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黑龙江省哈尔滨重点中学2022年高考历史三模试卷

日期: 2025-04-16 高考模拟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近代学者汤用彤讲:“北朝经学上承汉代,本杂谶纬;而元魏僧人,顺兼知术数则亦汉世佛道与阴阳历数混杂之余绪。”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 )
A、 不同思想体系之间相互融合
B、 三教合流局面已形成
C、 佛教推动知识和观念的革新
D、 儒学体系宗教化增强
1939年初,国民党制定“防制异党活动办法”,分别委任沦陷各省区党政军机构负责人,把他们及其武装力量遣回敌后。这一举措旨在( )
A、 树立正面战场的领导地位
B、 破坏统一战线
C、 维护国民党一党专制局面
D、 抑制党内斗争
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尔大学演讲中强调,“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2013年朴槿惠总统访华期间,也曾用汉语说“先做朋友,再做生意”。这体现了( )
A、 传统价值在外交上的运用
B、 独立自主外交方针影响深远
C、 中韩两国的国家利益趋同
D、 亚洲国家区域合作不断加深
1998年,好莱坞动画电影《花木兰》运用夸张的手法对“替父从军”的故事进行改编,剧中花木兰言谈举止大胆率直,情感表露直白主动。这表明( )
A、 文艺作品体现价值取向
B、 美国霸权主义的文化输出
C、 美式自由思想的普世性
D、 民族文化应主动融入世界

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律疏议》对刑讯的条件、过程、手段等作了严格的限制。《断狱律》明确规定:"诸应讯囚者,必先以情,审察辞理,反复参验,犹未能决,事须讯问者,立案同判,然后拷讯。违者,杖六十。"在审判过程中,《断狱律》按《疏》引《狱官令》:"察狱之官,先备五听,又验诸证信。”即审判采用“五听”方式,外加其他证据,方能断案。对于死刑的执行,须三次奏请皇帝考虑,皇帝批准后,过三日执行,如果不复奏而擅自处决死刑犯,要处以流罪三千里的重罚。唐律在刑讯的适用对象上作了一定的限制,如对享有议、请、减以及七十岁以上十五岁以下、废疾、孕妇等不得刑讯。《唐律疏议》发展了汉律以来“亲亲相首匿”的司法原则,将“相隐”从“亲亲”扩大到“同居”范围,即除了谋反、谋大逆、谋叛等大罪外,同财共居之人可以相互隐瞒罪行而不负刑事责任。

——摘编自李忠建、朱学英《〈唐律疏议〉司法伦理思想探究》

材料二 法制创建新时期(1978—1997年)的“司法为民”理念和陕甘宁时期(1937-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司法理念”在内容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把这一时期的司法理念看作陕甘宁时期司法理念的延续和升华。陕甘宁时期坚持"法律为政治服务的工具论",在国家生活中,法律与党的政策相比,法律要无条件地服从党的政策,法律是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工具。法制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则提出了要树立法律的至上地位,宪法和法律要成为国家大法,整个国家要依法而治,法律高于官员的权力,不得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以宪法的形式承认了法律拥有最高的权威和神圣的地位。陕甘宁时期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因此法律要为阶级斗争服务。随着改革开放后社会形势的变化,这一时期更强调法律为经济建设服务,法律要切实保障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马毓晨《中国司法理念的变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有关史籍记载看,茶马古道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与吐蕃交往时期,茶叶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由祖国内地传入吐蕃……据唐人封演所撰《封氏见闻录》记载,唐时饮茶风气的形成与佛教禅宗的流行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是禅僧们到吐蕃传法的同时也将饮茶习俗作为一种“坐禅不寐”的技巧传到了吐蕃僧众之中……不过,汉、藏之间茶马贸易与茶马古道的大规模开通与兴起应是在宋代。此时饮茶习俗在藏区已逐渐从上层普及到民间,茶开始成为整个高原藏区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用品。为此造成了藏区对茶叶需求量的骤增。这也导致了由宋朝中央政府直接介入的汉、藏之间大规模茶马贸易的兴起。

——摘编自石硕《茶马古道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材料二 清末由于印茶入藏,使汉、藏经由茶马古道而进行的茶马贸易受到冲击和影响。为抵制印茶,清末在雅安设立边茶公司,改良茶种,整顿茶政……内地茶叶成为汉藏民族共同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倾销印茶的斗争武器。民国时期,由于军阀战乱和川藏纠纷,虽以国家和政府角色茶叶输藏逐渐淡出,但是汉、藏民间商人之间的茶叶贸易却始终活跃,内地茶叶仍畅行于藏区,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仍成为沟通内地与藏区的重要经济联系,并一直延续至民国末。

——摘编自石硕《茶马古道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