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Fe3+在浓盐酸中生成黄色配离子(FeCl4),该配离子在乙醚(Et2O,沸点34.6℃)中生成缔合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浊液变清
苯酚的酸性强于H2CO3的酸性
B
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CCl4 , 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
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C
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
Fe2+的氧化性强于Cu2+的氧化性
D
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Ksp(AgCl) >Ksp(AgI)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或结论
向2支均盛有2mL1.0mol•L-1KOH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浓度均为0.1mol•L-1的AlCl3和MgCl2溶液,加入MgCl2溶液的试管出现白色沉淀,另一支无明显现象
Ksp [Al(OH)3]>Ksp[Mg(OH)2]
向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氯水和CCl4液体,振荡
下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室温下,用pH试纸分别测0.1mol•L-1Na2SO3和0.1mol•L-1Na2CO3溶液的pH
Na2SO3溶液的pH约为10,Na2CO3溶液的pH约为12,则说明CO32-水解的能力比SO32-的强
向盛有Na2S2O3溶液的试管中先滴入酚酞溶液,然后滴加盐酸,边滴边振荡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有气泡产生并出现浑浊
实验目的
所选主要仪器(铁架台等忽略)
部分操作
用浓硫酸配制480mL0.1mol/L硫酸溶液
5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
将量取好的浓硫酸放入容量瓶中,加水溶解至刻度线
从食盐水中得到NaCl晶体
坩埚、酒精灯、玻璃棒、泥三角、三角架
当加热至大量固体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加热
分离甲醇和甘油的混合物
蒸馏烧瓶、酒精灯、温度计、直形冷凝管、锥形瓶、牛角管
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混合液液面以下
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Br2
分液漏斗、烧杯
分离时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物质
Br2
CCl4
正十二烷
密度/g·cm-3
3.119
1.595
0.753
沸点/℃
58.76
76.8
215~21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用18.4mol·L-1的浓硫酸配制100mL1.84mol·L-1的稀硫酸
用量筒量取10.0mL浓硫酸后,需用水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液转入容量瓶
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测定溶液中Fe2+的浓度
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装入碱性滴定管中进行滴定
分离苯萃取溴水中的水层和有机层
将分液漏斗下面的话塞拧开,放出水层,再换一个烧杯放出有机层
除去乙醇中的水
加入生石灰,进行蒸馏
乙苯
密度(g/cm3)
3.12
1.60
0.87
沸点(℃)
58.8
136.2
回答下列问题:
索氏提取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烧瓶中溶剂受热蒸发,蒸汽沿蒸汽导管2上升至球形冷凝管,冷凝后滴入滤纸套筒1中,与茶叶末接触,进行萃取。萃取液液面达到虹吸管3顶端时,经虹吸管3返回烧瓶,从而实现对茶叶末的连续萃取。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浸取液中的金属离子主要为 、 、 。
下表列出了几种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沉淀完全”是指溶液中离子浓度低于1.0×10-5 mol·L-1)
Al3+
Fe3+
Fe2+
Mn2+
Co2+
开始沉淀的pH
4.0
2.7
7.6
7.7
沉淀完全的pH
5.2
3.7
9.6
9.8
9.2
已知:
①浸出液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H+、CO2+、Fe2+、Al3+、Mn2+、Ca2+、Mg2+2等
②部分阳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见下表
③CoCl2·6H2O熔点86℃,易溶于水、乙醚等;常温下稳定,加热至110~120℃时失去结晶水变成无水氯化钴。
已知: 氧化铝有两种晶型α-Al2O3 和γ- Al2O3 , α- Al2O3致密难溶于酸和碱。
已知:①Ce4+能与SO42-结合成[CeSO4]2+;
②在硫酸体系中Ce4+能被萃取剂[(HA)2 ]萃取,而Ce3+不能。
完成下列填空
已知:几种物质的某些数据如下。
试剂
相对分子质量
熔点/℃
乙醇
46
0.79
78.5
对氨基苯甲酸
137
188
399.9
对氨基萃甲酸乙酯
165
90
172
乙醚
74
0.714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