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作者UID:16510593
日期: 2025-01-10
期末考试
基础知识综合
八年级(1)班开展“少年与成长”主题演讲活动,主持人小新同学准备了开幕词,请你帮他完善相关内容。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少年”,向来就是一个(xuàn) ① 丽夺目的形象。思想家梁启超高声赞颂:“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领袖毛泽东也曾赞叹:“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这些诗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少年。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风格各异的演讲词。这些演讲词旨在让我们了解并运用演讲的知识,也让我们领略了诸位先生的风采。在《最后一次讲演》中,闻一多先生捶击看桌子,力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先生的蛮横 ② 罪行;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丁肇中先生告诉我们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A】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在《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中,王选提出不盲目信奉权威;在《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中,顾拜旦表示,狂风骤雨后我们将迎来破晓的黎明。致敬英雄,(miǎn) ③ 怀先辈,新时代的少年要见贤思齐,争做先锋。

今天,少年的我们,正在茁壮成长,要埋头苦学,也要瞭 ④ 望远方。世界的精彩,会随着这一声声“少年”,【B】前脚跟着后脚,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到来

下面,我宣布,八年级(1)班“少年与成长”主题演讲活动,正式开始!

情景默写
名著阅读
基础知识综合
综合性学习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雨中明月山

梁衡

①江西西部有明月山,藏于湘赣之间,不为人识。当地政府恨世人不识璧中之玉,闺中之秀,便邀海内外作家记者团作考查之游。

②头一日,游人工栈道,乘缆车登顶,云绕脚下,雾入衣襟,游者不为所劝;第二日,看大庙,殿宇巍峨,新瓦照人,更不为动。当晚,人走一半。

③第三日,微雨,主人再邀所余之人作半日之游。无车无马,徒步爬山。一入山门,立见毛竹数竿,有两握之粗。青绿滚圆的竹面上泛出一层细濛濛的白雾,竹节处的笋叶还未退净,一看就是当年的新竹。但其拔地接天,已有干云捉月之势。众人精神为之一振,纷纷冲上去照相。然后开始爬山。

④路沿峭壁而修,左山右河。山几不见土石,全为翠竹所盖;河却无岸无边难见其貌,其实就是两山间一谷。谷随山的走势成之字形,忽左忽右,渐行渐高。谷间只有四样东西:竹、树、石、水。水流漱石,雪浪横飞,竹木相杂,堆绿染红,好一幅深山秋景图。石头一色青黑。大者如楼,小者如房,横空出世,杂布两岸。有那顺洪水而流落谷底者,无论大小皆平滑圆滚,俯仰各态。雨濛濛,似下非下,湿衣润肤。正行间,路边有一石探向谷中,四围藤树横绕围成天然扶栏,好个“一石观景处”,凭“栏”望去,【A】只见竹浪层层,满川满山,一直向天上翻滚而去。近处偶有一枝,探向林外,正是苏东坡诗意“竹外一枝斜更好”。竹子这东西无论四季,总是一样的青绿,永葆青春朝气。大家就说起苏东坡,宁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又说到城里菜市场上卖的竹笋。主人见我们对竹感兴趣,突然说:“你们知道不知道,这竹子是分公、母的?”我们一下子静了下来,都说不知。他说:“你看,从离地处起往上数,找见第一片叶子,单叶为公,双叶为母。”众人大奇,拨开竹子一找,果然单双有别。我自诩爱竹,却还不知这个秘密。大家又问,这有何用?“采笋子呀!山里人都知道,只有母竹根下才能挖到笋子。”原来,这山不只是为了人看的。

⑤等到又爬了几里地,过了一座吊桥,再折上一段石板路,半天里忽一堵石壁矗立面前,壁上有瀑布垂下,约有几十层楼房那么高。石壁的背后和四周都簇拥着绿树藤萝,如一幅镶了边的岩画,而画面就是直立起来的江河奔流图。它不像我们在长江或黄河边,看大浪东去,浩浩千里,而是银河泻地,雪浪盖顶。我自然无法接近水边,只试着往前探了一点身子,便有湿云浓雾猛扑过来,要裹挟我们上天而去。我赶紧转身向后,这时再回望来路,只见云雾倏忽,群山奇峰飘忽其上,古庙苍松隐约其间。【B】近处谷底绿竹拍岸,流水奏琴,偶有一束红叶,伏于石间,如夜间火光之一闪。

