾,而雷电就是通过增加氮的供应量起到帮助植物生长的作用的。

⑤大气中有很多氮元素——我们呼吸的空气中78%是氮(只有21%是氧)。然而,对大多数植物来说,空气中的这些氮(由两个氮原子组成)是不能被直接吸收利用的。

⑥植物主要是以硝酸盐的形式吸收并利用氮元素的,并且这个过程发生在土壤中。

⑦土壤中的硝酸盐主要来源于微生物的作用,它在土壤中的含量跟微生物的数量有关。如果土壤中微生物多,那么它的含量自然就会相对丰富;如果土壤不适合更多微生物生存,那么它的含量就不可避免地相对较少。

⑧雷电会增加硝酸盐在土壤中的含量——它可以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硝酸根离子,并添加到土壤中,进而增加硝酸盐的含量,就像是往土壤中增添了肥料。

⑨那么,这个过程是怎么发生的呢?

⑩雷电具有巨大的能量。每当雷击发生时,部分能量会击中大气中的氮,从而打破氮分子的强键,使两个氮原子分裂。氮原子一旦分裂,就会迅速与大气中的氧气结合,形成氮的氧化物。

⑪雨水通常是与雷电一起出现的,这些含氮氧化物会溶于雨水,生成硝酸根及亚硝酸根,并以雨滴的形式落到地上,然后再以植物可以吸收的形式渗入土壤。

⑫这个转化过程被称为“氮的固定”。雷电越多,硝酸根离子就越多,也就意味着土壤里的硝酸盐越多。土壤中的这种“肥料”多了,相当于植物吃的食物也就多了。如此一来,植物就可以“敞开吃”了。因此,雷雨过后它们也会看起来更加饱满。

⑬除了会给植物“施肥”,雷电还对植物的生长有其他帮助作用。

⑭它可以帮助有些植物“干掉”竞争对手。我们知道,雷电会引发火灾。火,通常是大自然的正常组成部分,可以清除干枯的灌木,并为新植物的生长“铺路”。有些树木,比如红杉就以抗火著称,其厚厚的树皮可以保护它们不受大火伤害。它们就是依靠火灾来清除自己的竞争对手的,这样才能继续生长并占据优势。

⑮雷电也可以促进植物新陈代谢。研究认为,当暴雨即将来临时,植物能够探测到产生雷电的“高压”。这种高压会促进植物的新陈代谢,使其提早进入更高的“档位”,为“淋浴”做好准备。雷电就好比一个信号,告诉它们准备好树根来吸收接下来的倾盆大雨,并让其他部分准备好快速生长。

⑯此外,雷电还可以促使种子发芽。植物学家发现,雷电产生的电流可以促使樱桃和大麦等植物的种子发芽。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雷雨过后种子发芽会更快。

(摘自《大科技·科学之谜》2022年8月A)

写作(50分)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