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

作者UID:9354572
日期: 2024-06-25
期末考试
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舞蹈承载多元文化,体现对美的追求。阅读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以下是中国古代舞蹈相关的文物

①舞蹈纹彩陶盆发现于青海省,属于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类型,距今约5000年

②西藏布达拉宫壁画(局部)绘于17世纪,描绘了拉萨僧俗举行仪式,欢迎五世达赖喇嘛从北京返回西藏的场景

③敦煌莫高窟壁画(局部)绘于初唐,舞者赤脚袒腹,具有印度特点,伴奏所用的都昙鼓等来源于印度

④元墓出土的杂剧舞蹈陶俑,栩栩如生,民族特色浓郁,元杂剧演出活动遍及南北各地。

材料二:北魏流行舞蹈“方舞”,舞者佩戴两件头饰,与汉族传统舞蹈“清商乐”相同;下装为白裤、乌皮靴,与西域“龟兹乐”“安国乐”相似。“方舞”音乐安徐、闲雅,近于汉族传统,而脚下动作繁杂丰富,具有西域风格。 

——摘编自袁禾《中国舞蹈通史》

材料三:北宋民间舞蹈不仅出现于瓦子、酒楼,在城市街巷、乡村场院也发展起来。由若干表演者组成的舞队数量繁多,表演形式多样,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文化夜市开始出现,市民在支付费用后,就可以观看舞蹈等表演。观舞写词也成为宋代文人的风尚,据不完全统计,《全宋词》所录北宋时期描写舞蹈的词约有 210首。 

——摘编自李忻桐《北宋市民艺术研究——以宋人笔记为中心》

中外交通有利于文明交流互鉴。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完成题目要求。 

材料一:汉朝空前强大,开展了积的对外交往。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从水路沟通和加强了东西外交之间的联系。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其影响突破了东亚的范围,远及欧洲和非洲。 

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可以通往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海路方面可达今天的韩国、日本和波斯湾。唐政府在广州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政府还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任官,和中国人通婚。 

宋元时期,与前代相比,中外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宋元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两宋海外贸易超过前代,由于陆路和海路的畅通,中国的创造发明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欧亚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明清时期,一方面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另一方面,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甚至发展成为大规模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史》(全一册)2003年第1版

材料二:中国的对外贸易,历史悠久。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2007年第3版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