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7课《敬业与乐业》同步练习

日期: 2025-04-01 同步测试 来源:出卷网

基础知识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进(pián)    亵渎(xiè dú)    门(fó)    不法门(èr)
B、 承(tiáo)    层(lěi)    心无旁(wù)    强不舍(guō)
C、 业(lè)    羡(mù)    百业为先(háng)    言行相(gù)
D、 引(zhèng)    师(chán)    驹偻(gǒu lóu)    断取义(zhāng)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说法不完全正确的是(  )
A、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作者运用铺陈、类比的写法描摹、赞叹圆明园之美;同时运用反语,对英法联军的罪行予以辛辣的嘲讽,极具批判力量。      
B、 “庆历四年”“崇祯五年”中的“庆历”“崇祯”指的是皇帝的年号,运用了年号纪年法;“丙辰中秋”中的“丙辰”运用的是干支纪年法。      
C、 《论教养》《敬业与乐业》这两篇文章的题目并不是论点,而是论题。   
D、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纯净的内容与真挚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谱写出了一曲爱的颂歌。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取谛    炽热    言行相顾    吹毛求疵
B、 拣择    赦免    无可质疑    通宵达旦
C、 妄想    荫蔽    发奋忘食    细致入微
D、 羡慕    秘诀    全副精力    专心致志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你这样断章取义地去理解人家的意思是不对的。
B、 遇到别人不明白的事情,你要耐心讲解,力求道理上的理至易明, 那样别人才会明白。
C、 大家都很受不了他强聒不舍的行为。
D、 你要牢牢记住,努力学习是取得好成绩的不二法门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读书报告会上,李明同学旁征博引,断章取义, 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B、 勤学勤记是学习语文的不二法门
C、 罗振宇脱口秀《知识就是力量》聚焦社会热点,将知识娓娓道来,让很多观众受益匪浅
D、 信用是人的第二生命,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繁荣滋长,全在于大家能够言行相顾, 产生互信与共信。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B、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C、 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D、 “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敬业与乐业》全文的论证结构是(  )
A、 总分式
B、 层进式
C、 并列式
D、 对照式
《敬业与乐业》一文中大量引用古代名言警句论证论点。下列各句在文中没有表达“敬业”意思的一项是( )
A、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
B、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C、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D、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我们明白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
B、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C、 这篇文章是梁启超给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学生做的关于人生与事业的演讲的演讲词。
D、 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事在全民、人人有责。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②“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浪费行为具有“溢出效应”,侵蚀社会资源,损害公共利益。铺张浪费之风,脱离我国基本国情,背离优秀传统文化,败坏社会风气。厉行节约不仅是个人私德,更是社会公德。节俭节约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和价值追求,无论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面对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的餐饮浪费现象,只有既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又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思想观念,才能标本兼治、春风化雨,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③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就要切实培养节俭习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今天,物质日渐丰盈、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特别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树牢节约意识、养成节约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一个民族基本的现代文明素养,但只有把节约变成具体行动,才能标注社会文明的新刻度;只有让节约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才能续写民族美德的新篇章。我们不能满足于做节约的向往者,更要成为节约的行动者。我们是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如果人人都躬行节俭,不弃微末、日积月累,实现从“要我节约”到“我要节约”的转变,让节俭节约成为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习惯和修养,那将积累多么巨大的财富,形成多么强大的力量!

④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就要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就是绿色生活方式的内在要求。从节水节电节气到改变出行方式,从落实“光盘行动”到拒绝过度包装,只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就能把节俭新风写在生活点滴间。领悟生态文明的真谛,“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绝奢华和浪费,才能形成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

⑤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还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历史和现实证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政党,难以兴旺发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越是人到半山、船到中流,越要警惕未富先奢的陷阱;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激扬艰苦奋斗的精气神。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坚决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这是我们攻坚克难、走向胜利的一大法宝,也是我们迎接挑战、面向未来的底气所在。

⑥“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说到做到、带头执行的态度坚持勤俭节约,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治理铺张浪费,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让全社会以浪费为耻、以节约为荣蔚成风尚。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08月13日)

阅读

敬业绘就“最美”人生

马祖云

①“最美医务工作者”“最美公务员”“最美志愿者”“最美铁路人”……一段时间以来,“最美”成为互联网上的热词。一个个“最美”人物,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辉映在各条战线。他们以精彩的故事、不凡的业绩,展现了砥砺奋进的姿态、绚丽出彩的人生,生动诠释了令人感佩的敬业精神。

②爱岗敬业,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劳模精神的重要内涵。共和国宏伟大厦是由一个个行业、一个个岗位的“砖瓦”筑就的。立足平凡岗位、人人争先创优,“百职如是,各举其业”,方能众志成城、集聚众力。三百六十行,倘若每个人都能立足平凡岗位,齐心敬业、履职尽责、勤勉奉献,我们就能汇聚起强大正能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注入蓬勃生机与活力。正因此,敬业精神既关乎个人成长成才,更关乎国家的兴盛、民族的复兴。奋进新征程,我们应该怎样以行动诠释敬业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讲,敬业之道蕴含爱业、勤业、精业之精神,值得我们为之践行。

③敬业,首在爱业。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是一种朴素的职业情感。爱之愈深,则敬之愈真。爱岗,彰显的是乐业,展现的是执着。葆有这样的职业观,就会自觉把工作当事业干,将小我融进大我,在小舞台上演出大戏剧。从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驻村书记,到无惧风险、完成特高压带电作业的“禁区勇士”……观察那些“最美”人物,他们皆是干一行爱一行的榜样,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达到了“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境界。事实证明,“专心致志,以事其业”, 才能平淡中见奇、寻常中出彩,在新时代的大舞台上绽放个人梦想。

④敬业,要在勤业。业精于勤荒于嬉,立足本职岗位勤勉工作,是一种职业操守、职业品格。勤劳、勤勉、勤恳,意味着务实奋斗。事业的成功,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无论从事何种行业,都需要用奋斗铸就“最美”,以拼搏实现理想。获评全国“最美公务员”的浙江“90后”科技警察钟毅,为了跟疫情赛跑,争分夺秒攻关,使“健康码”成功投入抗疫,并迅速推广到全国。惟拼搏者不凡,惟实干者出彩,惟奋斗者英勇。一勤天下无难事,勤勉奋斗谱写最美壮歌。

⑤敬业,还需精业。精通业务,体现着职业上的价值追求。在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应当努力求精通、谋创新、出精品。这需要涵养“择一事终一生”的倾心专注,“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坚持不懈。各行各业的“最美”人物,往往都是追求卓越、业务精进。全国劳模、“最美职工”潘从明能从铜镍冶炼的废渣中提取8种以上稀贵金属,只看溶液颜色便能精确判断99.99%的产品纯度。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找难题、啃难点、攻难关”的呕心沥血。经验表明,在精益求精的道路上,只有坚韧不拔的勇者,才能登上风光无限的顶峰。

如果说事业是航船,那么敬业就如同风帆。敬业笃行,推进人生实现从平凡到伟大、从优秀到卓越。激扬敬业精神,扬帆远航、乘风破浪,我们必能抵达梦想的彼岸。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02月04日第04 版)

综合应用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