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作者UID:15073169
日期: 2024-11-13
单元试卷
单选题
诗歌鉴赏
文言文阅读
默写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新华社珠海10月23日电(记者霍小光、张晓松、周强)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23日上午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同时他还巡览大桥,代表党中央向参与大桥设计、建设、管理的广大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诚挚的问候。

    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仪式并致辞。

    ③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千米,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大桥开通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④开通仪式在珠海口岸旅检大楼出境大厅举行。9时30分,伴随着欢快的迎宾曲,习近平等步入仪式现场,全场起立鼓掌。

    ⑤在观看了反映大桥建设情况的视频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和韩正先后致辞。

    ⑥10时许,习近平走上主席台,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⑦开通仪式结束后,习近平等乘车从珠海口岸旅检大楼出发巡览港珠澳大桥。伶仃洋上,云开日出,烟波浩渺,海天一色,清风徐来,港珠澳大桥如同一条巨龙飞腾在湛蓝的大海之上。

    ⑧东人工岛位于港珠澳大桥水上桥梁和水下隧道的衔接部分,是大桥建设中的关键节点工程。习近平等乘车来到这里,登上西侧平台眺望大桥,结合图片、模型详细了解大桥建设情况,并会见了大桥管理和施工等方面的代表,同他们一一握手,亲切交谈。他指出:“港珠澳大桥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你们参与了大桥的设计、建设、运维,发挥聪明才智,克服了许多世界级难题,集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我为你们的成就感到自豪,希望你们重整行装再出发,继续攀登新的高峰。”

    ⑨习近平强调,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对港珠澳大桥这样的重大工程,既要高质量建设好,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又要用好管好大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有删改)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据北京青年报6日报道,谈到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王虹表示,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数量众多,已不再是天之骄子,在认清就业形势同时,就业眼光也不能太局限了。不要局限于那些大家认为好的职业,也不要把区域锁定在大城市。 

 王虹表示,上大学是为了开拓眼界、学习知识的,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家乡而不是逃离家乡。大学毕业也可以回到农村,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建设自己的家乡。现在国家也在大力发展乡村振兴,年轻人还是有蛮多事可以干。 

 (节选自《90后博导:没必要都在大城市使劲“卷”》) 

 【材料二】 

 在学校里接触到的00后学生给郑亚莉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彰显个性、坚持原则,同样踏实努力,在择业上的自主意识更强、职业选择更加多元、更加关注就业体验和价值体现。因此,所谓的‘00后整顿职场现象’恰恰是提醒了雇主,需要在满足年轻员工需求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他们的潜力和能力,为单位创造更多的价值。” 

 郑亚莉认为,00后毕业生身处于物质、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的时代,个人选择的空间得到了保障;而技术进步、经济发展使得各个行业领域的分工愈发地专业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带动了越来越多新兴产业的涌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职业、新工种,不断拓宽着就业领域,这也是保障青年能够多元就业的基础。 

 (节选自《1158万背后的就业关切》) 

 【材料三】 

 新春就业季,向来有“金三银四”之说。在这个大学生就业人口又创新高的黄金就业期,招聘求职难不难,又有何新动向? 

 有人坚持考研、考公,有人志在四方、异地工作,也有人订单培养、定向定点,还有人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当前,00后为主的大学生群体正呈现多元化的职场选择。 

 今年初步就业意愿调查发现,有意外地就业的比例比往年多一点。 

 华东理工大学应届生郑潘在综合考量后,最终选择返乡建功立业。“大学学习生涯让我见识了大上海的繁华与喧嚣,”他认为,相比上海这样的东部沿海地区,西部更需要建设者,更需要青年大学生,更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让乡愁不愁,让家乡出彩,这是一场我与家乡的双向奔赴。” 

 好男儿志在四方,跨地域、跨区域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加之长三角一体化等因素,人才流动性更为充分与平衡。对于在沪完成高校学业的应届生,上海并不一定是就业的唯一选择地。在综合考虑生活成本、通勤时间、薪资水平后,今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更趋理性。上海理工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冯磊告诉记者,往年已经就业的学生中,有75%初次就业留在上海,而今年做了初步的就业意愿调查后发现,有意外地就业的比例要比往年高一点。 

 他们中,有的想去长三角苏浙一带,有的则愿意去二三线城市就业、定居;一些生源地是中西部地区的学子,想去成都、重庆等中部地区比较发达的城市;还有的想回老家就业,方便照顾父母。“预计今年留在上海的比例,大约会比往年下降5%—10%。”冯磊预计。 

 就读上海理工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张同学:“上海的生活成本,尤其是房价对我而言比较高,所以想去苏浙一带工作。”上海海事大学赵洋笑着告诉记者,自己老家在青岛,而大连离家比较近,自己也更喜欢慢节奏,靠海边又能看到下雪的地方。“找工作得找一个自己觉得最适合的地方,才能好好干,才能干得长久。” 

 (节选自《沪上就业季,00后为主的大学生职场选择》) 

 【材料四】 

 智联招聘针对返乡就业发起的调查发现,职场人对回乡就业的认识偏理性,近90%的讨论者并不认为年轻人回老家是“没出息”。 

 近日,智联招聘面向毕业生,在河南、吉林两省及青岛、佛山、西安、合肥等省市与地方引才、就业部门一起联动本地企业,发起“我在家乡挺好的!”——百日千万网络招聘活动城市专场,通过视频直播,将“探城+探企”相融合,集家乡介绍、政策详解、直播探企、在线咨询、简历直投于一体,吸引大批毕业生进入直播间围观和参与。 

 业内认为,近年来,非一线城市产业环境、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家乡发展呼唤人才,也造就人才。返乡毕业生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地方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地方要充分利用人才,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支持青年在各方面的实践和创新,提供宽阔的发挥空间,让返乡毕业生发挥才能、施展抱负;同时解决毕业生住房、落户、子女教育等问题,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节选自《聚焦毕业生回乡就业》)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勤俭节约"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无数历史经验教训启迪我们,勤俭节约是海晏河清之基,奢靡享乐是灾祸危亡之根。勤俭节约精神与个人修养、家庭和睦、社稷兴衰紧密相连。

②勤俭节约精神是修身之基。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倡导的是一种适度、合理、节用的生活理念,蕴含的是以节俭惜物为荣、以奢靡浪费为耻的道德品质,于个体而言,既体现着一种“待物之德”,也内蕴着一种“修养之道”。奢靡浪费,糟蹋的不仅是物质财富,更会侵蚀人的意志品质。以俭养身,方能永葆本色。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形塑了敬畏感恩的价值理念,就能在成长历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培育不怕困难、勇于吃苦、抵御诱惑的坚强意志。

③勤俭节约精神是齐家之要。在中国人心中,“家事”与“国事”“天下事”密不可分,优良家风与良好社会风尚总是紧密相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将勤俭节约摆在家风建设的突出位置。从《诫子书》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到《颜氏家训》的“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再到《朱子家训》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的良好家风始终为中国人所推崇。

④勤俭节约精神是治国之道。惟俭者兴,惟勤者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这一感叹,道出了勤俭节约的重要地位。“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国无俭必亡。”勤俭节约看似是不起眼的小事,反映出的是人格修养,但折射出的是人心向背,从根本上说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国家要长足发展,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警示,绷紧勤俭节约这根弦,让戒奢尚俭、艰苦奋斗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摘编自谢卫平《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精神》)

材料二:

名著导读
写作题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