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检验硫酸厂周边空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硫
用注射器多次抽取空气,慢慢注入盛有酸性KMnO4稀溶液的同一试管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溶液不变色,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硫
B
鉴定某涂改液中是否存在含氯化合物
取涂改液与KOH溶液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取上层清液,硝酸酸化,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涂改液中存在含氯化合物
C
检验牙膏中是否含有甘油
将适量牙膏样品与蒸馏水混合,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取上层清液,加入新制的Cu(OH)2 , 振荡,观察现象
溶液出现绛蓝色,说明牙膏中含有甘油
D
鉴别食盐与亚硝酸钠
各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分别滴加含淀粉的KI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溶液变蓝色的为亚硝酸钠;溶液不变蓝的为食盐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向淀粉溶液中加适量20%H2SO4溶液,加热,冷却后加NaOH溶液至中性,再滴加少量碘水,溶液变蓝
淀粉未水解
室温下,向 HCl溶液中加入少量镁粉,产生大量气泡,测得溶液温度上升
镁与盐酸反应放热
室温下,向浓度均为 的BaCl2和CaCl2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是BaCO3
向 H2O2溶液中滴加 KMnO4溶液,溶液褪色
H2O2具有氧化性
实验操作
现象
向硫代硫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产生黄色沉淀和刺激性气味气体
硫代硫酸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将足量硼酸溶液滴入到碳酸钠溶液中
无气泡
酸性:H2CO3>H3BO3
向FeCl3和KSCN的混合溶液中加入KCl溶液
溶液红色变浅
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一定温度下,向10mL0.1mol·L-1NaOH溶液中滴入10mL0.1mol·L-1MgCl2溶液,再滴加2滴0.1mol·L-1CuCl2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出现蓝色沉淀
相同温度下,Ksp[Cu(OH)2]<Ksp[Mg(OH)2]
已知:吸光度与溶液中有色物质的浓度成正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将石蜡油蒸汽通过炽热碎瓷片后,产物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该反应中有还原性物质生成
向25mL沸水中加入5~6滴0.1mol/LFeCl3溶液,继续加热
溶液变成红色
有氢氧化铁胶体生成
1mL20%蔗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并加热,然后加入新制Cu(OH)2煮沸
产生红色沉淀
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
向AgCl悬浊液中先滴加0.1mol/LKI
溶液,再滴加0.1mol/LNa2S溶液
白色沉淀先变为黄色,后变为黑色
Ksp(AgCl)<Ksp(AgI)
<Ksp(Ag2S)
解释或结论
向淀粉的酸性水解液中滴入少量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
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葡萄糖具有还原性
NaAlO2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
白色絮状沉淀生成
二者水解相互促进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将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
红棕色变深
反应2NO2 N2O4
的△H<0
向盛有1mL0.1 mol/L的AgNO3溶液中加入10滴0.1mol/L的NaCl溶液,振荡,再加入10滴0.1mol/L的NaI溶液,再振荡
先生成白色沉淀,后产生黄色沉淀
Ksp(AgI)sp(AgCl)
①
②
③中现象
装置图
浓硝酸
Cu
淀粉-KI溶液变蓝
NO2为氧化性气体
稀硫酸
Na2SO3
品红溶液褪色
Na2SO3未变质
浓盐酸
MnO2
FeBr2溶液变为黄色
氧化性:Cl2>Br2
浓氨水
NaOH
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3为碱性气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操作
乙醇与浓硫酸加热至170℃,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验证产物乙烯具有还原性
向粗盐水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静置过滤,最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至无气泡产生
精制食盐水
将醋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后产生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比较醋酸、碳酸、苯酚酸性
淀粉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充分反应后加入NaOH溶液调节至碱性,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检验淀粉水解产物含有醛基
实验目的
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
向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后,分液
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
向溴乙烷中加入少量AgNO3溶液,振荡静置
证明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
向CH2=CHCHO中滴入酸性KMnO4溶液
区分苯、乙醇、CCl4三种无色液体
分别向三种无色液体中滴加溴水,振荡静置
HNO3用量
少量稀硝酸
足量稀硝酸
分组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试管5
试管6
加淀粉溶液
加KSCN溶液
变蓝
未变红
变红
玻璃仪器
试剂
检验中的溴元素
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
溶液、硝酸、 , 溶液
制备无水乙醇
蒸馏烧瓶、牛角管、酒精灯、冷凝管、锥形瓶
乙醇
实验室制备乙烯
酒精灯、圆底烧瓶、温度计、导气管、胶头滴管
浓硫酸、乙醇碎瓷片
除去苯中少量的苯酚
普通漏斗、烧杯、玻璃棒
浓溴水
将CH3CH2Br与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取出上层水溶液加入AgNO3溶液
产生淡黄色沉淀
CH3CH2Br中含有溴原子
向2 mL10%的NaOH溶液中滴入2%的CuSO4溶 液4至6滴,得到新制的Cu(OH)2悬浊液,然后加入乙醛溶液0.5 mL,振荡后加热
产生砖红色沉淀
醛基具有还原性
将乙醇与浓硫酸共热至170℃所得气体直接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KMnO4溶液褪色
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的产物为乙烯
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O2
溶液变浑浊
碳酸的酸性比苯酚的酸性强
I.将浓H2SO4、NaNO3、石墨粉末在c中混合,置于冰水浴中。剧烈搅拌下,分批缓慢加入KMnO4粉末,塞好瓶口。
II.转至油浴中,35℃搅拌1小时,缓慢滴加一定量的蒸馏水。升温至98℃并保持1小时。
III.转移至大烧杯中,静置冷却至室温。加入大量蒸馏水,而后滴加H2O2至悬浊液由紫色变为土黄色。
IV.离心分离,稀盐酸洗涤沉淀。
V.蒸馏水洗涤沉淀。
VI.冷冻干燥,得到土黄色的氧化石墨烯。
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A溶液焰色试验呈黄色,恰好中和A溶液消耗 , 气体F中含有水蒸气。
请回答:
已知:①(棕色);
②都是难溶于水、难溶于稀硫酸的黑色固体。
实验中,观察到B中红色溶液变无色,C中产生白色沉淀,D中溶液变棕色。铜粉完全反应后,观察到烧瓶底部有灰白带黑色固体。
装置Ⅰ可制取氯气,并对其性质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探究。
(已知:气体甲和气体乙的组成元素相同)
如图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操作有:①给D、G装置加热;②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③用惰性气体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等……
注:CuO能将烃氧化成和;是烷烃裂解的催化剂;G后面装置已省略。
I.碳化铝(Al4C3)与水反应可制得CH4。
II.银氨溶液{含[Ag(NH3)2]+、OH-与CO反应产生银镜(Ag)。
III.CH4被CuO氧化的氧化产物为CO和CO2。
某学习小组对III表示质疑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其中,白色沉淀B能溶于溶液。请问答: