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库

四川省绵阳南山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册生物期末试卷

日期: 2025-04-01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采用严密的实验分析方法,独特的科学思维方式,应用“假说—演绎”法,成功地发现了生物的遗传规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B、 在进行杂交实验时,仅需要进行一次套袋
C、 通过测交实验可以测定待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
D、 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且两对基因完全显隐性)分别控制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植株甲与植物乙进行杂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子二代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则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aabb
B、 若子一代出现1:1:1:1的性状分离比,则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aabb
C、 若子一代出现3:1:3:1的性状分离比,则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aabb
D、 若子二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两亲本可能的杂交组合有4种情况
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了正反交、杂交、自交和测交。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交和测交都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 测交和自交都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C、 培育所需显性性状的优良品种时要利用测交和杂交
D、 孟德尔做正反交实验的目的是判断豌豆性状是核基因还是质基因控制的
研究人员对珍珠贝(2N=28)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为其细胞分裂一个时期的示意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珍珠贝若按图1的方式进行细胞分裂,可以形成14个四分体
B、 若某细胞属于类型d,取自卵巢,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C、 图2中细胞e为精细胞或卵细胞或极体
D、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最可能发生在图2中的b、d
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用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他们用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发现F1全为红眼,又将F1雌雄果蝇交配获得F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F1全为红眼,说明红眼对白眼为显性
B、 F2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比例接近3:1,说明眼色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C、 F2雌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果蝇全部为白眼,说明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 白眼雄果蝇与F1雌果蝇杂交,后代雌雄个体中红眼、白眼个体均各占一半
下列关于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相对独立性
B、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C、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D、 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如图表示相关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中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仍具有活性
B、 S型细菌的DNA进入到R型细菌后,R型细菌发生基因重组
C、 图2中用35S标记T2噬菌体,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较高
D、 图2中细胞外出现32P是由于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释放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DNA分子碱基比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同源染色体上的两DNA分子(A+T)/(G+C)的值互为倒数
B、 不同种生物的不同细胞中,DNA分子的(A+G)/(T+C)的值一般相同
C、 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DNA分子的(A+T)/(G+C)的值可能不相同
D、 若DNA的一条链中(A+G)/(T+C)=0.5,则其互补链中(A+G)/(T+C)=2
下列关于基因、DNA、遗传信息和染色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每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每个基因是由成百上千个核糖核苷酸组成的
B、 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C、 不管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均小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
D、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一条染色体上都只有一个DNA分子
某细菌进行蛋白质合成时,多个核糖体串联在一条mRNA上形成念珠状结构——多聚核糖体(如图所示)。其所包含的核糖体数量由mRNA的长度决定。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示翻译过程中,各核糖体从mRNA的5'端向3'端移动
B、 该过程中,mRNA上的密码子均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
C、 图中5个核糖体结合在一条mRNA上同时进行翻译,可以提高效率
D、 某基因发生突变后,转录生成的mRNA上结合的核糖体数目可能不变
不同抗菌药物的抗菌机理有所不同,如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利福平能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功能。下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利福平和红霉素能通过抑制③⑤过程来抑制新冠病毒繁殖
B、 完成图中②④两个过程所需的原料、模板和酶都相同
C、 环丙沙星能够显著抑制细菌体内的①④两个生理过程
D、 图中③⑤所代表的生理过程中都有氢键的生成
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皱粒豌豆中,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打乱,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含量低而蔗糖含量高
B、 囊性纤维病症状是基因通过控制CFTR蛋白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性状来实现的
C、 人类白化病症状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来实现的
D、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呈线性关系,即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
白化病与镰状细胞贫血是两种常见的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其发病机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和过程②都需要tRNA的直接参与
B、 镰状细胞贫血是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
C、 基因1和基因2在人体不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不同
D、 上述实例能体现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种途径
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2个桶内彩球数必须相等
B、 选择小鼠精巢作为实验材料,既可看到有丝分裂,又可看到减数分裂的细胞
C、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将洋葱根尖放入卡诺氏液固定30分钟后,需要用蒸馏水进行冲洗
D、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视野中多数细胞的细胞核消失,染色体清晰可见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对生物的进化起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般仅存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中
B、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由于发生了基因重组
C、 基因突变使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而基因重组是不同基因的重新组合
D、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可能存在基因重组
位于果蝇某常染色体上的基因S上插入了一个碱基对而发生基因突变,导致该基因控制的性状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S突变后,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变
B、 基因S突变后,其所含的氢键数量不变
C、 该变异可为果蝇种群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D、 基因S突变后,其嘌呤碱基所占比例不变
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普通小麦的形成包括不同物种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在此基础上,人们又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观察一粒小麦花药中的细胞分裂图像,只能观察到含有14条或28条染色体的细胞
B、 杂种一是单倍体,所以高度不育
C、 杂种一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拟二粒小麦可育,观察其减数分裂图像时可看到28个四分体
D、 杂种二为三倍体,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很难产生正常配子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某植物经X射线处理后若未出现新的性状,则没有新基因产生
B、 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达为新的表现型
C、 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
D、 三倍体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中,复制后的染色体不能平均分配到子细胞
图中①、②和③为三个精原细胞,①和②发生了染色体变异,③为正常细胞。②减数分裂时三条同源染色体中任意两条正常分离,另一条随机移向一极。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对同源染色体联会
B、 ②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有一半正常
C、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最终产生4种基因型配子
D、 ①和②的变异类型理论上均可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蚕为ZW型性别决定类型,中国农科院蚕研所的研究人员,偶然发现了一只雌性黑色斑蚕突变体,野生型蚕都是素蚕,让该黑色斑雌蚕和野生型雄蚕杂交,F1全为素蚕,F1中的雌雄个体杂交,F2中素蚕和黑色斑蚕个体的比例为3:1。若黑色斑蚕和素蚕这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不考虑ZW同源区段,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F2的雄蚕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1:1
B、 若F2中黑色斑雄蚕与黑色斑雌蚕的比例为1:1,则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 若F1中雄蚕与野生型蚕杂交,则可确定相关基因是否位于Z染色体上
D、 若F2中野生型雌蚕与黑色斑雌蚕的比例为1:1,则不能确定相关基因的位置
许多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两个种群所发生的变化如下图所示,①〜⑥表示不同的变异结果,a〜d表示进化的不同环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表示地理隔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出现生殖隔离
B、 b过程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 c过程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定向进化
D、 生物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
B、 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
C、 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
D、 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

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50分。)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