⑥这时,主人在下面半山腰的一间石室前招手,待我们款款下来,他已设好茶桌。茶备两种。一为当地的黄豆、橙皮、姜丝所制,驱寒暖胃,咸辣香绵,慢慢入心;而另一种则为山上采的野茶,清清淡淡,似有似无,就如这窗外的湿雾。我们都不再说什么,只是端着杯子,静静地望着远处。许久,不知谁喊了一声:“天不早了,该下山了。”我说:“不走了,就这样坐着,等到来年春天吃笋子。”

(选自梁衡《把栏杆拍遍》)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小题。

当学荷叶会自洁

祁云枝

①你凝望过雨中的荷叶吗?

②无论多么猛烈的暴雨,打落在荷叶身上,只会“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旦“玉盘”稍稍倾斜,便不见了雨水的影子。用手揽一下荷叶,除过低凹的中心,叶子表面竟然是干燥的,仿佛倾盆大雨根本就不曾降落在它的身上。

③即使没有下雨,荷叶表面也永远纤尘不染。有人做过实验:在莲叶上滴几滴胶水,黏度很强的胶水,也没能粘在叶面上,而是滚落下去不留痕迹。能够拥有如此“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只因为,荷叶能够“自洁”!

④按说,荷叶是很容易吸附水分或沾染上污渍的,为什么荷叶能“出淤泥而不染”?是荷叶表面太光滑了,光得让灰尘“站不住脚跟吗”?恰恰相反!荷叶自洁,是因为它的表面是粗糙的——这,可能会颠覆我们日常对于洁净的认识。

⑤在超高分辨率显微镜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荷叶的表面上布满了许多微小的蜡质“乳突”,每个乳突的直径是8~10微米(1毫米=1000微米),高低略有不同,乳突间距为10~12微米。而每个乳突是由许许多多直径约为200纳米(1微米=1000纳米)的细小突起组成的。

⑥前面对于婚质乳突的说法似乎有点枯燥,换个形象的说法就是:荷叶的表面上有一个个隆起的“小山包”,在每个“小山包”上,又布满了绒毛状的小小“碉堡”。虽说是“山包”和“碉堡”,但这种结构,我们用肉眼甚至借助普通显微镜,是根本看不到的。

⑦由于“小山包”间的凹陷部分充溢着空气,这样就在紧贴叶面的地方形成了一层极薄的、只有纳米级厚度的空气层。当外形尺寸相对超大的雨水降落在叶面上后,不仅与叶面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而且只能同叶面上“碉堡”处的凸顶形成点接触——此情此景,是不是有点类似于水珠站在了密密麻麻的针尖上?

⑧空气和为数众多的“碉堡”,共同组建了荷叶表面的疏水层。在“碉堡”顶上“悬空而立”的雨点,由于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形成了球形水珠,水珠在滚动的过程中会顺道儿吸附灰尘。因此,只要荷叶稍稍倾斜,水珠就会附带尘埃滚开。这,就是著名的“荷叶效应”——因为粗槌,所以干净——是不是颇具颠覆性?

⑨自洁,不仅令荷叶美观,而且有利于防止大气中的有害细菌和真菌对植物的侵害。对荷花而言,这种结构还提高了叶面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

⑩荷叶的自洁效应,给了人类无限的启发和表率效应。基于此,科学家把透明、疏油、疏水的纳米材料运用到汽车烤漆、建筑物外墙或是玻璃上,不但随时可以保持物体表面的清洁,也减少了洗涤剂对环境的污染,安全又省力;把这种物质应用到织物上面;不仅显示出卓越的疏水、疏油性能(包括蔬菜瓜汁、墨水、酱油等),减轻了洗衣负担,而且不会改变织物的纤维强度、透气性、皮肤亲和性等原有性能,甚至还增加了杀菌、防辐射、防幕等特殊效果……

⑪荷叶的这种自洁本领,倘若能够置入每个人的心灵,世界,将会变得多么关好啊。

(选自《扬子晚报》,有删改)

对比阅读
诗歌鉴赏
作文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